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任东北航空学校监督和东北航空处飞鹏队队长。
10月,任镇威军第三集团军军团长,赴秦皇岛收编渤海舰队,扩大了奉军的海军力量。
11月22日,郭松龄在滦州发表反奉通电。张学良三次要求见郭松龄,被郭拒绝,但郭松龄写信向张学良表白忠心:起兵倒戈,“成则公之事业,败则龄之末局”。
11月30日,张作霖发布讨郭令,张学良被委任为前线总指挥,在巨流河与郭松龄展开激战。12月24日,郭松龄反奉失败。翌日,郭氏夫妇被害。
1926年26岁
3月,张作霖与吴佩孚联合,进攻国民军。
6月,张学良任安国军陆军第三方面军军团长。
8月,任东北陆军讲武堂监督。
12月,张作霖在天津就任安国军总司令。令张学良负责京、津地区的警备任务。
1927年27岁
3月,率三、四方面军到河南与北伐军对抗。
5月,在河南和北伐军作战失败,率军北撤。
6月18日,张作霖在北京成立安国军政府。张学良授陆军上将军衔。
1928年28岁
4月,劝其父息兵罢战,撤军关外。并致电阎锡山:“实不忍奉晋相见以兵,糜烂北方。”
6月3日,张作霖下令息兵出关。撤兵一事由张学良负责,自己先行返奉。
6月4日,张作霖在沈阳附近的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谋害。
6月18日,张学良微服返奉。19日任奉天军务督办。21日公布张作霖死讯,开始发丧。
7月2日,东三省议会一致推举张学良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兼奉天省保安司令,3日,就任本兼各职。
7月底,东北海军总司令部成立,张学良任东北海军总司令。
8月16日,兼任东北大学校长、哈尔滨工业大学理事会主席。
11月30日,就任东北航空司令。
12月29日,宣布东三省易帜,与南京政府实行统一合作,被gm政府任命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奉军结束,东北军诞生。
1929年29岁
1月9日,出任东北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后改称主席)。
1月10日,“以妨碍统一,阻挠新政”的罪名处决了杨宇霆和常荫槐。巩固了统率东北军的地位。
1月,任开拓长途铁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名誉监理。
2月,任gm政府财政委员会委员。
7月,受蒋介石唆使,挑起“中东路事件”。
11月,苏军向东北军进攻,东北军战败,双方派代表和谈。
12月22日,《伯力议定书》签定,“中东路事件”得到解决。
1930年30岁
3月,任gm政府国防委员会委员和东北交通大学校长、复州煤矿股东。
4月,爆发了蒋、冯、阎、李新军阀中原大战。
7月2日,张学良去葫芦岛主挂筑港开工典礼。
9月18日,发表巧电,拥护中央,倡导和平。要求各方“即日罢兵,以纾民困”。
9月19日,命令东北军将领于学忠、王树常率20万大军入关,武装调停中原大战。反蒋联军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