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嘴中说得漂亮,其中不乏夸大之词,以求掩盖自己的失误。他认为的夸大之词,其实错了,他还是小看了莫闲,莫闲不是化神修士,而是逍遥修士。
高君雅皱眉,正在这时,门口传来一个声音:“霍小子,休长他人气势,灭自己的威风!”
说话的人是太上长老文一剑,此老是剑术出众,在桃源宗战力最强,一口龙影剑,呈斩十八岛妖邪,已入剑道三昧,虽他是元婴修士,战力已接近化神修士。因为此,他的本名已被人遗忘,个个尊称他为文一剑。
两人忙起身:“见过文师伯!”
“不必多礼,我来时正听见霍小子说对方可能有化神修士,是怎么回事?”文一剑问到。
霍山将当时情况说了一遍,听说三个人被对方以一种奇特的神通擒拿,根本没有回手之力,文一剑皱起眉头,他虽然很自负,但绝不愚蠢,他能有今天,自己清楚,每一战都很小心,绝不敢掉已轻心,这就是他自成名来,败得很少,即使败了,也能全身而退的原因。
两人将目光放在他身上,文一剑想了一会说:“对方只是四个人,按霍小子的说法,除了一个人功力较高外,一个金丹期,还有二个人才修行不久,而且他们不是一路,虽说是遇仙宗的,祖师有遗命,现在又有两人落到他们手中,这样吧,灵药还是准备好,霍山和我去一趟,我们随机应变,不叫堕了桃源派的名声。”
高君雅笑到:“就按文师伯的话办,明天你们去看看再说。”
东方泛白,莫闲起身,海岛上空气清新,莫闲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吐出,一道白气喷出数丈外,其他几人也相继起身,进行早锻炼,等他们锻炼后,太阳刚刚露出了头,于嘉姐弟朝太阳深吸一口,太阳初升的万物萌动的紫气落入他们的腹中,于嘉闭目,将这缕紫气在体类九转后,口一张,排出一口废气。
而于吉则气运全身,似乎他身上有一层紫光,渐渐消化,他运起炼体术,借助紫气来炼体。对于莫闲来说,紫气的效用几乎没有,但莫闲还是采撷了,烟晓寒作用也不大,但这是她自莫闲处所学,她一直坚持这样做。
她有一个疑问,自己明明没有听说过丹丘生等人,但为什么这样熟悉,心中还有一种淡淡的悲伤,她这种感情,没有流露在外,莫闲也不知道。
莫闲向桃源宗方向望去,他的传讯符被激发,看来霍山来了,莫闲向桃源宗望去,烟晓寒没有放出神识,昨天她因好奇,结果惹来了祸事,现在见莫闲向桃源宗方向看去,问到:“莫前辈,发生了什么事?”
“霍山来了,身边还带着一个人,应该是元婴修士,不错,一身剑气,看来像个剑修。”莫闲淡淡地说,听到这话,三个人一起向桃源宗方向看去,很快就看到二道遁光,一金一白从高空中而起,特别是那道金光,极其凝练,光华并不耀目,但却使人一见,不由自主心中生起一种敬畏,从其中可见其意志,他已将元婴修士的意志凝练到剑光上。
两道遁光很快就到了,在山峰上一个盘旋,两个人落下,莫闲一拱手:“霍山道友,这位前辈是?”
文一剑鹤发童颜,一身仙风道骨,很有前辈架势,但莫闲一眼看出来,他身上剑气凛然,已到炼剑成丝的程度,剑已经生出精神,已有自己剑意,再进一步,就是剑心初生,除纯阳阁外,世间剑修并不多,能到此境界,可以称得上高手,当然莫闲是例外,他的剑法并不是按剑修道路,却走出另一条路,剑生次元,剑生世界,实质是将剑器作为一件特殊的宝物而炼,剑法之中,当剑心已生,下来的步骤就是剑生次元,不过这种次元要比莫闲的强,由剑心主导,千变万化,而莫闲虽然经过了这个阶段,却没有生成剑心,他的次元缺少核心,后来又剑生世界,形成剑气世界,这种世界中,方生方灭,能同化万物,却不能生成生命,而由剑心所生的世界,却是另一回事,可以将人困入其中,而不伤其性命,莫闲却做不到。
霍山介绍:“这是我门中前辈文一剑,我们带来了灵药,门中两位师兄何在?”
莫闲笑到:“那二人自然在此,灵药我要先过目。”
霍山摇摇头:“不行,我要见二位师兄。”
莫闲一看,微微一笑,袖口一扬,两人飞出,由小到大,转眼间就与常人一样大,但两人昏睡不醒,鼾声四起:“你放心,我不过让他们睡一觉。”
文一剑神识往两人身上一转,莫闲见其神识已经开始有部分转化为神念,心中知道,他已经摸着化神的门,也不打搅他,任他查看。
文一剑微微点头,霍山抛过来一个乾坤袋,莫闲打开后,神念往里一探,点点头,随手收了起来,手向地上一指,一声霹雳,地上的两人猛然惊醒,跳了起来,秦加林大叫:“贼子,拿命来!”
不等他出手,文一剑一声冷哼,剑气一起,秦加林激灵灵打了个冷战,回首看见文一剑,不由说:“师伯,你怎么来了?”
“我不来,你们两人丢脸还没有丢够,我们是用灵药将你们两人赎回。”
听到文一剑这么说,秦加林不冲动了,而长孙顺义醒来后就没有动,他怕死,生怕自己一动,莫闲杀了他。
见到文一剑,脸色一变:“师伯,你得给我们做主!”
文一剑手一摆,双眼炯炯有神,盯着莫闲:“道友,你辱我门人,他们学艺不精,老朽想向阁下讨教二招。”
他看不透莫闲,知道莫闲肯定在他之上,心中战意顿生,他自信论战力不会弱于莫闲,他有这个自信,一生经历过多少战斗,但他的话并没有说死,并不是生死大仇,故而用讨教二字。
莫闲笑了,他正想领教一下真正的剑修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