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相比于杨木匠的胆大,杨婶就畏缩多了。
只是老县令见怪不怪,脸上并不见不悦,而是虚心的请教:“可是老夫哪里做错了?”
不得不说,两个人有等级差的人谈话,真的会被另一人的态度所治愈。
杨婶观这大人的态度,再加上杨木匠在一旁暗暗鼓励,顿时也有些大胆。
“大人,这土豆捡的时候,还是将上面的泥擦掉些好!这不然……称的时候……”
老县令反应过来,一脸欣赏的看着杨婶:“你这妇人也是实诚!”
“这旁的农户卖粮,总喜欢在里面掺和些碎石子也不是稀罕事,你这土豆掺点土也不妨事。”
老县令拍了拍土豆上面黏住的湿泥,自如的开口。
每到秋季丰收的时候,也是从上到下最忙的时候。
粮税的收缴,每每是让当地的官员最头疼的。
粮食本就是需要晾晒的,收起来的时候难免会有泥土。
这也并不是什么大事。
只是有些农户心细,会将粮食仔细的筛选干净,自家吃起来口感也会好一些。
但有些收成低的农户,为了能给自家的粮食多留点,经常会在稻子里掺点沙土。
这样的“小心机”只要在允许的范围内,那些官员通常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江州府每年的收成纯纯的看老天爷的脸色,收成低是常有是事情。
总不能斤斤计较,不给那些农户活路吧!
也因此,在整个江州的官场,都有这种公开的秘密。
老县令听后也是真心的夸赞杨婶。
“大人,这土豆挖的时候一定要深,不然这有缺口的土豆,容易烂,禁不住留啊!”
杨木匠看着老县令拿着锄头的样子,是有些熟练的。
与那些常年坐在府衙里“体察民情”的大人不同。
但老县令毕竟已经老了,锄头挥舞起来自然不如年轻人流畅。
挖土豆有时候需要用到巧劲,如若不然,不能一下子带起藏在土里的土豆,还会将土豆挖出伤口。
杨木匠在一旁看的心惊肉跳,最后实在忍不住提醒。
两位老县令也是第一次看这样的粮食,特别是看见一个个比拳头还大的土豆出来,更是欣喜若狂。
干起来越来越起劲。
这样的场景在大杨村的地里并不是稀罕事。
大大小小的官员,来到这田间地头,都四散开来。
寻了个地头,便开始考察起来。
有些头脑灵活的官员,让随行的师爷拿出纸笔,记录着土豆种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宜。
其余官员见状,也纷纷效仿。
这地头上,也不禁刮起了一阵农学风。
白家的地头上,杨村长和白家的人依然陪同着江州的最大的“掌舵人”。
身后还跟着那位铁面无私的大人。
眼见人少了,文昭说话也便没有顾忌。
所幸白家的地头大,周围又有官差围着,不怕什么。
“白姑娘,这位便是江州府的户曹,余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