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古代历史着名人物的故事 > 第245章 爱新觉罗伊里布 清朝转型期的关键人物(第1页)

第245章 爱新觉罗伊里布 清朝转型期的关键人物(第1页)

一、早年官途

爱新觉罗·伊里布的早年官途始于嘉庆六年(1801年),这一年他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被授予国子监学正的职务。这个起点对于一个有抱负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踏入官场的良好开端。国子监学正是一个教育机构中的职位,这意味着伊里布在早期便有机会接触和培养未来的官员,这对他的职业生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不久之后,伊里布被派往云南府南关担任通判。在这个职位上,他不仅展现了出色的行政才能,还能够与当地的土司维持良好的关系。这种能力和当地民族领袖的良好互动,对于一位在边疆地区任职的官员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这有助于稳定地方秩序,促进民族团结。因此,他受到了当时云贵总督伯麟的赏识和推荐,这是对他工作能力和态度的认可。

道光元年(1821年),伊里布跟随云贵总督庆保参与了对永北少数民族叛乱的镇压。在这次行动中,他表现出色,立下了功劳,被任命为永昌知府的代理。这一经历不仅提升了他在官场的地位,也展示了他在处理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和领导力。随后,他被正式任命为安徽太平府知府,这是对他之前表现的高度认可。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伊里布继续在不同的职位上任职,包括山西冀宁道台、浙江按察使、湖北及浙江布政使等。这些职位涉及司法、财政等多个领域,丰富了他的行政经验和知识结构。特别是他在浙江按察使任上的表现,进一步巩固了他在官场中的地位。

道光五年(1825年),伊里布升任陕西巡抚,这标志着他从省级以下的官员晋升到了更高层次的行政职位。陕西作为中原的一个重要省份,治理起来颇具挑战性。伊里布在任期间,以其清廉公正的形象赢得了百姓的尊重和支持。他不仅注重治理,还关注民生,这使他在地方官中脱颖而出。

随后,他又先后调任山东和云南巡抚。在这些地方,伊里布依然保持着清廉的作风,赢得了广泛的好评。他的治理理念和实践为他赢得了更高的声誉,也为他日后晋升到更高职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道光十三年(1833年),伊里布被提升为云贵总督,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着他已经成为清朝的核心官员之一。作为总督,他需要处理更为复杂的事务,不仅要维持地方的治安,还要处理与周边民族的关系,这对于维护边疆稳定至关重要。

道光十八年(1838年),伊里布被授予协办大学士的头衔,这是对他多年勤勉工作的肯定。次年,他被调任为两江总督

二、防卫英夷

道光二十年(1840年),英军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六月七日,英军占领了定海,这一事件震惊了清朝朝廷。浙江巡抚乌尔恭额因为定海失守,处理不当而被革职。在这种情况下,道光帝于同年七月任命伊里布为钦差大臣,前往浙江筹办进剿英军。

伊里布抵达浙江后,面对英军的强大火力和技术优势,他感到十分棘手。在上奏中,他表达了对英军实力的担忧,认为英军的船只庞大坚固,火炮威力巨大,要击败他们并非易事。他认为,如果没有足够的兵力集中作战,将难以取得胜利。这一观点反映了他对当时英军实力的清醒认识。

抵达宁波后,伊里布并未立即采取实质性的军事行动。相反,他主张建造船只和火炮,并请求调动闽粤两省的水师支援。这一策略实际上是拖延战术,目的是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来准备防御措施。然而,事实上,这些举措并没有实质性地改变战场态势,也没有帮助收复定海。

与此同时,定海的民众自发组织起来对抗英军。他们在六、七月间成功捉获了几名汉奸和印度雇佣兵,显示了民间的力量和反抗精神。这些行动虽然规模不大,但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了士气。

七月中旬,英军指挥官懿律率舰队北上白河,向清政府递交照会,提出了赔款、割地和鸦片合法化的要求。道光帝随即命令直隶总督琦善在天津大沽口与英军会谈。在这种背景下,伊里布向道光帝上奏,建议浙江方面不要轻举妄动,以免与英方在天津的交涉产生矛盾。他提议,如果英方提交文件,应该代为呈递给朝廷,以求“有征无战,永靖海疆”。

在此期间,定海义民包祖才兄弟诱捕了一名英军军官,并将其送至宁波。八月下旬,英军的一艘大船和两艘舢板船闯入慈溪、余姚、上虞、会稽境内,遭到当地军民的袭击,多名英军被捕。伊里布对这些俘虏给予了优待,试图以此缓和与英军的关系,并阻止进一步的进攻。

天津会谈后,道光帝指示伊里布,如果英军船只仅是路过或停泊在外洋,则不应主动攻击。对此,伊里布回应说,英军船只即将返回广东,接受调查,因此浙江方面不应轻易出击,以免事态扩大。他认为,对待外国势力的最佳策略是展示诚意,通过和平手段逐步使其撤退。为此,他建议释放俘虏作为交换条件,促使英军交还定海并撤退兵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三、妥协退让

道光二十年(1840年),随着英军在定海的持续占领,伊里布作为钦差大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九月初,英军指挥官懿律从天津回到定海,并在九月六日致函要求释放英军俘虏,但对归还定海一事只字未提。次日,义律带着马儒翰来到镇海海滨,与伊里布、福建提督余步云、浙江提督祝廷彪在东岳宫进行了谈判。在宴席上,衢州守备周光壁对英军军官的傲慢态度感到愤怒,甚至想要将其斩杀,但被伊里布制止。

