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瑀心事重重地回到府中,脑海里一直不停地思索着内阁如今那混乱不堪的局势,眉头紧蹙,满面愁容。
就在此时,管家匆匆来报,说是李白居前来拜访。贾瑀赶忙让人将李白居请进书房。
李白居一进门,便毫不客气地坐下,忧心忡忡地说道:“毅恒,如今这朝中局势可谓是乱如麻啊!简直是让人焦头烂额,不知如何是好。”
贾瑀苦笑着回应道:“逸怀所言极是。新臣入阁,内阁纷争不断,我也是整日里忧心忡忡,寝食难安。每每想到这乱局,便觉心烦意乱。”
李白居坐下之后,轻抿了一口茶,缓缓说道:“叶高和王天培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如此下去,只怕会严重影响朝廷的正常运转。他们这般争斗,全然不顾大局,实在令人忧心。”
贾瑀皱着眉头,满脸愁容地说道:“我也曾多次劝解,怎奈二人皆是油盐不进,根本听不进去。我苦口婆心,好言相劝,他们却充耳不闻,依旧我行我素。”
李白居微微点头,若有所思地说道:“那你对此可有应对之策?可有想出什么法子来化解这僵局?”
贾瑀叹了口气,无奈地摇摇头说道:“我如今也是毫无头绪,不知该如何是好。逸怀可有什么高见?还望你能为我指点一二。”
李白居沉思片刻,神情严肃地说道:“依我之见,当务之急是要稳定局势,不可让他们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否则,这乱局只会愈发难以收拾。”
贾瑀说道:“可如何才能稳定局势?这可是个棘手的难题啊。”
李白居道:“或许可以从新入阁的几位大臣入手,了解他们的想法和立场,争取他们的支持。先探清他们的心思,再做打算。”
贾瑀点点头,说道:“言之有理,不过这几位新臣初来乍到,态度尚不明确,只能慢慢来。此事急不得,需谨慎行事。”
李白居听了贾瑀的话,神色凝重地点点头,语气沉重地说道:“毅恒所言甚是。可如今这局势,若再如此下去,朝纲必乱。届时,只怕是国将不国,后果不堪设想啊。”
贾瑀忧心忡忡地在书房中踱步,继续说道:“可我们身为臣子,又能如何?只能在这乱局中尽量周旋,寻得一线生机。稍有不慎,便可能粉身碎骨。”
李白居沉思片刻,说道:“不如我们暗中联合一些立场坚定、一心为国的大臣,形成一股清流之力,或许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贾瑀停下脚步,摇摇头说:“此举风险太大,稍有不慎,便会被视为结党营私,引来杀身之祸。这可是掉脑袋的大事,不得不慎重啊。”
李白居叹口气道:“那难道我们就只能坐以待毙,看着局势愈发不可收拾?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贾瑀缓缓坐下,目光深邃地说道:“也并非毫无办法,只是需要等待时机。如今还是只能看新入阁的大臣中,或许有能为我们所用之人。只能期盼能有转机出现。”
李白居眼前一亮,急切地问道:“大人可是心中已有合适的人选?不知大人心中所想到的是谁?”
贾瑀微微颔首,说道:“礼部侍郎陈鹏年,此人刚正不阿,且颇有抱负,或许可以拉拢。但也需进一步观察,不可贸然行事。”
李白居皱起眉头,担忧地说道:“可我们对他了解甚少,万一他与叶高或王天培等人沆瀣一气,那我们岂不是自找麻烦?若是看走了眼,那可就糟糕了。”
贾瑀说道:“所以需要派人暗中探查他的为人和行事作风,若确实可用,再行拉拢之事。务必小心谨慎,不可打草惊蛇。”
李白居点头应道:“大人考虑周全,那此事就尽快安排。但愿一切顺利,能为我们寻得助力。”
贾瑀又道:“还有那刑部尚书李可正,看似中立,实则心思难测,也需留意。切不可被他的表象所迷惑。”
李白居又道:“那不如从皇上那里寻找突破口,揣摩圣意,按照皇上的心思行事。说不定能得到皇上的支持。”
贾瑀皱起眉头,果断地说道:“皇上心思难测,此举风险太大。稍有差错,便是万劫不复。”
两人陷入了沉默,良久,李白居突然说道:“要不我们暗中收集叶高和王天培的把柄,以此来要挟他们,让他们暂且放下纷争。”
贾瑀连忙摆手,严肃地说道:“此乃下策,一旦被发现,我们将万劫不复。此计太过冒险,绝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