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球员时代走出来执掌教鞭成为主教练的人,他们的身上往往会留存有球员时代的印迹,很明显,贾森﹒基德就是这样的人。
把基德称作篮球场上的高级指挥官恐怕没有人会有异议,精准制导的传球、化腐朽为神奇的手法、三双如砍菜切瓜般的全能,基德将“老妖”这样一个角色演绎得精彩绝伦。
但是,基德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进攻手段的贫瘠,尤其是糟糕的外线准星,如果说他的防守和助攻在nba中属于大师级别的,那么他的进攻水准完全可以称得上是门外汉。
ps:书友不知道有没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早年的基德经常因为得分不够而无法凑够三双,当然,后期重回小牛练就了一手还算精准的三分球就不在讨论范围之列了。
王灼对基德的太了解了,他执教的球队的风格就像他本人一样,防守和整体性都非常好,但是进攻不得不用一个“渣”字来形容,譬如在篮网队执教的第一个赛季,球队中有保罗﹒皮尔斯、凯文﹒加内特、德隆﹒威廉姆斯、乔﹒约翰逊等攻守兼备的大牌球星,篮网的进攻竟然处在联盟倒数前几的位置。
反观基德,他对王灼一无所知,而且赛季之初,球队还处于磨合期,王灼正是抓住雄鹿队这个致命的弱点,用潮水般无孔不入的进攻,瞬间将雄鹿队的防守阵线冲击得支离破碎。
防守端被彻底摧垮,进攻端更是捉襟见肘,所以,即便是全能的“老妖”基德也只能坐在替补席上望洋兴叹、苦吞揭幕战的失利。
“我们糟糕的防守根本无法遏制尼克斯队的进攻,他们的进攻更有侵略性,很明显他们整体上做得更好。”
赛后,基德接受采访的时候,简短的几句话也概括了这场比赛的总体走向,道出了尼克斯队的取胜之匙。
兰比斯第一次从费舍尔的身后站到了台前,竟然瞬间成了纽约的英雄,让媒体和球迷完全忘记了费舍尔的存在,但是,尼克斯队的球员,甚至是兰比斯本人都明白,揭幕战能够取得胜利完全是助理教练王灼的功劳。
就在纽约的球迷还没有来得及为揭幕战的大胜欢呼雀跃的时候,尼克斯队已经连夜赶回纽约,在麦迪逊广场花园球馆背靠背迎战前来造访的亚特兰大老鹰队,一场突如其来的败仗浇灭了所有人心头的喜悦。
脱离家庭纠纷,重新回到球场上的费舍尔近乎偏执地打外线以安东尼为主导、内线以洛佩兹为轴心的三角进攻,王灼坐在场边,看着场上球员机械一般的跑位、形同虚设的防守,只能无奈地看着尼克斯队被整体实力更胜一筹的老鹰队全场摁着打。
扛起进攻大旗的安东尼拿到看似不错的全场最高25分,但是27投10中,三分球7投0中的惨淡命中率完全不忍直视,洛佩兹内线的主导进攻让他完全丧失了在防守端的贡献。
而卡尔德隆和波尔津吉斯则完全游离于战术体系之外,5投0中的卡尔德隆不仅成了防守端的漏勺,进攻端更是彻底沦为跳投男,若不是替补群的出色发挥,王灼敢保证这绝对是一场血腥的大屠杀。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尼克斯队比老鹰队整整多抢到15个篮板,但是成王败寇,谁又会真正在意那些毫无意义的数据对比呢。
王灼承认,现在这支老鹰队的实力比尼克斯要强大许多,而且他们的主教练布登霍尔泽刚刚在过去的一个赛季荣获最佳教练的奖项,但是在王灼看来,这支强大的老鹰队并非不可战胜。
布登霍尔泽调教出来的这支老鹰队有着马刺队一样稳健的球风,完整的体系,强大的团体,但是如果有一把锋利的尖刀从外部打开突破口,狠狠地撕裂其赖以生存的完整体系,击败他也不是不可能。
勒布朗﹒詹姆斯领衔的骑士队已经在季后赛中证实过王灼的假设,这和当初科比这把强悍的利刃撕破马刺队牢不可破的防线几乎是如出一辙,王灼相信安东尼也绝对可以胜任这个尖刀利刃的角色。
但是,任何事情都没有从新来过的机会,王灼也不可能把时间倒转过来,去印证一下他的想法是否真的正确。
背靠背的比赛,结果却截然不同,球员的心理落差也是天壤之别,他们觉得从走上场的那一刻起,老鹰队的防守就像从天而降的巨大牢笼,让他们找不到丝毫可以挣脱的缝隙,这和打雄鹿队时潮水般的进攻相去甚远。
“三角进攻是套成功的战术体系,这不需要我去过多的解释,我会在尼克斯队继续推行三角进攻,直到它带领尼克斯走向成功!”
即便如此,面对纽约的媒体,费舍尔依旧固执地坚持自己的看法。
很快,费舍尔就遭到了球迷无情的抨击,说他像一块顽固的石头,根本不懂得变通,当然,这块石头肯定无法和已经石化成佛的邓肯相提并论了,他只是茅坑里面的一块又臭又硬的顽石。
赛后,安东尼朝王灼所在的座位处望了一眼,破天荒的没有接受采访,径直地走回了更衣室,他想要总冠军,但是这支尼克斯让他看不到总冠军的丝毫希望,甚至连季后赛的大门都还没有为他敞开。
王灼看得出安东尼眼神中的寓意,如果连亚特兰大老鹰队这一关都迈不过去,何谈众星云集的克利夫兰骑士队,以及卫冕冠军金州勇士队呢,球队的士气并不稳定,而稳定士气的唯一办法就胜利,只有不停的胜利才能证明球队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
不管是面对媒体还是球队内部,禅师都没有丝毫的表示,既不夸赞王灼,也不批评贬低费舍尔,就像公正的判官一样一视同仁,但是所有人都明白,现在的这支尼克斯队绝对不是禅师心目中理想的那支球队。
禅师心里也明白:尼克斯想要走向成功,必须会有人来,同样也会有人离开,但是他心里的天平究竟向那一边倾斜,目前为止,也只有他一个人知道。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