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望,中行氏的谋士高强在战斗进入焦灼状态后满心绝望。
此战实非情愿,赵军逼营,他们不得不战,战前又被翟封荼那叛臣一嗓子劝降动摇了军心。幸好狄人自己也不团结,高强便请中行寅让小王桃甲上阵为先锋前拒,为主阵抵挡一时间。
一开始出奇的顺利,接战至今不到半刻,小王桃甲的军旗就已经深入到了敌阵中间,看上去至多再过一刻,他就能把赵无恤的方阵贯穿!中行寅喜极,连说:“这是我军急击之时!若能尽起大军攻上,就能将赵无恤彻底击垮,趁胜攻入敌军主阵中。”
只是,高强却看出了几分猫腻,他请中行寅稍安勿躁,又派去范氏主阵那边询问,范吉射也想出击,但在谋臣王生的劝说下,却没有下令把后继部队投上去。
那边传话道:“赵军的战斗力很强,尤其是赵无恤的武卒,连败范军,前些日子伏击中行军也取得胜利。今日却突然如此疲软,竟被白狄在半刻内突入百步之远,眼看就要溃散战败。就算小王桃甲勇猛,也不可能胜得这么轻易,其中肯定有诈!”
果然,片刻后形势异变,小王桃甲陷入敌阵,在他被杀后狄人也纷纷溃散。
这之后便是两军的对阵,先是范氏的车兵被赵氏轻骑打得落花流水,相当于联军在接战前就残了一臂。之后的战线推进中,赵军也处于进攻位置。事到如今。除非让后阵的生力军全部上前,再将雪藏已久的东阳死士摆上去才能有转机了。
但赵军那边,方才击溃狄人的赵无恤部一直在旁休息,而骑兵们也回到了侧翼,下马等待,赵鞅显然是忌惮东阳劲卒之名,在预防中行氏的后手。
现在无论高强如何做。这一场仗都很难不败,一旦落败,营地也不可能守得住。高强已经寻思着,要如何做才能让二卿顺利撤入共城,尽可能保全力量了。
然而就在他对胜利感到绝望的时候,却突然感到身后凉意袭来,一回头便吃了一口黄沙,西北面忽起大风,而且风向是正对赵军的!
“机会。主君,这是天赐的机会啊!”高强不顾风沙入眼,他大喜过望,连忙冲到中行寅的戎车前,却见方才面色越来越阴沉的晋国上军将也已经泪流满面。
中行寅老泪纵横,他在车上双手高举。感受着漫天大风。大声说道:“这是从大陆泽吹来的风,是我先祖中行桓子、中行宣子、中行献子、中行穆子历代先祖的英灵在护佑啊!昊天上帝,是站在吾等这一边的!赵氏必亡!”
战争中风向的向背十分重要,不但弓箭等远射武器很容易受影响,顺风的一方在冲杀时是很占优势的。早到传说中的逐鹿之战,蚩尤请风伯、雨师相助,一时狂风大作,黄帝军队陷入困境,几乎落败,直到黄帝请下天女旱魃阻止风雨。天气才突然晴霁,方能反败为胜。
如今忽起大风,这是作战双方都没想到的,范氏和中行氏又怎能不抓住这个机会?他趁机尽起后阵,数千兵卒呼喊涌上,皆呼“这是范氏、中行氏的祖灵显圣,是昊天上帝在助阵”,声震四野!
范氏和中行氏前排的兵卒正在苦战,得了生力军的加入,顿时声势大振,借这股大风之助,本来几乎跌到冰点的士气猛地回升,他们一个个狂呼大喊着,发起了反击。赵军则久战之下,兵卒多疲,既受大风之阻,又被范、中行的生力军反冲,支持不住,一时间有些吃不消了。
……
赵军后阵,赵无恤处,当大风从西北方刮来时,他也一时大惊。
忽然起风,对赵军不利,按说现在该徐徐后退,拉开距离等风停再战,可范、中行已将后阵的数千兵卒调出,开始先前逼迫缠斗。而赵军因为人少,又在前阵久战,士卒多疲,若轻易后退,必遭大败!
所以现在万万不能退啊!
他一面派人去请战,一面死死盯着赵鞅的戎车,盯着赵鞅的帅旗,这时候,就看做主帅的能不能稳住心神了。
赵鞅的中军处,见忽起大风,尘沙扑卷,又听闻范、中行联军震动天地的大呼,二卿调出后阵数千人发起反击,赵军前阵抵挡不住,开始节节后退,尤其是较弱的温县赵罗部和韩氏韩虎部退的最快。
他的几名家臣相顾骇然,纷纷说这是不祥之兆。
而周舍更是想起凌晨时占卜战争的吉凶,龟甲烤焦了,而筮草得到的更是“龙战于野,其血玄黄”的凶兆!
他本待要说改日再战罢,但那位“乌有先生”却强词夺理说:“《诗》曰,爰始爰谋,爰契我龟。先行谋划,然后才是占卜。龟筮若和谋划的不一样,那就相信谋划即可,我军的谋划是此战必胜!何况龙战于野之兆,若以上伐下,是为凶,但主君和二卿地位相当,应当为克敌制胜之卦!”
于是他们向三军宣布时,便声称是大吉之兆,如今忽起大风,难道是曲解天帝意思,惹怒鬼神了么?
心生畏惧下,周舍等人便对赵鞅说道:“主君,事急矣!忽然起了大风?逆风对我军不利,这仗打不成了,要被敌军趁势反击得利,我军必败,还是快传令前阵后撤,且战且退吧!”
同车的郑龙偷眼回头看赵鞅,却见赵鞅在车上扶着长剑,站立不动,对家臣们的话置若罔闻。
他们还待劝说,赵鞅却板起了脸,将手中长剑拔出,虎目一扫,尽显威严之色,那几名家臣就不敢再说撤退了。
赵鞅说道:“我来此是为了讨伐叛臣,报复旧怨的。从三月底开始鏖战月余。死伤数千,方有今日决战,岂能功亏一篑?胜败在此一举,再有言退者,斩!”
众人缄默,各自回到自己的位置去了,郑龙则出言道:“主君。后阵的敌兵多已加入战局,我军前阵这万人怕是要顶不住了,莫不如将后备投上去?”
赵鞅又看了看焦灼的战局道:“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