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局主编、督学皮日休,亦是百感交集道:他大可想象这道《补充条令》颁下之后,又会引起多大的风波和喧然。要知道自从太平军显露出席卷东南半壁之势,就不知道多少昔日豪姓大户的子弟,就此隐姓埋名的投奔而来。
“应该庆幸,我辈却是赶上了好时机了不是?”
另一位判农曹事兼营田副使刘洵,却是显得心态轻快亦然的笑道:作为大都督府当中屈指可数被留用的旧朝宦属之一,他也毫不介意断了那些昔日同类的潜在进身之途;或者说像他这样早早投效从龙之功,于心而论当然是希望效法的潜在后进越少越好了。
“至少是不追及过往了不是?对于那些之前主动投效本军的士人和学子,都督府可没有断绝他们的前程,也没有否定他们的贡献不是?”
督学兼留司赞记丘宦却是半是赞叹、半是规劝一般,隐隐话有所指的对着皮日休说道:
“至于那些后来之辈,督府难道没有给他们投献和效力的机会么,那时他们又在做什么,只是首鼠两端而尤做观望而已。。。”
“正是这个道理,如今这些看到督府坐稳东南的好处,而主动前来投效之辈,又有多少是认同督府的义理和主张,而不是追逐新朝的荣华富贵、功名利禄呢。”
最为年长的仓曹左判陆龟蒙,也慢条斯理的开口赞同道:
“要我说,大都督此举正当其时,也是顺应天理人心的所趋。。”
“是以我看来,若是毫不择别的优容此辈,那边是对于现今正在督府麾下效力,却早早投奔而来的诸多有识之士,最大的不公和慢待啊。”
丘宦亦是颔首应道:
皮日休却是悚然一惊,这岂不是以此为契机画了一条线;将之前投效之人与之后投机之,给隐隐的变相隔离和对立起来。所谓上位者浩荡以势的阳谋和心怀莫过于此了,如果自己表错了情。。。。想到这里他不由对着丘宦感激式的拱了拱手道:
“承蒙指点,受教了。。”
“杨首咨,可还有所教我呼。。”
然而,皮日休又转而向着则始终笑而不语的首席军事咨议杨师古诚然道:
“不敢当,只是在下觉得,这主要是大都督想要表明一种态度。大都督府与前朝过往彻底割裂而另起炉灶的态度和底气所在;”
而作为多少参与了其中条令制定的杨师古,与罗隐对视了一眼之后,还是顺势对他们透点底出来。
“至少在如今督府自成体系的组织架构和人才培养梯次下,已经不再需要借助这些旧有事物,如大齐那般来妆点徒有其表的门面了。这才是鼎兴革故的气象所在啊”
罗隐亦是点头补充道:
“自然了,大都督府对于可以挽救的对象,也不是完全弃之不管的。。最后的附属条文之中特例还有待商榷之中。。”
杨师古又接着道:
“主要就是经过大都督府所特批的极少数专业人才,或是在相应领域当中有过重大贡献,或是于过往取得过相应的杰出成果;并且经过各部门官长所组成小组委员会审核通过的,依旧还可以破例选任的。”
而其中言下之意,也是为了便于分化瓦解那些传统势力,将其最后一点剩余价值给压榨出来的阳谋手段。因此,这篇人事补充条令并非是一刀切,而至少留下相应的口子。
听到这里,在场其他人脸色各异的回过味过来,又不禁思量起自己能够通过全力支持相应条令的推行,而在其中得到什么,或是做到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