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季汉当兴起点 > 第四百二十四章 招降纳叛(第2页)

第四百二十四章 招降纳叛(第2页)

不过此时汉军已离长安只有百余里,大军基本没有了继续隐藏的必要,且大军也到了补充粮草的时候,故而杨清索性光明正大地打出旗帜,一连攻破了长安以北的三座小城。

为了将声势造得更大,杨清还临时作了个决定,那就是尽可能地收降纳叛,以最快速度增加己方的兵力。

然而这些长安周边县城的魏兵实在太少,接连破了几座城池也没有招收到多少降兵,于是杨清就把主意打到了屯田民身上。

这些年以来曹魏在关中设置了不少民屯,之前从汉中、武都等地的迁移的数万户百姓就被安置在了关中,他们中的不少人因远离家乡、家财散尽被迫从自耕农变成了屯田民。

残酷的民屯剥削早已使他们对曹魏的统治心生不满,因此当杨清喊出分田地、复自耕的口号后,响应者颇多,杨清得以迅速武装数千屯田民壮大进攻长安的声势。

攻占了安陵之后,杨清的兵锋继续南下、逼近长安,接下来的几天里渭城、长陵、平陵等县皆被汉军打破,大量的钱粮军资被汉军收入囊中,而汉军的兵力也切切实实地膨胀到了上万人。

更令杨清高兴的是,随着己方的兵势愈来愈盛,长安这个汉室气息最为浓厚之地终于唤醒了不少百姓对四百年炎汉的记忆,一些心怀汉室的忠义之士也纷纷来投,引得长安城内的曹真等人日益恐慌。

早在几日前的军议中,曹真等人在经历过最初的慌乱之后也渐渐镇定下来,他们认为杨清领兵偷偷潜至长安外围虽是大大的出人意料,但目前的局势仍在可控之中。

长安城墙高大坚固,城内又还有七八千兵马,完全不用担心杨清的数千骑兵和他裹挟的几千乌合之众。

至于长安周遭的城池就只有暂时放弃,等阎和他们率军回援之后再行收复。

所以曹真在部署好应对之法后心下大定,现在唯一让他担心的是陈仓城外的诸葛亮大军很有可能会趁机有所动作。

故而他已去信给郭淮、费曜、秦基三人,命他们一定要坚守不出,并严密注意诸葛亮大军的动向,扼守好渭水一线,绝不能让诸葛亮大军和杨清他们兵势相接。

曹真的想法固然很美好,但形势的变化远不是他所能左右的,眼下杨清在长安外围不断攻城略地、大肆收揽人心,已给曹魏对长安乃至关中的统治造成严重的威胁,他身为魏国宗室是绝不能置之不理的。

因此,曹真现在以为一直守着长安不出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但主动出击又无必胜的把握,左右为难之下只好又唤来众人一起商议。

“真的是杨清?会不会是有人假冒?汝等可探得清楚?”曹真还是有些不敢相信,连连问道。

斥候道:“回大将军的话,蜀军在安陵城下公然打起的帅旗上确实写着伪蜀雍州刺史、丞相参军、前将军、临昌亭侯杨。且我等也曾擒获两名蜀兵,据他们证实蜀军主将确是那杨清无疑。”

曹真听了再无怀疑,无力地坐回原位,久久不发一言。

下首的颜斐尽管也被这个消息惊得目瞪口呆,但还是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接过曹真的话头继续询问:“蜀军兵力可曾探清?”

“回府君的话,蜀军兵力在七八千人左右,其中骑兵约有四五千人,步卒则在三千人左右。”斥候答道。

颜斐见汉军真实兵力在万人以下,总算是稍稍放下心来,接着问道:“安陵城现在是何情形?”

“小人等离去的时候,安陵城还在我大魏手中,张明廷正聚拢着城内的县兵、民壮、大户奴仆、私兵千余人拼死抵抗,只是蜀军攻城甚急,四面围攻之下城池已是岌岌可危,若再无援军赶去,安陵城怕也撑不了多久了。”

颜斐点了点头,挥手道:“某知道了,汝等来回赶路,甚是辛苦,下去歇息吧。”

“是,小的告退。”

斥候正要起身退下,忽听主位上的曹真出声问道:“杨清手中应该只有骑兵,那三千步卒从何而来尔等可知?”

曹真毕竟是魏国有数的名将,当他回过神后很快就发现了汉军在兵力上的问题,他此时尽管对杨清声东击西之计的真实情况只有个大概的猜测,但可以断定的是杨清手里的兵马只可能是他自东进冯翊以来一直带着身边的骑兵。

因为只有骑兵杨清才可能如此迅速地潜至长安外围,而无论是漆县的吴懿还是陈仓的诸葛亮都不可能神不知、鬼不觉地派出一支三千人的步卒去与杨清在安陵一带会合。

“回大将军的话,此事我等尚未完全探得明白,只是从俘虏口中得知,这三千步卒基本上是由蜀军裹挟的我军俘虏、降兵以及屯田民组成的,抓获的那两个舌头就是北原一带的屯田民。”

曹真颔首道:“原来是这样,某就说杨清手里不可能会有步卒,原来是就地裹挟的。如此一来,这三千步卒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最主要的还是那四五千蜀骑。”

“大将军高见,这样一来蜀军就容易对付多了。”颜斐附和道。

曹真不置可否地笑了笑,先是挥手示意那斥候退下,然后才侧头对颜斐摇头说道:“不是那么简单的,杨清这厮裹挟一些俘虏降兵其实还好说,可他还将手伸向了那些屯田民,一个处置不好,恐会酿成大祸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