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居江湖之远(上)
郑言庆的心,突然间一颤,瞳孔骤然收缩。
姚义是谁?
言庆还真就不太清楚,没有半点印象。不过既然他说是太山姚义,那想必和晋阳姚氏有关联。晋阳姚氏家族,是南来望族,硖石姚氏的一个分支。陈朝灭亡后,原本祖籍吴兴的姚氏家族迁来北方。宗房落户于硖石,故而被称之为硖石姚氏。
但也有支房抵达晋阳,在当地小有名气。
言庆在这个时代生活了十年,由于他所处环境的因素,对于世家望族颇为关注。
不过,让言庆感到惊异的,还是那白衣高个青年,薛收!
史书上关于薛收的记载,是河东四姓之一的汾阴薛氏族人。而薛收的父亲,就是大名鼎鼎,那个作出‘空梁落燕泥’诗句,如今朝廷的秘书监,薛道衡薛大家。
薛收少年时,据说曾师从王通,在白牛溪读书。
只是现在,王通的名声有点臭了,回家后闭门苦修,不和任何人产生交集,薛收自然就不可能拜师王通。史书上说,薛道衡死后,薛收誓不仕隋。待到隋灭唐兴,他就投到了李渊帐下,后来又经房玄龄推荐,转而在李世民的天策府效力。
对于薛收的事迹,留下的文字不多。
只说他在平窦建德之战中,曾力排众议,请李世民速战速决,并且一战功成。
此后他又在平定刘黑闼之乱中,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除此之外,史书中对他的记载,更多侧重于其文辞之上。不过,薛收死得很早,三十余岁过世。后来李世民在绘十八学士图的时候曾感叹,薛收早死,不得位列其中。但即便是薛收死了,李世民还是把薛收的侄儿,薛元敬列入十八学士。
在言庆看来,薛收很像三国时期的郭嘉。
只是由于一部三国演义,使得郭嘉为世人所知;而薛收才华不弱郭嘉,名气却弱了许多。
裴行俨说:“薛少与姚少,皆在太学读书。
听闻你和麦子仲相约击鞠,于是就找到我,要来助你一臂之力……另外,他们和我一样,对你的三国演义,极为推崇。怎么样,你这边现在准备的如何了?”
郑言庆连忙道谢:“两位高义,小弟感激不尽。“
姚义说:“恕我冒昧,就叫你郑贤弟了。麦子仲那家伙素来嚣张跋扈,常以霸王尔自居,我早就看不过眼了。你那天在建国门长街上说的不错,他又有何德何能,敢妄称霸王?如果不是麦大将军,早就该以国法处置……总之,贤弟你可不能输给他。太学里的那些家伙都不看好你,可是我和薛少一定站在你这边。”
这姚义,是个心直口快的人。
薛收则在旁微微一笑,并没有发表什么言论。
郑言庆让众人落座,把自家这边的情况,告之裴行俨三人。
“实不相瞒,小弟现在也是毫无把握。我本不擅击鞠,而且人员也不够充足。
加上三位相助,如今仍相差两人。不过窦别驾那边说,过些日子神武公世子窦孝宣可以加入我。可即便是算上了窦少,还缺了一人的空额,我正为此而头痛。”
显然,裴行俨几人也知道窦孝宣这个人。
裴行俨眉头一蹙,“要说起来,窦少击鞠的本领不差,他要是能加入,的确是一大臂助。但还差了一个人,终究有些麻烦……一时半会儿,该从何处寻找呢?”
洛阳权贵子弟就那么多,可愿意冒着得罪麦铁杖的危险,来帮助郑言庆的人却很少。
即便是有那权贵子弟愿意帮助,但其父母却未必愿意。
虽然言庆说自己不擅击鞠,但裴行俨等人并不在意。在裴行俨看来,能和他打的不相上下,只逊色一筹的郑言庆,只是在谦逊而已。他和薛收姚义的思绪,都落在了剩下的一个人选上。
薛收突然道:“我倒是有一个人选,只是不晓得能不能请得出来。”
“谁?”
薛收说:“我族弟薛万彻,乃大将军薛世雄之子。他今年十三岁,素有勇力,而且精于击鞠。他如今就在洛阳,若是能把他请过来,咱们这马队不就能成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