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回到明朝当王爷电视剧 > 第356章风满京城(第1页)

第356章风满京城(第1页)

第356章风满京城

百官为求一跪,闹得君臣失和,国家大事都陷于停顿。而性情日渐成熟沉稳的朱厚照再一次显示出了他的犟驴脾气:我不认为自已错的,天塌下来也休想我认输。

其实低级官僚这么折腾,他们的上司、领袖,这些高级官员并非不能利用自已的影响和派系势力进行阻止,只不过让这些小弟出头,本来就是高级官员惯用的手法,这样才能及时根据风向调整自已的战略,从过早暴露自已的目的,才能进退自如。

现如今此事已告一段落,朝廷重心也放在了即将开始的科道整顿上,而闹事的本来就是以科道官为主,这一来颇有点玩火自焚的感觉,大家都安份下来,开始准备应付整肃,自然就没人闹事了。

刘瑾和张彩、刘宇等人紧急磋商了一番,现在杨凌是攻,他们是守,阵地就是科道,弹药就是科道官们是否有把柄,所以他们也趁这机会开始加紧张罗,叫手下的科道官们小心戒备,千万不要有什么把柄落在杨凌手中。

然而,杨凌作战,一向讲究欲做筹谋、胸有成竹了才公开宣战,查证官员的事情早已紧锣密鼓地展开了,因为一开始的大意,轻视了下野之后杨凌的能量,刘瑾的亡羊补牢之举有多少用处,殊未可料。

目下第一件事自然是先安葬太皇太后,出葬时用辒辌车载奉灵柩,周围陈列着銮辂、九旒、黄屋、左纛、羽葆、鼓吹、班剑、虎贲等各种仪仗,送丧的人数多达上万,公卿百官与嫔御六宫都排班执引,素服举哀,排队跟在灵柩后面。

灵车所过之处。皆设有路祭,皇亲驸马、公侯伯卿、文武大臣及命妇各设祭坛。杨凌的夫人们也全身缟素,设坛拜祭。宪宗纯皇帝朱见深葬于昌平茂陵,大明帝后是要合葬的,所以皇帝要带领亲信百官送灵至昌平。

御林军、御马监等负责皇宫警卫的禁卫军护侍,皇亲国戚、三品以上文武官员,再加上外国驻节使臣,大队人马浩浩荡荡绵延三十里。一路哀钟不绝,直趋昌平。

下葬、掩扩、迎灵轿至享堂,在陵墓前的葬礼广场再举行最后的追悼仪式。正德皇帝在司礼监和礼部官员地指引下,在灵前哭拜、磕头,然后焚香祷告,至此葬礼才算结束。

正德还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一路上扮孝子贤孙还挺象那么回事,结果丧礼办完就故态复萌。听刘瑾说昌平有银山塔林、沟崖、虎峪、白虎涧、碓臼峪等风景名胜,马上就兴冲冲地去找杨凌,要带着这几位亲信微服去访游一番。

杨凌满脑门都是事,正紧着张罗呢,见皇上突然跑来找他。不知道有什么要紧大事,结果一听这个吃亏没够的惹祸精又出妖蛾子,鼻子都快气歪了,也顾不得君臣大礼。瞪了他一眼愣是没吱声儿。

正德皇上一见杨凌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连忙灰溜溜地逃走了,半道上又碰上永淳和湘儿,二人听了气愤不已,追在屁股后边直到他的行宫。

永淳可不管他是不是君,叉着小蛮腰指着大哥的鼻子好一通数落,朱湘儿不敢骂他,却不在乎刘瑾。杏眼圆睁地骂刘瑾也臭骂了一通,这下正德算是安份了,老老实实按照礼部安排的行程,料理完全部丧礼过程,然后摆驾回京,总算没弄出一件百官再次发疯的大事来。