在谈判中,义律明确要求释放俘虏,并表示将在俘虏释放后再商讨归还定海的问题。面对英军的压力,伊里布选择了妥协,向道光帝提出所谓的“权宜之计”,即即便英军只撤走一半兵力,也要考虑释放他们的俘虏,以求迅速结束事态。这一做法显示出他在面对强敌时的软弱和妥协倾向。

当时,林则徐曾秘密建议道光帝,可以派遣士兵伪装成乡民或训练乡民成为壮勇,以期在适当时机发起反击,歼灭进犯的英军。道光帝要求伊里布查明情况并详细上奏。然而,伊里布认为,如果人数太少无法对抗英军,人数太多又会引起英军的怀疑,因此认为林则徐的建议不可行。

十月一日,伊里布派家丁张喜,以六品顶戴的身份,率领人员并携带鸡鸭牛羊前往定海犒赏懿律,并告知对方林则徐已被革职,两国即将罢兵修好。同时,他还接受了英军赠送的大呢、哗叽、洋布、千里镜等物品。十三日,伊里布擅自与懿律签订了浙江停战协定,同意英军继续占领舟山及其附近的小岛。

十九日,义律和马儒翰带领三千人前往广东,但仍留下三千人驻守定海。此时,定海镇总兵葛云飞请求乘机收复定海,但遭到伊里布的拒绝。不仅如此,伊里布还向道光帝奏称英军言行“甚为切实”,不会违约,并建议撤减浙江的防兵。他下令将安徽、福建调来的客兵全部撤回,并大量裁撤浙江本省的防兵,共撤防兵五千六百人,同时解散了水勇和乡勇,这一举动引发了浙江人民的强烈不满。

十月二十三日,镇海的士绅、渔民、船户和商人聚集一千余人,前往伊里布的住处请愿示威,反对撤兵妥协,并要求驻军坚持抵抗,保护人民的安全。然而,伊里布不顾民众的反对,坚持妥协政策,并与广东的琦善相互勾结,频繁通信,鼓吹失败主义论调。

十一月二十一日,琦善报告广东会谈的情况,义律提出必须另划一处给英军才能退还定海,这引起了道光帝的不满。道光帝命令伊里布全力围剿英军,不得示弱。然而,伊里布依然拖延观望,畏敌不前,反而向道光帝奏称“制夷之策,在严守不在力战”。

道光帝再次谕令伊里布,强调兵贵神速,务必一鼓作气消灭英军,否则将严厉问责。但即使如此,伊里布仍然按兵不动。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一月三日,琦善擅自与义律签订《穿鼻草约》。伊里布在得知消息后,继续为琦善的行为辩护,并声称江、浙两省的军队大多无能怯战,想要进剿必须依靠精锐之师。他的言论被道光帝斥责,并改命江苏巡抚裕谦为钦差大臣赴浙进剿,令伊里布回任两江总督。

闰三月,伊里布被召回京城听候谕旨,两江总督一职由裕谦接任。四月,伊里布被押解至京城接受审讯。六月,朝廷下令交大臣商议定罪。不久,伊里布被革职,并发往军台效力赎罪,以示惩儆。

四、签约病死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随着英军的持续进逼,清朝政府意识到议和可能是唯一的选择。一月,英军发出照会,要求道光帝派伊里布前去议和。浙江巡抚刘韵珂鉴于伊里布为英军所认可,上奏请求派遣伊里布前往浙江军营效力,以阻止英军进一步侵犯内地。这一消息在浙江军民中引起了极大的不满,人们议论纷纷,认为重新起用伊里布是对侵略者的妥协。

然而,道光帝已决定向英军妥协求和,于是赏给伊里布七品衔,并命令耆英将伊里布带到浙江差遣。同时,命令奕经设法与英国交涉,以防止英军进一步蹂躏地方。四月初二日,伊里布抵达杭州后,与爱新觉罗·奕经、刘韵珂联手,力主“抚夷”政策,希望通过缓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他直接与英军进行书信往来,表示愿意奏请皇帝重新制定章程,这一态度得到了耆英等人的赏识,伊里布因此成为了决策过程中的重要人物。

五月,道光帝赏给伊里布四品顶戴,并任命他为乍浦副都统。在得到道光帝“相机办理,不必强攻”的密旨后,耆英授意伊里布加快与英军的谈判进程。伊里布急忙调来家丁张喜,希望通过他与英军讨价还价,加快投降的步伐。然而,英军并未因这些举措而停止进攻的步伐。

七月二十四日(1842年8月29日),耆英和伊里布代表清朝政府,在下关江面的英舰上与英军统帅璞鼎查签订了《南京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国家主权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同年九月,道光帝任命伊里布为钦差大臣兼广州将军,赴广东办理中英交涉事宜。十一月六日,广州爆发了焚烧夷楼事件,道光帝立即下令镇压群众的反抗斗争,强调英国刚被安抚,边境不能再起战端。他命令伊里布务必使英国人信服,避免给他们提供任何借口。

当时,广东的反侵略斗争日益高涨,爱国士绅和民众纷纷组织人民武装进行操练,自发地进行反侵略斗争。伊里布到任后,采取了多种措施压制人民的反抗情绪,包括遣散壮勇,并逮捕了爱国知识分子钱江、何大庚入狱。这些举措激起了更大的反抗浪潮。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二月初四日,伊里布在广州人民反侵略、反投降的高潮中,因惊忧过度而病逝。

喜欢古代历史着名人物请大家收藏:(www。cwzww。com)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