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姜氏部落中,神农每天都在努力地工作着。他用自已的智慧和勤劳,不断地尝试各种方法来种植作物。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后,终于有一天,他成功地培育出了五种不同的食物种子:稻、黍、稷、麦、菽。
其中,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它的秆子笔直挺立,高度在0。5到1。5米之间。叶子的鞘部松弛,没有毛发。叶舌呈披针形,长度大约在10至25厘米之间,两侧基部向下延伸形成叶鞘的边缘,并具有两个像镰刀一样抱住茎干的叶耳。叶片则呈现出线状披针形,长达40厘米左右,宽度约为1厘米,表面光滑无毛,但有些粗糙。
圆锥花序呈现出大型且疏展的形态,长度大约为30厘米,分枝众多,棱面显得粗糙不平,在成熟期时会向下弯垂。小穗内部包含着一朵已经成熟的花朵,其两侧极为压扁,形状呈长圆状卵形至椭圆形,长度约为10毫米,宽度则在2-4毫米之间。颖片极其微小,仅仅在小穗柄的先端留下了半月形的痕迹,而退化的外稃共有两枚,形状如同锥刺一般,长度为2-4毫米。位于两侧的孕性花外稃质地厚实,具有五条脉络,其中脉形成脊梁,表面布满了方格状的小乳状突起,宛如厚实的纸张,细密的绒毛均匀分布,末端的毛更为密集,有些外稃带有芒,也有些没有芒。内稃和外稃的质地相同,同样具有三条脉络,但先端尖锐且没有喙部。雄蕊共有六枚,花药的长度为2-3毫米。颖果的长度大约为5毫米,宽度约为2毫米,厚度约为1-1。5毫米;胚的大小相对较小,大约为颖果长度的四分之一。
进行催芽首先的第一步就是晒种,选择一个阳光明媚、天气晴朗的日子,将水稻种子放在户外暴晒一到两天。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能将种子直接放在坚硬的石板地面上,因为这样可能会导致种子被晒伤甚至晒死。因此,最好提前准备一块柔软的布,将种子均匀地铺撒在上面,并时不时地翻动一下,以确保每颗种子都能得到充分的晾晒。通过晒种,可以有效地增加种子的透水性和透光性,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当晒种工作完成后,记得及时将种子转移到一个干燥、阴凉的地方放凉备用。
接下来选种环节,选种的目的在于挑选出质量上乘的种子,剔除那些劣质的种子,从而保证在播种后能够长出健壮、整齐的秧苗。选种时,可以采用清水选种法。先将种子放入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待种子吸收水分后自然下沉,而空壳种子则会漂浮在水面上。此时,只需轻轻捞出漂浮的空壳种子,就能留下颗粒饱满、质量优良的种子,大大提高了种子的发芽率。
浸种的方式简单多样,其中较为常见的有日浸夜露法、间歇浸种法以等等。在进行浸种操作时,需要把种子浸泡于温水之中,通常情况下,浸种时长约为一整天。然而,如果浸种时间超过一天,则可能对发芽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具体的浸种时间需根据天气状况及水温来确定,一般来说,当种子开始露出白色部分,即表明浸种已完成,可以进入催芽阶段。
在进行催芽时,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容器,将种子放置其中,但应避免直接暴露在阳光下,以免影响发芽率。此时,可选择温室环境作为催芽场所,并且室内温度维持在35-38摄氏度之间。若温度过高,需及时翻动种子以散热;而当温度过低时,则需寻找方法提升温度。经过一至两天的时间,待种子逐渐露出白色部分并破开胸部,这意味着催芽已经成功,可以进行播种操作。
对于秧田而言,其土壤需要具备肥沃特性,且排灌条件便利,不存在盐碱问题。同时,必须坚决摒弃在沟边河沿、路旁或肥力较弱地区设置秧田的不良习惯。
播种时间对育秧至关重要,无论是播种太早还是太晚都会影响秧苗质量。如果播种过早,秧苗容易老化,导致分蘖缺位,插秧后分蘖缓慢且数量较少;而播种过晚则会使秧苗过于嫩弱,插秧后返青较慢。经过神农多年的培育实践和经验总结,他发现5月5日至10日这个时间段播种最为理想,此时秧龄约为35至40天。
在确定秧田面积时,可以按照每插一亩大田需要净苗床45平方米来计算,并准备好2。5公斤的优质稻种。对于每亩秧田的播种量,应控制在35公斤左右,但如果播期稍晚一些,则可以适当增加一点播种量。这样可以确保秧苗生长健壮,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播种前1-2天,需要将水放入床面,让其充分浸透,然后进行精细整地,确保泥土软烂且表面平整。等到秧床的水分完全渗透下去,没有泥浆时,要抿平床面以便进行精细播种。播种时要注意让一半的种子进入泥土,而不是随意撒籽以至于看不到种子,这样可以避免播种深度不一致导致出苗不齐的情况发生。播完种之后,可以用铁锨轻轻拍打,使得种子与泥面平齐。当覆盖的粪土不再潮湿时,再用比例为1:2的过筛腐熟粪土进行覆盖,粪土的厚度应该在0。7-1厘米之间。这一步非常关键。绝对禁止在稀泥状态下播种,更不能在泥浆上直接覆盖粪土。因为床面上的粪土保持干燥,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对于促进种子生根发芽至关重要。如果透气性不佳,扎根就会变少,苗子会变得弱小,分蘖数量也会减少。同时,干燥的粪土还能够起到保墒增温的作用,有效控制地下水位上升,抑制盐碱上升,从而促使根系向下扎根,实现根多苗壮的目标。
随着时间的推移,稻谷逐渐成为了姜氏部落人族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神农的贤名逐渐向周围附近的部落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