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归生气,但现在诸葛亮大军剑指长安,他已没有多余的精力去与杨清做过多的纠缠了。
只好一面命令邓恩扼守泾水东岸,防止杨清领兵杀回向诸葛亮靠拢,一面传令边豹迅速率军赶往池阳,将杨清等人困在池阳城中,等阎和率步卒赶到后再汇合邓恩部攻城。
这一番补救措施总算让曹真暂时松了口气,哪知还没等他安心多久,一天过后南边又突然传来了一个惊人的噩耗。
原来探马回报,诸葛亮并未率大军主力杀向长安,眼下朝长安进发的那支汉军只是疑兵,诸葛亮的主力却是在槐里境内悄然转道北渡渭水,现已抵进安陵朝自己杀来。
这个消息可让曹真惊慌不已,如今安陵城中只有四千多步卒,焉能抵挡诸葛亮上万大军?
他知道诸葛亮舍弃长安直奔安陵而来,分明是早有预谋,目的就是想要歼灭自己。
眼下诸葛亮大军距离安陵已不足三十里,他就算想要弃城撤离也是来不及了,惟有凭借城池与汉军周旋,只要坚守住就能等来援军。
可是目前能够调动的援军就只有郿城、武功两地的七八千人,若是将其抽调一空,那渭水防线可就有完全崩溃的可能,要知道陈仓城外还有赵云的近万兵马。
然而若是不调援军,仅凭安陵小城,他实在无多少信心能挡住诸葛亮大军的进攻,因此他现在只有将希望寄托在阎和、边豹二人身上。
只要他们能迅速赶回,那整个战局就还有希望。但此刻在池阳待着的杨清又岂会轻易让他如愿?
“来人,传令邓恩、阎和、边豹,命他三人不再寻求消灭杨清大军,汇合之后留下部分兵马扼守泾水东岸防止杨清返回西岸,其他人马则迅速回来增援。”
曹真思索良久,终于决定暂时不动郿城、武功两地的兵马,还是将破局的希望寄托在阎和大军能迅速回援上,因此他又重新调整了泾水东岸的部署,暂时放弃了歼灭杨清大军的谋划。
“希望邓恩他们能够早些返回吧!”
曹真在亲兵的护卫下上了城墙,望着刚刚杀到南城下的上万汉军,暗暗祈祷着。
杨仪回道:“据探子来报,杨使君驻守的安陵城已被曹真率军夺了回去,现杨使君他们已撤出安陵,东渡泾水,在池阳城落脚。”
“明之亲自把守的安陵城居然这么快就被曹真攻破了?曹真应该不是正面强攻下来的,而是用了什么诡计吧?”
诸葛亮闻言极其吃惊,他还从未见杨清在兵事上吃过大亏,心知就算曹真用兵如神、魏军战力强大,也绝不能在一天之内就打破近万汉军防守的城池,必是用巧计夺下的安陵。
果然,杨仪的回答证实了他的猜想,但见杨仪点头说道:“丞相果然妙算,曹真是连夜从东城薄弱处发起突袭,这才一举攻破城池。杨使君见事不可为,当机立断率军撤离安陵。”
“明之他们这是轻敌大意了,当然曹真能果断抓住破绽袭城,确也了得。唉,此事我们也要汲取教训,告诫众将切勿轻视曹真等人。”
诸葛亮轻叹了口气,问道:“明之他们伤亡若何?”
“据使者说,这一战折损了四五千人,伤亡不小。不过多是新卒,随杨使君南下的那四千精骑倒是伤亡不多,故而他们还有一战之力。”
诸葛亮闻言稍微松了口气,继续问道:“明之他们东渡泾水,曹真是否引军追击?”
“曹真已派骑兵过河追击,他统领步卒本也过到了东岸,却不知为何又突然回转西岸,现已回到安陵城休整。”杨仪道。
诸葛亮微一沉吟,便即想明缘由,笑道:“曹真必是收到了我军向长安进发的消息,不敢远离长安,这才率军返回。”
“丞相言之有理,既然曹真没有北上追击杨使君,那我等该当如何?”
诸葛亮道:“传令众军加快过河,我等直奔安陵,去战曹真。”
“诺。”杨仪拱手领命,自去传令。
安陵城内,曹真率军返回后就屏退了左右,独自一人在屋内思索破敌之策。他拎着油灯凑近地图,反复计算着敌我双方各自的兵力、距离以及沿途所需经过的险要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