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问,尤其是长策问,最考验的是一个考生的能力,眼光,视野。
小聪明没有用的,一定要大智慧。
光有小聪明,就算把文章写得天花乱坠都没有用,一定要掷地有声,振聋发聩。
一定要有实实在在的东西。
终于,足足批阅了三十几份考卷之后,他才把第一份考卷扔进了篮子里面,进入了保送通道。
“好,好,好……”
“好文章,好文章……”忽然有一名考官,不断拍案道:“写得太好了,这文字,这论点,这心胸,这视野,锐利却不刻薄。”
“复古写得好,朋党论写得更好,最后这篇长策更是振聋发聩。”
然后这位同考官犹豫了片刻,这样的绝顶好文章,毫无疑问应该放入篮子里面,但是他只是一个同考官,中进士的时候也只是二甲中游而已。
同考官当然有权力把考卷放入篮子,进入保送通道,但是一般也都有默契的,绝对不使用这个权力。
一般来说,只有主副考官才会放心大胆地使用这个“保送”的权力。
这位同考官很想把这份考卷放入篮子里面保送举人,但是又觉得自己没有这个资格,所以不由得踌躇不前。
“只要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那就放心大胆去做。”主考于铮大人道。
“是。”那位同主考直接把这份考卷郑重地放入篮子里面。
接下来,又进入了沉闷的阅卷之中。
几个小时后,第二场考试的第一轮阅卷结束了。
总共七百二十份考卷,扔在地上的箱子五百二十份,留在桌面上的一百九十份。
扔进篮子里面保送举人的,仅仅只有十份考卷。
十名同主考,只有一个人把考卷放进篮子里面。三名主副考官,每个人三份,一点都不破规矩。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前三名就一定从这十份考卷里面取了。
不过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把扔在地上的这五百二十份考卷,交叉批阅一次,再给一次机会,万一遇到好的考卷,就重新捡回来,放回到桌面上。
不过一般来说是不可能的,因为桌面上还有近二百份考卷了,还要淘汰掉一大半呢。
果然!
几个时辰过去了。
扔在地上这五百二十份考卷全部都交叉批阅过一次了,依旧维持原判,没有一份考卷能够复活的。
这才是正常的,甭管这些考官的人品如何,但水平是绝对有的,尤其是鉴赏水平,更是没有问题。
接下来,放在桌面上的这些190份考卷,要进入全交叉审阅了。
每一份考卷,起码要被五个以上考官阅读过。
尤其是主考,副主考,每个人都要审阅一遍。
因为最关键的时刻到了,这一百九十份考卷,还要淘汰掉一百份。
剩下的九十份基本上就能中举了。
可是第三天的诗赋考试还没有批阅啊?
诗赋在科考中的重要程度最低,所以宋朝科举甚至取消了诗赋。能否中举,最关键的就是策问。
至于诗赋,对于顶尖的那部分中举者比较重要,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当然了,已经录取的那一百份考卷,如果再接下来的诗赋阅卷中表现的尤其差,那还是要被落黜的。
所以每一届乡试给沧浪行省的名额是一百个,但实际上没有一次满百个的,都是九十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