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老天和武太后的福,风调雨顺,朝廷轻徭役减税赋,大家的收成和进账都比往年要多。张大伯和张大娘不仅耕种自家的田,还帮着我们家,也多得些钱粮,也买了许多窗花门楹贴上,喜气洋洋。
有一日张大娘和母亲凑在一处为我和阿丑做新衣裳,张大娘说:“听说今年不但收成好,各地还纷纷出了很多祥瑞,有地方耕田挖出瑞石,上面写着‘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太后高兴着呢。各地方官都紧着拍马屁,今年过年好多地方官府出钱办花灯,要比往年办得规模大,热闹。镇上的那些乡绅,今年也要出钱好好大办一场。我家小姑子从镇上捎信过来,说请我们元宵节去看灯,就住在她们家热闹热闹。哎,你和许老二也带着阿草和阿树去热闹热闹?”
母亲笑道:“阿树还小呢。再说我家在镇上也没有什么亲眷可以投靠。”
张大娘笑道:“你想去不?想去的话一起在我小姑子家挤挤罢了,两个孩子都小,打打地铺也占不了多大的地方,一夜罢了。你们要是去,我早点捎书给我小姑子。”
母亲道:“还是等阿树大大再说吧。”
张大娘道:“要不让阿草跟我们去。夜里她可以跟阿丑和她的表姊妹睡一张床,小孩子家家的也占不了多大的地方。”
母亲道:“算了,还是等阿树再大大吧。”
张大娘不擅长针线,母亲的情形略微好一点。张大娘负责缝制,母亲为我和阿丑用彩色的布剪了些花草虫鸟,缝在衣服上,两个人分工合作,半天将我们俩的衣服做好。
我跟阿丑试穿,张大娘和母亲你一起笑道:“你看看,像亲姊妹一样。”
阿丑拉着母亲的衣襟央求:“二婶,你就让阿草跟我们一起去看灯吧。”
母亲还未说话,许盛业冷不丁地抱着弟弟走进来,问道:“什么看灯?”
阿丑跑过来拉着他的衣襟又央求:“我们家元宵节要到镇上去看灯,晚上住在我姑姑家。我娘请二叔二婶一起去,二婶说等阿树长大点再说。二叔,你们要是不去,就让阿草跟我们一起去吧。”
许盛业哈哈笑着,逗她道:“阿草去了,谁看弟弟?”
阿丑急道:“你不是抱着弟弟么?好二叔,让阿草跟我们去吧,我们给弟弟买好吃的好玩的。”
阿树在许盛业身上扭着要下来,指着我说:“我要姐姐!”说着刺溜一声落地,扑进我怀里。
许盛业说:“你看,你看,弟弟离不开阿草呀。”
弟弟已经三岁,跑起来虎虎生风,说话也日渐利落。
阿丑急了,说:“要不我们把弟弟也带去!”
许盛业似乎很享受地看着阿丑的焦急,逗她半天,最后才大手一挥,道:“好,我们全家都去!”
母亲连忙道:“啊呀,这怎么行?难道还真的住到阿丑姑姑家?哪里住得下这许多人?”
许盛业道:“阿草娘,你莫急,听我跟你讲。前一阵我从巴州回来,路过镇上的时候,碰到我一个朋友。这个朋友,前些年只要我去镇上赶集,都要在他家住上一天两天的。他这些年日子过得不错,刚卖了旧宅子买了新宅子,新宅子比旧宅子多一进房,特地请我元宵节去看灯,就住在他家了。他买新房子摆酒的时候我在巴州,他没请到我,我也没送礼,这次就一起做了。”
张大娘手一拍高兴地说:“那好,那好,你朋友家住哪里?到时候我们一起去看灯。”
许盛业说了地址,刚好跟阿丑姑姑家只隔一条街,于是相约一起去看灯。
张大娘跟阿丑告辞之后,母亲长舒一口气,点头道:“那还差不多。”接着她又发愁,“啊呀,你不早说,我们送些什么礼呢?不要失礼才好。”
许盛业说:“你放心,送什么都没有送红封包实惠。”
如今他财大气粗,提起银钱,似乎不当一回事。
于是我跟阿丑,天天数着指头盼新年,盼完新年盼元宵,等着看灯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