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土司,带着卫队,进了大山深处,在山顶筑起如此坚固的防御工事,究竟是为了什么?
-
和上山的路比起来,去山洞的路简直就不能算路,甚至连羊肠小道都算不上。
地上没有土,路在岩石上。
坚硬的地上,一行明显是凿出来的凹坑,在兀然突起的岩石间缠绕延伸。
凹坑刚好能放下一只脚,已经被踩磨得很光滑,一不留神就会站不住。
“古洞只有两个洞口,一个在东边,另外一个在西边。看着直线距离才几百米,真要走出来至少得一个小时,那还是不迷路的情况下。”
和小强在凹坑路上走得很快,毕竟这是他儿时的乐园。
“平时有游客来的话,也能进古洞吗?”
“当然可以,这里与世隔绝,游客稀少,旅游部门的管理到不了这里。”副村长说。
副村长体型瘦削,尖嘴猴腮,与和小强形成鲜明对比。
终于爬到了半山腰,一块十几平方米的平地上,有一棵古松,松下一张石桌,几条木凳。
“就是这里了。”和小强指着松树。
张哲翰这才看见,合抱的古松后面,有一个不太显眼的山洞。洞口岩壁上,有三个隶书大字:藏兵洞。
“这是一位考古学家写的,以前没这字,名字也是他起的。”副村长对张哲翰说。
“藏兵洞”的“兵”,既可解释为“士兵”,也可以解释为“兵器”,看来这位考古学家是个高人。
一进洞口就是个弯道,拐过弯道,一阵冷风扑面而来,风里夹杂着陈旧的味道。
洞里没有灯,伸手不见五指。
“嗒”的一声,和小强用打火机点燃了手中的木棍,原来是个火把。
“村里没有电灯,家家户户都有火把。晚上你再看寨子,很好看的。”和小强举着火把走在前面领路。
山洞一人多高,一米多宽。差不多每隔二三十米,洞壁上就有一个小孔。
“那是古代插松明子用的,就像现在的路灯。”副村长指着小孔说。
弯弯曲曲宛若迷宫,在一个拐角处的石壁上,钉着块木牌,木牌上画着个箭头。
“只要看见这个箭头,就说明路走对了。这是村委会担心游客迷路特意钉的。”副村长解释说。
顺着箭头的方向往前走了十几米,眼前豁然开朗。
一个差不多有100平米的石厅出现在眼前,有三四米高,顶上满是倒垂的钟乳石笋。
“这样的石室走一段就会有一个,究竟有多少个我们到现在也没搞清楚。”副村长仰起头,“那些钟乳石都是天然的,一直都在生长,无时无刻不在往下滴水,所以石洞里会很湿润。”
石厅的四周有3个出口,只有一个上面有木箭头的牌子。
“没有箭头的洞口通向哪里?”张哲翰问道。
“不知道,村里到现在也没有一张图。我觉得以前一定是有图的,只是没传下来,或者没找到。”副村长的眼神有些躲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张哲翰在石厅找了一圈,什么也没找到。
好像有说话的声音,但并不是有箭头的洞口传出的,而是左边的一个没有箭头的洞口。
张哲翰压低声音对和小强说:“你们在这里等我一下,我进去看看。”
和小强有些不放心:“还是我陪你去吧,万一你迷路,我会被问责的。”
“没事的,我不走远,搞不清楚方向原路返回就可以了。”张哲翰安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