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宜是便宜,可这么便宜的铺子即使翻一倍又能赚多少银子?
不到四百两的铺子,投资并不大。
晚上她便将这件事情告诉了李景焕。
“真没想到栾城的铺子这般便宜。”
“大嫂说是挑便宜地段买的,贵的地方依然很贵,但投资的空间并不大。”刘芝芝的语气中带着疑惑。
“我觉得这笔买卖未必能赚多少银子。”
“这将近四百两银子,不赔进去就算是不错了。”
李景焕一时也有点拿不准,不过他还是相信苏秀娟的眼光。
“再等等看吧,反正银子都投进去了。”李景焕说道。
“好在银子并不多。”
刘芝芝轻轻嗯了一声,“只是有点折腾。”
李景焕知道自己在为苏秀娟说话,刘芝芝又要不高兴了,所以闭嘴,没再多说。
几日之后,御书房,皇帝将栾城知府的折子递到太子手中。
“你看看,栾城知府挺有野心。”
太子将栾城知府的折子拿在手中看了一遍。
“他是想在栾城东北方再开一个海运码头。”太子说道。
皇帝微微颔首,“以他的这个建设规模,要比栾城现在所有的海运码头都要大。”
太子仔细看了后面的附件。
栾城对于京城海陆水运具有至关重要的位置,太子自然知道。
“儿臣觉得,这是可以实施的计划。”太子知道皇帝让他看这份折子,说明皇帝将这份折子已经拿在手中好几日,思索了很长时间。
让他看,不过就是要他一个态度。
他自然会附和皇帝的想法。
他父皇是开国之君,是有雄才伟略的帝王。
“商贸是富国的重要手段……”太子说道。
“农业是国之根本。”
“但想让农业富国是很难的,想要国家强盛还是要靠商贸。”
从皇帝提高商人的地位,,允许商人之子参加科举考试,太子便知,皇帝是重视商人的。
当然,皇帝的这种做法有来自顽固派的反对。
但皇帝依然力排众议,推行了这些政策。
“你的想法与朕不谋而合。”皇帝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