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黄帝内经讲读 > 第13章 1诊脉不只是摸手腕 深入了解中医脉诊的奥秘(第1页)

第13章 1诊脉不只是摸手腕 深入了解中医脉诊的奥秘(第1页)

黄帝所问及的诊脉方法,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医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诊断技术,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脉诊”或“切脉”。而岐伯的回答,为我们揭示了诊脉的最佳时机及其背后的医理。

岐伯提到诊脉的最佳时间是清晨。这是因为清晨时分,人体尚未开始一天的劳作,阳气尚未被日常活动所扰动,阴气也尚未因阳气上升而耗散。此时,人体的气血、阴阳都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经脉之气尚未充盛,经络之气平和均匀,气血未受到外界因素的扰乱,因此更容易诊察出有病的脉象。

脉诊是中医“四诊”之一,通过观察脉象的变化,可以了解人体的气血运行状况、脏腑功能的强弱以及病邪的性质和部位。清晨诊脉,因为气血、阴阳的相对平衡,脉象更能反映出人体的真实状况,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岐伯的回答为我们揭示了诊脉的最佳时机及其背后的医理,也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

我们进一步探讨脉诊的奥秘,带大家了解一下诊脉。

脉象,作为中医诊断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指的是脉搏的快慢、强弱、深浅等情况。其种类丰富多样,反映了人体内部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的复杂变化。以下是对脉象种类的详细解析:

一、脉象的基本分类

除了上述基本分类外,脉象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更多种类。例如,根据脉象的宽窄、形状等特点,可以分为浮脉,沉脉,迟脉,数脉,细脉、洪脉、濡脉等。先介绍这几个脉象,以后在伤寒论会给大家介绍更多的脉象。

浮脉:浮脉指的是手指轻按就能感觉到脉搏的跳动,重按则感觉脉搏力量稍减但并不空泛。这种脉象如同水漂木,浮在水面之上,因此得名“浮脉”。

在中医理论中,浮脉的出现往往与表症相关,即疾病位于体表或影响人体肌表的症状。例如,感冒初期,邪气侵袭人体肌表,导致肌表毛孔闭塞,气血流通不畅,就可能出现浮脉。此时,患者可能伴随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等症状。

沉脉:沉脉是一种具有特定特征的脉象。当医生用指腹轻触患者寸口部位时,如果感觉不到明显的脉象,而需要稍加重按才能感觉到脉搏跳动,并且搏动有力,这种脉象就被称为沉脉。

沉脉的出现往往与里证相关,即疾病位于身体内部,影响脏腑气血的正常运行。在病理上,沉脉多因寒邪内侵、阳气被遏、气血凝滞所致,或者因为气血两亏、脏腑虚损、脉气无力鼓动,导致脉象沉伏。

具体来说,沉脉可能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沉而有力:多为实症,如寒邪内侵导致的疼痛、积聚等。

2。沉而无力:多为虚证,如气血两亏、脏腑虚损等。

3。沉迟:多为寒证,如阳虚寒凝导致的四肢不温、腹痛等。

迟脉:它表现为脉搏跳动缓慢,每分钟搏动次数少于正常次数(通常为60次以下)。迟脉的出现,往往与人体内的气血运行不畅、阳气不足等因素有关。

在中医理论中,迟脉通常被视为寒症的表现之一。寒邪侵入人体,导致阳气受损,气血流通受阻,进而使得脉搏跳动变得缓慢。除了寒证之外,迟脉还可能与气虚、血虚、阳虚等证候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迟脉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疾病在人体表现出来的一种脉象。因此,在中医临床中,医生通常会结合其他症状和体征,对迟脉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疾病的性质、病位和病情的轻重。

对于迟脉的治疗,中医通常会采用温阳散寒、补气养血等方法,旨在调和体内的阴阳气血,促进气血的流通和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转。当然,具体的治疗方案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数脉:是中医脉诊中的一种脉象,表现为脉搏跳动频率较快,每分钟搏动次数超过正常次数(通常为90次以上)。数脉的出现,通常与人体内的气血运行加快、热邪内盛等因素有关。

在中医理论中,数脉被认为是热证的主要表现之一。当人体受到热邪侵袭时,阳气亢盛,气血运行加速,导致脉搏跳动加快。除了热证之外,数脉还可能与阴虚火旺、气血两亏等证候相关。

在中医临床中,医生通常会结合其他症状和体征,对数脉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疾病的性质、病位和病情的轻重。例如,如果数脉伴随有舌红、苔黄等热象表现,那么很可能是热邪内盛导致的;如果数脉伴有乏力、自汗等气虚表现,则可能是气血两亏引起的。

对于数脉的治疗,中医通常会采用清热泻火、滋阴降火等方法,旨在调和体内的阴阳气血,降低脉搏跳动频率,恢复正常的气血运行状态。

细脉:在中医脉诊中是一种具有特定特征的脉象。当我们谈论细脉时,实际上是指脉象细小如线,但应指明显,起落清楚,脉搏跳动感觉较正常为弱。这种脉象通常与气血不足或气血两亏有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中医理论中,细脉的出现多表示患者身体虚弱,气血不足,或是因久病不愈,气血耗损过多导致。由于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因此细脉的出现往往意味着患者的身体机能处于较弱的状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