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黎庶中来,到百姓中去……”
朱棣低声念叨着这句话,一时间,他的心中仿佛掀起了一场风暴,思绪如潮水般汹涌澎湃。
他的眼睛逐渐明亮起来,原本模糊不清的思路开始变得清晰,就像是在黑暗中突然闪过一道亮光,让他朦朦胧胧地抓住了某个关键。
这个关键,关乎着大明王朝能否千秋万代、长治久安。
此时此刻,朱棣的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和使命感,他觉得自已似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他的心情渐渐明朗,整个人也变得豁然开朗。
“为何,是黎庶?”
朱棣的声音带着一丝疑惑,但更多的是严肃和认真。
他的目光紧紧地盯着徐长卿,仿佛要从对方的脸上找到答案。
徐长卿斩钉截铁地说道:“因为黎庶,才是大明的根本。只有点燃黎庶心中的火焰,才能形成燎原之势。无论是豪强、地主、士绅还是王朝,在万千黎庶的力量面前,都将土崩瓦解。”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正如太祖当年举义,天下云集响应。哪怕元军势大,又能如何?一支义旗竖起,便有无数黎庶纷纷投靠。中原九州燃起熊熊烈火,将元廷烧得干干净净。大明若不想重蹈元朝的覆辙,就必须重视黎庶。”
朱棣听着,心中感慨万千,不禁问道:“如何才能点燃天下黎庶的星星之火呢?”
徐长卿毫不犹豫地回答道:“那就要打击士绅土豪,广泛分配天下田地。大力扶持贫农佃农,团结中层力量,消灭广大地主阶级。如此一来,他们就会紧密围绕在大明周围,为大明奋不顾身,舍生忘死。”
朱棣沉默片刻,幽幽地开口:“你这是让朕站在天下人的对立面啊。”
徐长卿看着朱棣,眼神坚定地问道:“陛下,您可知道天下何以为本?这世间最重要的,不正是那千千万万的黎庶百姓吗?就如唐太宗所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大明在建国初期,之所以能够站稳脚跟,靠的就是与百姓们并肩作战。若大明想要冲破历代王朝的历史宿命,突破三百年的国运限制,就必须全力支持和照顾这些普通百姓。”
朱棣低声呢喃着,仿佛在自言自语一般:“难道说,想要打破历史周期律的关键所在,就是要笼络好那些普通的黎民百姓吗?”
徐长卿微微颔首,表示认同地点了点头,回应道:“确实如此啊,陛下。对于这世间绝大多数的寻常老百姓而言,他们所渴求的东西其实并不多,无非就是能够填饱肚子的食物,以及可以抵御寒冷的衣物罢了。”
“当这些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接下来便是成家立业、娶妻生子,然后一代又一代地重复这样的生活,周而复始罢了。”
“可是,这样做真的就是正确的吗?”
此时此刻,徐长卿的这番话语,不禁让人陷入了深思之中。
他继续说道:“只有当我们真正地走进百姓们的中间,与他们并肩而立,站在同一战线的时候,才能够将那无穷无尽的力量凝聚起来。就如同那点点的星火一般,最终汇聚成燎原之势。”
“大明王朝所需要的,是与天下的百姓们共同来治理这个国家,而不仅仅只是与那些士大夫们一起共治而已。”
说到这里,徐长卿的语调变得越发高昂起来,“大明若想要长治久安、繁荣昌盛,甚至是打破王朝兴衰更替的周期规律,那么,站在百姓们这一边,才是最为至关重要的一点啊,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