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都有些麻木了,如此之多的政策了,还没有说完?
“陛下请说。”
“朕想设立一挑选人才的制度,朕命名为科举制度,向天下读书人进行科举考试,三年一次,每次考试分成不同的等级,以乡试、省试、殿试三个级别,分别对应秀才,举人,进士。”
“如果有人能够连过三次考试进入第一名,则可为至少四品大员!乡试报名考试以一县为单位。通过乡试者可到郡城进行考试,通过郡城考试者可到皇宫,由三省官员亲自出题,就在朝堂之上考!”
“考试科目诸位可以商讨,但是朕觉得要增加算术,策论等部门为重要科目。考生不限出身,不管道德,唯才是举,但不能违背大汉律法!日后我大汉,能者上,庸者下!”刘禅认真的将科举制也说了出来。
当刘禅说完之后,诸葛亮他们再次深吸了一口气,今日他们震惊的够多了……这陛下,莫不是真的千古奇才,诸葛亮心里都忍不住想说,难道当初先帝去世的时候他夸刘禅的夸对了?
但当时……他确实是有宽慰先帝的意思啊。
而陛下这科举制可实在是太好了,可以预见的是,这个制度传出去之后,天下英才必然汇聚大汉,这跟那曹操的招贤令不同。
曹操招贤令是特殊时期的产物,而现在曹魏不缺人才,所以现在那曹魏可不会再有招贤令了。
想要当官也没那么容易,但陛下所言,此乃是大汉筛选人才之国策,也就是说每三年一次,一直都会存在。
而且不限制出身,意味着天下会有许多读书人都可以参与进来,这些人里面自然是有人才的!
就算是将来大汉不再那么欠缺人才的时候,也可以通过限制科举通过人数,以及扩大大汉管理面积来解决此事。
实际上诸葛亮觉得人才这东西肯定不会嫌多的,因为当今大汉的举荐制其实庸才很多。
好一句能者上,庸者下。固然随着王朝流逝,这句话必然也会有人视而不见,也有贪赃枉法之事发生,但这天下岂有十全十美之政策?
只要这科举存在,那大汉日后可就不会太缺人才了!
尤其是这科举制度明显是陛下配合之前提到的印刷术和造纸术,普及教育一起执行的。
这考虑周详啊!
这五年,陛下莫不是真的是日夜在思考?难道那后宫斗鸡,斗蛐蛐之事也是闲暇之余做的?倒也不是不可能。
毕竟诸葛亮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像是他一样,没几个人能坚持的下来。
“陛下英明!”这下连诸葛亮都没忍住,主动夸奖了一回刘禅。
其他人自然也都是纷纷跟上,这政策,当得起他们的夸奖。
“好的政策得需要好的人才来执行才行,当今大汉百废待兴,全靠诸位爱卿了,朕在朝堂之上说了,既然诸位选择了大汉,选择了忠义,那么就豁出去吧,就像是当初光武皇帝那样,如果一个全新的大汉能够在诸位手上诞生。”
“那么诸位青史列传,都乃小道,到时候朕命大汉朝廷建一英灵阁,里面世代供奉你们这些为大汉做出贡献的大臣!每逢重大节日,都由后代皇帝率领文武百官进行祭祀!”刘禅没忍住将那大唐皇帝李世民的凌烟阁给抄袭了过来。
天下先生说的对啊,这些文人不就求个身后名吗?朕给!
刘禅这话一说,在场的所有人都是面色潮红,差点当场给刘禅跪下了,还好他们忍住了。
诸葛亮有些古怪的看了一眼刘禅,如若不是陛下一些小细节,一些说法方式还是那个他熟悉的刘禅,他都怀疑陛下莫不是真的高祖,光武皇帝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