难道说最近京城里流行的都是这种能说会道的人才?
难怪自己这几年怎么都没法升迁,原来是没有紧跟朝廷风向啊。
“宋小兄,万事读书为上品,为何你却说科考无用?若真无用,朝廷怎会年年开科取士?”
终于有先生忍不住,开始反驳。
宋桃等的就是这种自己沉不住气跳出来唱反调的人。
“先生以为,朝廷为何开科取士?”
胡子花白的老儒一口叫出标准答案。
“自然是选拔可用之才,为国效力。”
宋桃点点头,接着下套。
“先生觉得,自己可是在为国效力?”
老儒毫不犹豫,重重点头。
宋桃挺直腰板,开始收网。
“先生可去考了科举?”
老儒面色讪然。
他倒是去考了,只不过连京城的边儿都没摸到,自然也捞不到官,只能沦落到县学里来。
当然,这种尴尬的问题,宋桃也没打算让人回答。
毕竟也得给人留点面子不是?
“难道先生觉得,现在您自己不是在为国效力么?”
这个问题倒是好答,老儒重拾信心,答得倍儿干脆。
“老夫来县学,自然是想要为国效力的。”
宋桃一拍桌子。
“先生深明大义,晚生佩服,职业不分贵贱,只看是否有用,国家开科取士,本质是为选拔人才,但若所有的工作都让朝廷来完成,岂非我们无能,大家读书,目的都只有一个,那么,为何我们不能跳出圈子,用另外的方式来为国分忧呢。”
老儒被宋桃几个问题问得非常有代入感,自动发问。
“小兄有何高见?”
宋桃露出砍山斧,笑得志得意满。
“国家开办县学州学,就是为科举减轻压力,我们人微言轻,无法为科举分忧,那为何我们不能为州学分忧,减轻州学选拔压力呢?”
老儒终于被彻底带拐思维。
“也有几分道理,可到底该如何做?”
宋桃拍板定论。
“于州学之外,补充学校,所教者,为州学所遗漏之内容,此为查漏补缺,但这种事情”
宋桃走下高台,拉住老儒之手,目光诚恳而又明亮。
“我们需要像您这样,长期工作在基层,有大量丰富经验的人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