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阿不思牺牲三年的时间对整个家庭更好,但这牺牲也需要是在他自愿的前提下,毕竟这是牺牲他的机会,时间,和自由。
这种牺牲不是理所应当的,也不是必须做的。
更难以想象的是,阿不福思在悲剧发生后就决定一辈子也不原谅自己的哥哥了,他最终在阿不思去世之后才原谅了对方。
我简直难以理解他是站在什么立场出于什么动机去不原谅自己的哥哥的。
阿不福思这样做莫非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妹妹的死是因为他哥哥没有更多地牺牲他的机会,时间,和自由来守着她?
他难道一直意识不到在阿利安娜的死这场悲剧里,阿不思不应该负这么大的责任吗?
仅仅从导致阿利安娜去世的大战来看,交战的三个人都有一定的身为凶手的可能性,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阿利安娜并没有被咒语集中,只是她自己情绪失控导致魔力暴动而死。从各个角度来看,阿不思都不一定是罪魁祸首,甚至可能这件悲剧里根本没有罪魁祸首。
这些事情,阿不福思是一直想不明白,还是根本就拒绝去想了?
是在固执,还是在逃避?
他和他哥哥是双方仅剩的亲人了,没有互相安慰,而是因为一件不可挽回的事而形同陌路,简直不可思议。
可能我对阿不福思的了解有限,毕竟有很多细节的内容,我也没办法一一了解,但我实在对这个人我缺乏好感。阿不思毕竟是他的哥哥,就算他的哥哥真的需要为他的妹妹的死负主要责任,这么多年都不原谅他,实在是对他哥哥太过残酷了。这么看来,他对他哥哥的爱真是不够。
当年阿利安娜的死仔细想来也是一件有些奇怪的事。奇怪在阿不思一直到死都不知道到底是谁伤到了阿利安娜,或者说至少在他的说法之中,他不知道是谁。
另外还有两个奇怪的点。
第一个奇怪的点就是事件发生了之后,格林德沃居然逃走了,而且他看上去情绪也不太好。这其实从格林德沃的人设上看是意料之外的反应。另外阿不思自己也说了,他当时都没有料到格林德沃会跑掉。
另一个点就是1945年格邓大战,他们是肯定是见了面的,而且最后打了一架。这个时候他们应该会有充分的时间来交流,应该能弄清阿利安娜的死因,怎么到头来还是不知道呢?
阿利安娜的死只有4个可能性,在我看来,可能性从高到低依次是:
第一:她自己其实是默默然,然后情绪不稳导致默默然爆发就死了;
第二:她死在了格林德沃的咒语下;
第三:她死在了阿不福思的咒语下;
第四:她死在了阿不思的咒语下。
如果是后四种可能性,也就是阿利安娜死于咒语,那就有两种可能性:死于死咒和不是死于死咒。
死于死咒的几率并不高。
邓布利多家都是白巫师,所以格林德沃是唯一可能会使用死咒的人。而格林德沃当时的主要目的依旧是把阿不思争取到自己一侧,共同追求‘更伟大的利益’,因此他不具备杀死邓布利多家庭成员的动机,因为这只会使阿不思离开自己。
另外,如果阿利安娜真是死于死咒,阿不思和阿不福思两人对于那场战斗中阿利安娜的死的描述显得过于模糊。而且这和他们二人口中说的并不确定凶手是谁也有矛盾,毕竟使用死咒的人就是凶手,因为死咒是用来杀戮的。
如果不是死咒,就需要考虑下到底是什么咒语,居然这么强力,不是死咒却导致了阿利安娜的死亡。
常见的通通石化,昏昏倒地,和除你武器都是不会致死的。钻心咒和夺魂咒也不致死。
另外当时应该也不会出现范围性的咒语,比如厉火咒或者烈火熊熊,因为阿利安娜就在不远处。如果阿利安娜是被范围性的咒语波及,阿不福思在后来和哈利讲起战斗经过的时候,不会只提到闪耀的光线和噼啪的响声刺激到了他妹妹。
这道致死的咒语真是一个谜。
这里阿不思的咒语排在第四,原因很简单,因为交战双方都对他很重要,他根本不能下重手。而且他和格林德沃之间是有血盟的,这就导致他不能攻击格林德沃。
在格林德沃和阿不福思相互攻击的时候,阿不思能做的事情仅仅是两类:吸引格林德沃或者阿不福思的注意(比如站在正在打斗的两人中间)使他们停止攻击对方,或者通过释放铁甲咒之类的防御咒语来保护战斗中两人的安全。
从这些角度来看,阿不思没有使用攻击性咒语的动机,除非他当时忘记了血盟的存在,因而对格林德沃使用了攻击咒语(他的弟弟明显打不过格林德沃,阿不思肯定不会攻击自己的弟弟)。
血盟到底如何运作目前还没有揭示,如果有使咒语偏移或者反弹的效果,那这应该是仅有的阿利安娜死于阿不思的咒语的方式之一了。另一种是咒语被格林德沃弹开误伤了阿利安娜,但这也涉及到血盟的运作,所以他是否有这样做成谜。
同样的如果格林德沃的咒语打向了阿不思,咒语会被阿不思弹开或者因为血盟的原因可能造成反弹,这也是一种误伤阿利安娜的方式。
阿不福思当时只是四年级毕业,他的战力毋庸置疑是最低的,他的咒语威力和另外两人比起来值得怀疑,甚至可能根本不会比较强力的咒语。因此他的咒语虽说可能误伤阿利安娜,本身的强度应该是无法导致她死亡的,除非阿利安娜异常脆弱。
综合来看,如果阿利安娜死于魔咒,她死在格林德沃的咒语下的概率是最大的。格林德沃实力强大,擅长黑魔法,而且对着阿不福思出手的顾忌不大。
然而这一点他们三个人应该都很清楚,在这样的前提下,偏偏阿不思一直没法确定凶手到底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