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古代历史最厉害的人物 > 第180章 戚继光 明代长城抗倭名将的传奇一生(第3页)

第180章 戚继光 明代长城抗倭名将的传奇一生(第3页)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春,戚家军在王仓坪追击倭寇,斩首百余,迫使余党逃往蔡丕岭。戚继光指挥士兵攀岩追击,俘杀敌军一百多人。剩余倭寇逃至海上,侵扰福宁,戚继光率军李超等出击,击溃敌军,追至永宁,斩敌三百余。至此,福建境内的倭患暂时平息。

五月,戚继光与其他部队会师,镇压了“山寇”蓝松山,之后,戚家军长期驻守福建,维护了东南沿海的和平稳定。戚继光在福建的抗倭战绩,不仅稳固了明朝在东南的统治,也彰显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魅力,成为后世传颂的英雄。

4、出击粤倭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广东的倭患逐渐加剧,特别是潮州地区,倭寇与海盗吴平相互勾结,形成二万人的庞大势力,对沿海居民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虽然俞大猷的部队多次对倭寇和吴平的海盗势力进行打击,但未能彻底根除。

同年春,戚继光率军与俞大猷会合,共同制定了讨伐吴平的作战计划。戚家军水陆并进,在梅岭一战中大败吴平的海盗和倭寇联军。战败的吴平被迫放弃辎重,带领一百余艘战船撤退至闽广交界的南澳岛,企图以此为据点继续顽抗。

九月,戚继光将部队分为中、左、右三路,趁着海面风平浪静,亲自督兵渡海攻打南澳岛。戚家军在岛上展开激烈战斗,俞大猷的援军随后抵达,与戚继光的部队共同作战,几乎全歼岛上敌军,仅有吴平等七百余人侥幸逃脱。戚继光和俞大猷乘胜追击,直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四月,终于彻底剿灭了残余的倭寇和海盗势力,吴平在无路可逃的情况下投海自尽。

五、望着幽燕

在东南沿海的倭患平定后,明朝的北方边防问题日益凸显。明穆宗即位后,力图革新政治,阁臣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积极推动北方边防的建设和改革。隆庆元年(1567年),在陈瓒、吴时来等人的推荐下,戚继光被调回京城,协助处理军政事务。不久,他呈递了《请兵破虏四事疏》,阐述了对边防的看法,请求获得十万大军,以平定边疆。尽管朝廷内部对任用戚继光守边意见不一,他最初被任命为神机营副将,但在谭纶的建议下,朝廷调集三万步兵和三千浙江兵,交由戚继光训练。

隆庆二年(1568年),穆宗接受了谭纶的推荐,任命戚继光总理蓟州、昌平、保定、辽东四镇练兵事务,地位与四镇总督相当,总兵官以下皆受其节制。为了便于统一指挥,朝廷将原总兵郭琥调离,专任戚继光为总兵官,镇守蓟州、永平、山海等地。次年,因平定吴平之功,戚继光被晋封为右都督。

到任蓟州后,戚继光多次上疏,分析边防问题,强调练兵的重要性。他提出的募新兵、专事权等建议得到了谭纶、高拱、张居正的支持,也获得了穆宗的批准。在戚继光的推动下,蓟州防区被划分为十二路,建立了东西协守制度,设立了七座车营,实现了车、马、步兵的协同训练。此外,戚继光还亲自督率十二路兵马,对边防进行了详细的考察,提出并实施了三千座空心台的建造计划,以增强长城东段的防御能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边军的训练和改革方面,戚继光同样倾注了大量心血。他设立车营,进行车、马、步兵的协同训练,设计了拒马器,建立辎重营作为军用物资的基地,根据军队来源的不同分配不同的防守任务。隆庆六年(1572年),在戚继光的提议下,边军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人数达到十六万,持续二十多天,展示了戚家军的训练成果。

