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吧,大家都觉得,这事儿得好好跟那个昏君掰扯掰扯。
总不能你说要重立五军都督府,要求把军权重新收回到手里就收回到手里,说提高武人的地位就提高武人的地位吧?
那样置我等名教子弟于何地?
现在还是先别掰扯了。
狗皇帝愿意把我们置于何地便置于何地罢,毕竟还要留下有用之事,以待明君的嘛。
既然有了温体仁带头,剩下的大人们也就不用再矫情了,一同附于温体仁之后躬身拜道:“陛下英明,臣等拜服,唯陛下马是首瞻耳。”
崇祯皇帝笑不起来,直接命散朝之后,便带着温体仁和张惟贤往着自己后来成立的孤儿军而去。
今天这事儿,自己赢了,却也输了。
在城门封锁以至于隔绝内外的情况下,文官们认怂是肯定的。
可是自己也太高看了大明朝文官们的节操了。
除去温体仁和施凤来等有数的真正靠向自己,或者说真正有数的心中还有着大明这个国家概念的文官,剩下的不过是在屠刀下做出的本能反应罢了。
先保命要紧。
这也是为什么崇祯皇帝对于苏茂相一个刑部尚书弹劾自己又一次却视而不见的原因。
苏茂相弹劾的是自己一个皇帝没事儿就浪的错误举动,这本是御史大夫们该弹劾的事儿。
可是大明朝的御史们今天就没有一个弹劾这事儿的,反而是在自己说出了要将军权重归五军都督府时把火立瞄向了刘兴祚。
一边向着位于皇宫不远处的孤儿军军营而去,崇祯皇帝一边感叹道:“天下在身,犹如武王举鼎。这鼎举起来,可就不好放下了。”
温体仁斟酌一番后劝道:“自陛下御极,大明已有中兴之象,陛下何必自比于武王?”
崇祯皇帝笑了笑,却没有回答。
这天这事儿了了,也不过是眼前。
等明天看看罢。
从明天开始,只怕不知道有多少文官大臣们要致仕乞骸骨了。
此时崇祯皇帝又开始暗自庆幸。
当年崇祯皇帝还一直吐糟朱老四玩的那手南北两京制是给自己找麻烦。
比如后来崇祯皇帝为什么宁死都不往南京去?
因为原本历史上的政治小白崇祯皇帝到死也算是看明白了这些文武大臣还有勋贵们的尿性,根本就不指望着南京的六部能比京城的好到哪儿去。
再加上当时的南方又是东林党的老窝之所在,就算是崇祯皇帝去了,到头来又能如何?
自废厂卫的崇祯皇帝还有什么资本去跟那些人对抗?
就算是到了南京,也不过是令不出宫禁,做一个咸鱼罢了。
这恰恰是崇祯皇帝最不能容忍的。
老子把江山给玩脱了,宁肯吊死煤山也不跟你们这些孙子玩了——只怕这才是崇祯皇帝临死前最真实的心情写照。
但是现在不同了。
现在的历史小白,皇帝界的平头哥崇祯皇帝觉得朱老四玩的这手太高明了。
由于南京的六部存在,等于是京城的政治体系在南京有着一套完事的备份。
这就方便自己搞事情了。
就算是自己在京城搞事情搞大了,哪怕是六部尚书全部罢工,直接南京调过来也就是了,不至于急切间让六部停摆。
如今的情况还算是不错。
老魏当年玩了命的打压东林党,天启皇帝那个倒霉蛋虽然因此而挂掉了,但是却便宜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