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许了这么一个诺,但实际上要修这样一个房子,得等到很久之后了。
新的三月厅必然要修在班门世界,但那边现在正在修逢春城和潜龙宫,事要一件件做,三月厅只能延后。
不过,有些东西现在就可以开始准备了……
跟连林林聊了一晚上,他就跟打了鸡血一样,这一阵子过度工作的疲劳全部消失,他再投入十二万分的热情,进入了下一步的工作。
在前期调研过程中,他们在前院挖出了一块石碑,上面简要写着许宅的建设经过,上面列举了大量许宅各处的名称。
用石碑上的内容与现存的一些牌匾进行对照,很容易对号入座。
而在最早拟定方案的时候,他们就已经确定了,会按照这个上面显示的建筑顺序进行修复。因此把首先修复的定为了三月厅。
有意思的是,许问把那篇碑文来回研究了好多次,都没有找到这宅子原本的名字。好像它本来就空缺在那里,等着人来填补一样。
按照这个规划,许宅下一处准备修复的不再是住宅,而是一间名叫五味斋的建筑。听这名字也很容易听出来,是一间厨房。
这地方位于三月厅附近,破坏得非常严重,屋顶已经全都不在了,只剩半截墙面,和屋子里的一部分灶炉。
当然,除了这些固定不动的东西,其它物品全都已经不见了。
这种情况下的房屋还原难度是很大的,确定它原先的结构、格局、摆设,全部都是个大难题,不能错过屋里的每一个蛛丝马迹。
他们对五味斋进行了极其细致的调研,最后发现,这个建筑不太符合他们认知中的古建筑常理。
许宅是个中等规模的民宅,这种地方有一定的礼制规制,一个最简单的,主仆的住处要分开,吃饭的地方和做饭的地方通常也是分开的。
当然,有些家庭住宅地方不大,把这些放在一起也并不少见。
不过那种时候,连带着厨房也会跟着一起变小了。
而五味斋
的规模绝对衬得上它的名字。
它占地约三百平方米,厨内空间非常大,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同等大小的餐厅,直接从厨房里把菜端出来就可以吃了。
而且从现存的遗迹上来看,五味斋的设计与现代的比较相似,厨房里炉灶在一边,另一边是橱柜,中间有工作岛。除此以外,水缸用具的摆设,非常符合动线规划,设计得非常合理。
不过在场的谁也不会小觑古人的智慧,而且类似这样的设计在别处也是有过类似的,不算奇怪。
古代的灶跟现代的当然不一样,由于这里只保存下了一半,还有一半跟着房屋一起坍塌了,所以需要严格按照原样进行复原。
这个灶的形制很特殊,一共有三根烟囱直接通向屋顶,下面有七眼灶,采取的是七星灶的格式。
七星灶是中国古代一种特制样式的炉灶,它一共七眼,每眼有不同的温度,应对不同用处。譬如烧水的、做饭的、温饭的、炒菜的……这样可以不浪费火,最大化利用灶下的温度。
毕竟古代生火不易,不像现在热水器和燃气灶,想怎么开火怎么开火,想怎么调温怎么调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