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尚今年四十余岁,乃是并州的头号大将,不仅膂力过人,而且还擅长骑射,深得曹魏并州刺史梁习的倚重。
而他的副将董弼也是一位勇武过人的老将,只是因为过去是袁绍外甥高干的部将,所以一直未得升迁,已在并州蹉跎了很多年。
此次前往凉州救援,董弼主动请缨担任苏尚的副将,就是为了建立大功,好让自己的征战生涯在结束之前能更进一步。
“董将军,我军已到安定郡北,安定目前陷于蜀贼之手,贼军得知我军经过必定会来拦截,所以接下来一定要万分小心。”骑在高头大马之上的苏尚打量了一番四周的景致,侧头对身边的董弼叮嘱道。
董弼点头道:“将军说的极是,我等为了早些赶到凉州,这才从南线进兵,这条路离安定太近,蜀贼很容易就能探得我军行踪。
而且那些匈奴人、鲜卑人这几个月和安定的蜀贼打得火热,难保他们中间不会有人将我军的行踪泄露给蜀贼,说不定前来拦截我等的兵马已经在路上了。”
“是啊,这些匈奴人、鲜卑人真是狼子野心,妄图依靠蜀贼来对抗我大魏,真是痴心妄想、白日做梦!
等解了凉州之危,某定要向梁使君请令出塞,狠狠地给那些反叛朝廷的胡人一个教训。”苏尚冷冷地说道。
董弼笑道:“此事算董某一个,某也好久没到草原上厮杀了,都有些忘记砍掉胡人首级的感觉了。”
“哈哈,到时候肯定有董将军大杀一阵的机会。”苏尚也笑了笑:“只是现在我等主要还是提防蜀贼的突然袭击。”
“将军此言甚是有理。前面好像就是四支山了,某记得此山虽不险要但内里峡谷纵横,乃是个藏兵的好去处,我军路过此地必须多加小心。”
苏尚点了点头:“某已将全部斥候撒了出去,方圆数十里的动静都逃不过我等的耳目,一旦四支山有异常,斥候必有回报。”
话音刚落,就见前面有一队斥候飞奔回来,眨眼间就已到了二人面前。
“报,启禀将军,前面四支山发现大批蜀军。”
到了第二日晚上,正当吴懿费尽心思向鲜卑人打探消息的时候,不想潜入匈奴左部也就是左谷蠡王辖地的游卫终于从一名匈奴贵族口中探得了魏军骑兵详细的行军路线。
杨清闻言大喜,连夜召集众将商议破敌之策。
吴懿首先指着地图通报道:“据探,魏骑将走狼山、丰尔湖、千召一线过境,这条路离我安定北境只有五十余里,我军阻截较为便利。”
“魏军走南线没走北线,看来还是想快速通过安定啊。”张嶷一针见血地说道。
吴懿微笑道:“张府君说得不错,北边的鲜卑人也传来消息说没有发现魏骑的行踪,这就表示魏骑走南线的情报应该是准确的。”
“子远将军,请问这条道上可有魏军骑兵的必经之处?”柳隐忽地问道。
吴懿道:“某已问过熟悉地理之人,途中有一山唤做四支山,乃是魏军的必经之地,我大军可在此埋伏阻截。”说罢,在地图上将四支山的所在给众人点了出来。
“此山地势如何?”杨清问道。
吴懿答道:“此山虽然不高,也不陡峭,但胜在占地颇大,山内峡谷纵横,足可埋藏大军。”
“只要能够埋藏大军就行,我等也不需要凭借山势打防守战。”杨清颔首道。
“使君说的极是。”吴懿附和了一句,又问道:“使君,是否可以下令了?”
众将闻言也都是满脸期待地看着杨清,压制不住身上的滔天战意。
杨清将众将的表情尽皆纳入眼底,不由地笑了笑,霍地站起身来,朗声说道:“众将听令,明日一早我等就立刻赶往四支山埋伏。”
“诺。”众将齐声领命。
杨清又看向吴懿问道:“子远将军,还请你连夜赶回临泾统领郡中兵马与我军分从两路出发,等我们出了安定郡界再行汇合。”
这是掩人耳目之举,吴懿自然明白,当即应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