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年间。
“朕身边无谋士可用,无将可用,害了先生,害了先生啊!”
朱允炆看到这里,忍不住痛哭。
他和方孝孺亦师亦友,两人关系既是君臣,又是师生,且是朋友。m。
。。。。。。。
“朱允炆此人虽无大才,且无看人眼光,但是身边却有如此忠臣,倒也是一大幸事。”
李世民十分钦佩方孝孺这样的人。
“只可惜你只是一文臣,若是一武将,未必不能上马杀敌,匡扶社稷。”
“乱世中,书生百无一用。”
。。。。。。。
“方孝孺此人,咱果然没有看错!”
朱元璋感叹道。
方孝孺算是他一手磨练出来的,本来是专门留给朱标的大才。
却不想朱标意外去世,便落到了朱允炆的手中。
“只可惜,允炆轻信齐泰,黄子澄二人,却又屡屡指挥失误,造成今日之局面。”
。。。。。。。
「权利从来都是建立在血液之上的,四十二岁那年,你终于坐上了心心念念的宝座,那个令天下人痴迷的皇位。」
「你知道,属于你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靖难之役后,整个淮河以北受到严重的破坏,大批百姓流离失所。」
「四年靖难,朝廷大军损兵折将严重,漠北北元朝廷蠢蠢欲动,想要南下重新入主中原。」
「只可惜蒙古内部发生乱斗,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与其他蒙古贵族决裂,分裂出了鞑靼,瓦剌两大游牧势力和无数小部落。」
「蒙古自顾不暇,这给了你充分的喘息机会。」
「你开始着手恢复民生,下令山东,北平,河南等地遭受战乱的地方免除三年的赋税,因为战争被破坏的农田,耕具,种子,百姓们都可以到官府来免费领取。」
「大批背井离乡的流民返回耕田,社会慢慢趋于稳定。」
「永乐元年,你传令各路藩王兄弟纷纷前往京师,要举行一场盛大的家庭聚会,顺便削个藩。」
「兄弟们并不知道你有削藩的打算,他们如约而至,大家在京师把酒言欢,都很高兴。兄弟们觉得,侄子朱允炆下台,也就意味着他们不用再面临着被削藩的风险。」
「但是此时,有一个人的心中是很愤怒的,那就是你的十七弟,朱权,当时造反时你答应他的条件一个都没有兑现。」
「什么军队如数奉还,什么天下五五分成,他连个毛都没见着,不仅如此,你还将他囚禁在京师,原因是你觉得北地太荒凉,你想要把他的封地改在内地。」
「朱权又一次信了你的鬼话,他向你索要苏州,你不给。他想你索要钱塘,你不给。然后建宁府、山城、荆州统统不行。」
「一番争执之下,你将十七弟的封地定在了南昌。」
「兄弟们即将离京时,你将削藩的想法表达了出来,当然,只是夺了兄弟们的兵权,大家该有的待遇还是有的。」
「诸王当然不高兴,但是碍于你的手段还是老实的上缴了兵权,毕竟你可是造反成功的狠人啊,谁敢惹你。」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恢复了平静,好像大家已经忘记了靖难得事情。」
「你开始厌倦这种生活,当皇帝有每天处理不完的奏折,熬不完的夜,这不是你喜欢的生活。」
「常年边疆的磨练,让你觉得帝王更应该开疆扩土,比起治国,你更喜欢将腰下剑,马踏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