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七年八月一日,阳光洒落,西苑的湖面波光粼粼。朱由校在魏忠贤、客氏等人的陪同下兴高采烈地来到了湖边。
“哈哈,今日定要好好玩耍一番!”朱由校笑着说道,脸上满是兴奋之色。
随后他与两个小太监一起登上了小船,划向湖面深处。就在这时,原本平静的天空突然刮起一阵狂风,小船剧烈摇晃起来。
“不好!船要翻了!”小太监惊恐地喊道。
瞬间,小船倾覆,朱由校和两个小太监一同落入水中。魏忠贤和客氏等人在岸边吓得面如土色,客氏瞪大了眼睛,嘴唇颤抖着:“这可如何是好啊!”魏忠贤则是满脸焦急,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
“快!快救人!”魏忠贤大喊着,随后自已也不顾一切地跳入水中。一众太监们也纷纷跟着跳了下去。
经过一番拼命营救,终于把朱由校救上了岸。朱由校此时已是浑身湿透,气息微弱,魏忠贤满脸担忧地看着他:“皇上,您可千万不能有事啊!”
尽管太医们全力医治,但朱由校的病情依旧没有好转。到了天启七年八月八日,一个太医匆匆来报:“皇上,臣有仙丹,吃了定能长命百岁!”朱由校此时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希望,连忙说道:“快快呈上!”
服下仙丹后,朱由校的病情却越发严重了,他躺在床上,连起身都做不到了。
天启七年八月十一日,朱由校知道自已时间不多了,他强撑着精神,召弟弟朱由检入宫。
“吾弟……”朱由校虚弱地开口,眼中满是不舍和期望,“当为尧舜……”
这时,皇后张嫣从屏风后缓缓走出,她的脸上满是悲伤,眼眶微红,哽咽着说道:“陛下放心,朱由检一定会是个好皇帝的。”她转头看向朱由检,眼神坚定而又充满鼓励,“朱由检,你一定要好好承担起这份责任啊。”
朱由检看着皇兄和皇嫂,心中满是悲痛和无奈,他推辞道:“皇兄,这……我……”
“吾弟,莫要推辞……”朱由校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说道。
最终,朱由检含泪答应下来。
天启七年八月二十二日,朱由校驾崩。年仅二十三岁。
到了天启七年八月二十四日,朱由检登基,沿用年号天启。他站在高高的朝堂之上,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决心,他知道,前路艰难,但他必须要挑起这副重担,为大明的未来而努力。
在天启七年九月一日,发生了离奇的一幕,朱由校的尸体竟然遗失了,与此同时,张皇后也失踪了。但深知此事影响重大的朱由检,当机立断将这件事压了下去。
而此时,德陵的建造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明王朝深陷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之中,国库空虚,经费严重不足。按照最初的规划,营建德陵需要整整白银二百万两,然而崇祯皇帝竭尽全力也仅仅筹措到五十万两,并且他还反复强调,希望能尽快完工。
在尚书房内,工部尚书薛凤翔满脸愁苦地跪在地上磕头说道:“皇上,这德陵建造确实少了两百万两根本无法完成呀。”
朱由检也是一脸痛心,无奈地说道:“哎呀,薛大人,我也知道呀,但是内帑确实没钱啊。”他皱着眉头,“现在最多我只能凑出三十万两,真的,多一个子都拿不出来了啊。”
薛凤翔依旧跪在地上,焦急地说道:“啊?这……这……这可如何是好啊。”
此时的朱由检心里暗自思忖着:“这家伙,真烦人啊,要不是为了皇家脸面,我连这三十万都不想花,当时大力给了我一百五十万两,说是给我的启动资金,所以皇帝家也没有余粮呀。”
随后,朱由检定了定神,说道:“好啦好啦,这样吧你先领三十万两去开工,后面我再来筹措。务必尽快完工!”
“臣遵旨。”薛凤翔无奈地领命而去,而朱由检则面色阴沉地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心中不禁暗自牢骚起来:“这墓永远都是空着了,还花这么多钱干嘛,皇兄又不是真死了。”
在一处幽静的庄园里。
席应真表情凝重地说道:“那天把朱由校带出来的时候我隐隐感受到了韩林儿的气息。”
“在哪?”我急切地追问,脸上满是紧张之色。
席应真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皇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