戚继光在蓟州的边防建设成效显着,蒙古部落的侵扰屡遭挫败。万历元年(1573年),蒙古小王子与董狐狸进犯,戚继光率军平乱,迫使董狐狸献关求赏。次年,长昂入侵,也被戚继光击败。戚继光的军事才能和边防策略,使蓟门固若金汤,蒙古无法攻入,甚至转向辽东侵扰。万历七年(1579年),戚继光支援辽东,协助李成梁击败蒙古图们汗的四万大军。

戚继光在蓟州镇守十六年,边防设施完善,蓟门安定。他的继任者沿袭他的成法,使得边疆数十年无大事。

六、投逐南荒

随着时光的流逝,戚继光在北方边防的卓越贡献逐渐成为过去,政治风云的变化开始对他产生影响。万历五年(1577年)和万历十年(1582年),两位重要支持者谭纶和张居正相继去世,戚继光失去了朝中的主要支柱。张居正去世后,神宗迅速对其政策和亲信进行清算,戚继光作为张居正倚重的大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

在这一时期,戚继光曾经提拔的“西裨将”陈文治开始在京城散布关于戚继光的负面言论,企图取而代之。给事中张鼎思则上书弹劾戚继光在蓟镇任职期间无功,建议将其调往南方。然而,这些指控并不属实,因为在张居正的指导下,戚继光的边防策略着重于防御,避免与蒙古军正面交战,以保持边疆的稳定。

尽管戚继光曾希望在战场上与敌军进行正面较量,以彻底消除边患,但他始终遵循张居正的指示,坚守防御策略。万历十一年(1583年)二月,神宗听从张鼎思等人的建议,将戚继光调任广东总兵官。当戚继光离开蓟州时,当地百姓纷纷请求朝廷让他留任,但由于朝廷决策已定,百姓们只能在道路上哭泣送别,表达了对戚继光深深的不舍和敬意。

广东相对平静,但远离权力中心的戚继光心情抑郁,加之好友相继离世,身体状况不佳,他多次上疏请求辞官。万历十三年(1585年),在给事中张希皋等人的连续弹劾下,神宗最终同意了戚继光的辞职请求。同年十月,戚继光告别官场生涯,返回故乡蓬莱,结束了他辉煌而又曲折的军事生涯。

七、晚年

戚继光一生致力于国防与边疆的安宁,无论是在浙江抗倭的烽火岁月,还是在北方边防的艰辛岁月,他都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高尚的品格。在浙江抗倭时,他慷慨解囊,赏赐有功将士,深得士卒之心。北镇蓟州,他依旧慷慨对待士卒,广结善缘,即便身居高位,却生活简朴,家无余财,唯有藏书数千卷。罢官后,戚继光的生活陷入困境,家中连请医抓药的费用都难以承担,妻子王氏也在艰难时刻离他而去。

戚继光的晚年,政治环境恶劣,朝廷对他的态度冷漠,即使有御史傅光宅上疏建议重新启用,也遭到无情拒绝,甚至招致罚俸。万历十五年(1587年)十二月十九日,戚继光病发,次日病逝于家中,享年六十一岁。朝廷对这位功勋卓着的将领的去世反应冷淡,直至两年后,其长子戚祚国赴京请求恤典,朝廷才勉强同意祭葬。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礼部上奏,高度评价戚继光在闽浙抗击倭寇、在幽燕防御外敌的卓越功勋,请求按照惯例给予恤典。朝廷最终同意,戚继光的后代得以陆续袭职。晚明时期,朝廷追赠戚继光谥号“武庄”,天启初年,首辅叶向高上疏,为戚继光平反,指出其功大赏薄,请求重新评价。朝廷随后改谥为“武毅”。

崇祯八年(1635年),明朝政府在戚继光的故乡蓬莱建立了表功祠,以纪念他的丰功伟绩,每年春秋时节,朝廷都会举行祭祀仪式,表达对这位伟大将领的敬仰与怀念。

结语

戚继光的一生,是忠诚与智慧、勇敢与坚韧的典范。他不仅在战场上留下了赫赫战功,更在军事理论上做出了重要贡献。戚继光的故事激励着无数后人,成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在历史的长河中,戚继光的名字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永远闪耀着光芒。

喜欢古代历史着名人物请大家收藏:(www。cwzww。com)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