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绝天下之农门毒妃,第41章大权在握,翻手为云(恢复万更)
云菱听言,目光看向自己的尾戒道:“可我要怎么做?”她完全不知道要怎么控制啊!
“这一点,我不能帮你。舒悫鹉琻”盛启对圣物的了解,也仅限于知道它可以控制修炼魔剑心法之人。至于怎么控制的,以什么方式来控制,他完全不知道。
须知圣物自传以来,一直都是神秘飘渺的存在。圣物的形态,直到云菱说出来,盛启也才知道原来就是她尾指上,他一直觉得有些诡异的小银戒。
云菱听此捏着尾戒,回想从前每次催动,似乎都是以意念为主。她想定立即闭目集中精神,希望真的是以意念就可以催动。
盛启没有打扰云菱,他看着眼前少女虽慌,却能够稳住心神在想解决的办法,只觉得十分爱赏。因为他很清楚,在这种情况下,长风和墨夜可能都不能如此稳定心神。而作为一名女子,她却可以做到这般。
盛启知道如今云菱的泰然,多半是因为前一世经历了太多。他想着她原本也只是个十三岁的,如春花般的少女。她本可以天真烂漫,可以承欢于父母膝下。
可是这一切如今都与她无关,父不慈母不在,继母一门心思残害她,以为亲女亲子筹谋。她所处的环境,犹如虎狼群中,只怕也不比他好多少。
只是她却轻描淡写的将过往讲述,她依然真性情的活者。她还有未褪的顽皮,她仍旧能相信且容纳人心。
他的菱儿,其实是一名奇女子呢……
盛启的精神开始涣散,他最后的思想里,残留的是与云菱相遇后的种种。她的可爱,她的歹毒,她的算计,她的活泼……
等到云菱张开眼眸的时候,盛启已经闭上了那双黑亮的眸。她看见青剑散着幽幽的光,那光隐隐与盛启的身体勾连。
云菱摸着尾戒,其上有细弱的青光游移。她伸手为盛启诊脉,可以感觉到那细微的脉搏。她长长吁了一口气,然后将盛启半抱在怀里。
“盛启,你好好睡一觉。你的伤我会治好,你的毒我也会解开,害咱们的人,一个也别想逃。”云菱说话间以帕子为盛启拭去他额间的冷汗。
就在方才,云菱以意念催动尾戒,希望它能保住盛启的生机时。那一瞬间她似乎能够看到盛启的某些思想,她震骇的发现——
就在他们踏出乾坤殿,就在盛启伸出左掌的那一霎那,他是以命在搏。他强行在冲击,娰太妃自幼压制他的,他与太祖皇帝同有的,左掌生来所带的“天”字。
云菱才知道娰太妃当时为何会退让,邪先生当时为何不敢有二话。就因为他的左掌里,有他们惧怕的东西。这是盛启本人,最大的秘密!
可这秘密却让云菱心肺都疼了。这样生来本该不凡的人,到底是被毁了多少次,才会铤而走险的,去研习会被人控制的魔剑心法。他这样骄傲的人啊,如此被逼上这样的抉择。更令云菱不忍的是,在苦逼嫡女的记忆里,他死得如此仓促。
……
彼时冬日暖阳洒在京都城的街道上,惊惶中度过了夜晚的百姓们,悄然打开自家的院门。他们嗅到了冰雪中还未散干净的血腥味,他们再走出去,又看到了大街上染了血的雪。
原本热闹的早市,小贩们不敢出来摆摊。原本熙熙攘攘的东西南北大街,此时更多的是邙山军的身影。
但很快百姓们就发现,血迹和尸体被一身军甲的兵卒收拾干净。而这些精神抖擞的将士,面对他们这些百姓虽不热情,却也没有对他们呼呼喝喝。
当有一户大胆的商贩,开始摆摊营业之后,他们发现这些看起来有些吓人的将士并不会管制他们。
接着越来越多的商户开始营业,毕竟都是小本生意,如果断了一天的营生,可能这小日子就过得不是那么美好了。
然后百姓们都觉得这些将士十分友爱,将士们会因为这条街需要摆摊的人很多,所以将驻守点都转移到街口或者屋顶。
邙山的将士们都没有多余的话语,但是他们深受盛启的影响。兵卒的素质都很高,不会去扰民,更不会是伤民。这一些都不用将领去刻意吩咐,他们就会自觉的遵守军纪。
而当盛启所在的车架出宫门,将士们看见了驾车的墨夜,都知道马车里坐着的就是他们的王爷时,他们都在马车经过的时候肃然行礼。
于是这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盛启的马车所过,将士行礼而百姓随礼的壮观景象。百姓们还不知道这马车里的人是谁,但是看见这些威武的将士都这样尊敬的行礼,那马车里必然也坐着让人敬仰的贵人。
后来百姓们知道那车架里的,就是说书馆里讲的,戏班子里唱的厉王时,不由肃然起敬!如果从前他们还只是听书看戏,觉得所谓的英雄厉王,是有些飘渺的存在。
那么当跟随厉王南征北战的,这些可爱的将士都与他们近距离接触后,他们完全相信这样好的将士就是说书里说的,戏里唱的那传奇之军!
而说书馆、戏班子,这一次再不用人暗中引导,他们都自发的将昨夜,盛启有帝星护体一事编排着讲出来、唱出来……
云菱身在马车里,因为一心挂着盛启的情况,所以并没有去看车窗外。直到墨夜提觉得有必要让云菱看见现在京都的局势,所以出言提醒后,她才看了出去。
正巧入目的,是东大街与正北街交汇处,邙山军某营数百人,在向他们的马车行礼。这些将士身穿军甲,动作却是齐刷刷而行。如此一来人数虽不算众多,却给人一种震撼感。加上街道上的百姓,亦是随礼而行,让云菱有一种不曾有的触动。
“让伙头军给将士们都煮一碗姜汤。”云菱吩咐道。
“是。”墨夜听言,心下佩服云菱此时还能想得如此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