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徐徐,吹进乾清宫内。
朱由校召集重臣于此进行小朝会,了解大明国内各项事体进展情况,提提建议,商讨解决一些问题。
比起大朝会,他更喜欢这样的小朝会,就像和几个老伙计一起工作一样惬意。
到了午餐时分,直接给每人一个小桌板,几碟小菜,大家边吃边聊,气氛相当轻松愉快。
这让朱由校不由想起,当初内阁初立,温体仁和老五时常在乾清宫中一起看奏折理朝政的时候,也经常在宫中用餐。
那会儿人手不足,他还拉上自家媳妇帮忙来着。
如今再看看这能臣汇集,人才济济,心中颇为感慨。
不由联想起,当初放在南京历练的两位预备阁臣。
看向众臣道:“诸位爱卿,如今我大明幅员辽阔,事多繁杂,诸位阁老日理万机,辛劳非常。”
“朕有意再扩内阁,以为尔等分忧,诸位阁老意下如何?”
众臣闻听此言,都不由放下手中筷子,齐齐向他看来。
孙承宗道:“多谢陛下体谅,不知陛下属意何人入阁?”
他这是问出了大家想问的话。
不过好奇归好奇,郭允厚和吴淳夫他们自知自己现在肯定是没机会入阁。
毕竟,他们工部和户部一天天都忙得飞起,他们入了阁的话,恐怕有很多项目就不好推进了。
且他们感觉自己年轻,也乐于在尚书这个位子上为大明多干一些实事,因此对于入阁也并没有太热切的期盼。
不过这并不代表他们不对入阁之人不感兴趣。
如果选了一些能力和威望远不如自己的入阁,那他们可不答应,进谏劝退那是必须的。
此时,众臣都很好奇,唯有温体仁表现得很淡定,脸上微微露出笑容,似有所觉。
只听朱由校道:“现任南京兵部尚书李标、南京吏部尚书成基命,此二人德才兼备,公正廉明,颇有远见,贤名素着,朕以为可以入阁。”
还没等其他人反应过来,温体仁已先拜道:
“陛下圣明!”
“李标、成基命二位尚书原在京都任职时,已有贤名,老臣亦颇为欣赏。这两年主政南京以来,更是政绩显着,将我大明新政推广得有声有色。。。。。”
他是一顿夸赞,将能想到的好话一股脑儿全说出来了。
他可门儿清得很,当初内阁增补的时候,陛下一连提出六个人,李标和成基命两人因为久离朝堂,才被送到南京去重新上手政务。
他当时就知道,这南京朝廷就是陛下的官员储备。
想要大用之前,就丢到那里去历练一番。
如今陛下将这二人调回来入阁,他作为首辅肯定要大力赞成。
朱由校见他如此表现,甚为满意。
要不说人家能做首辅呢,就是会来事。
其实温体仁说这些也不算吹,孙承宗这些大臣们对这二人也相当认可,纷纷附和,大呼圣明。
“鮥瞳,拟旨!”
鮥瞳终于接过了魏忠贤秉笔太监的位置,铺开圣旨,提笔正襟危坐。
“皇爷,请下旨!”
“着南京兵部尚书李标,加封太子少保、文渊阁大学士,入阁理政。”
“着南京吏部尚书成基命,加封太子少傅、东阁大学士,入阁理政。”
“皇爷,拟制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