直接对皇帝负责,无须经过通政司、司礼监上奏的‘皇家廉政公署’成立了。它地名字就叫‘皇家廉政公署’,杨凌取这个名字。一则是想不出什么更气派威风的名字。二则是他知道正德的脾气,带上皇家二字。会让正德产生一种亲近感,把它视为自已的力量,就象他收了外四家军总兵官为门生,于是对这支部队就特别亲近照顾一样。

这个衙门权力虽重,却不是常设机构,只有在皇帝认为有需要查考时才临时成立,而且也没有任何薪水、俸禄,全是从皇亲国戚、勋臣功卿中抽调的人马,所以连个办公地点也没有。

正好诸王馆现在闲着没用,杨凌为永福公主择选驸马时见那里宽敞空闲,便请旨把这里当成了临时办公地点,并认真挑选了一批王侯世家,要他们派人参与查考。杨凌挑选这些人并不考虑他们的办事能力,实际上每个王侯世家都是子孙众多,他也不能硬性指定派谁来,他考虑的是这一家的社会关系、人脉势力,要地就是世家这块招牌。

真正查证科道官员的,全是杨凌手下精干的情治人员,也就是柳、杨两位千户一直精心培训的那些内厂精干特务,这些人原本就游离附属于内厂设立于各地的衙门,一个明一个暗,互相配合,不过这些人地花名册都是单独设立的,是内厂真正的精英。

内厂一交出,这支力量立即脱离出来,他们负责的本来就是暗中查证,然后交给公开设立地内厂机构抓人、调查,所以没有了内厂这个公开的旗号,并不影响他们的行动能力。

一大早,杨凌就赶到诸王馆,今天是各路公卿世家派人成立廉政公署之期,一到诸王馆,就见车水马龙,络绎不绝,比上次公主招驸马还热闹。

上一次人数虽多,驱赶一下自已还进得去,这一回不是马就是轿,杨大官人眼巴巴地等在外边,直到五城兵马司巡城御使亲自带人赶来指挥交通。又经过杨凌指点,设立了路卡,前后左右四道门、四条街道实行单向行驶,这才解决了交通问题。

杨凌心里也纳闷儿:一共才招了八十人,怎么拥挤成这副模样?

等进了诸王馆他更是一奇:今儿是成立廉政公署,又不是再次招驸马,这……这些小朋友都是干吗来的?

只见厅堂中足有六七十个锦袍玉带、油头粉面的小伙子,或坐或站。嘻嘻哈哈,旁边几案上茶水点心、果脯肉干一应俱全,这些人大的不超过十八岁,小的也就十三四,一个个细皮嫩肉,一看就是养尊处优的世家子儿。

这是要组织效游吗?杨凌看地两眼发直,脑子停顿了那么一刹那地功夫,才反应过来:王侯世家家大业大。子孙众多,谁没点私心?谁不为自已的将来打算?杨凌得罪不得,可是眼下看,刘瑾那是更加的得罪不得,两人的朝争谁输谁赢还说不定呢。

派些孙子辈的毛头小子来。就应付了杨凌的差使,如果查考过程中真和刘瑾结点过结儿,一旦杨凌失败了,那么长辈就可以出面。以此说明自已根本没有支持杨凌的意思,再送上一份厚礼,把小孩子叫来给刘瑾磕个头,当他面骂两句,大家哈哈一笑也就完了。

杨凌看地又好气又好笑:“王侯世家地这帮老爷们,也不是省油的灯啊,倒小瞧了他们,幸好我压根就没指望凭着他们去查考科道。要不然就凭这帮少爷秧子?不过你们想置身事外,那是不可能,来一帮毛头小子正好,世家子弟目高于顶,脾气暴燥,全是在家惯得不成样地小太阳,想让你们真心帮我那还不容易?想玩见风使舵?小家伙都绑在我身上了,就不怕你们老的不出头!”

衙门成立非常简单。杨凌只是简单讲了讲话。告诉他们直接归属于皇帝,调查的是一些品秩不高的贪腐科道官员。打了打气儿,这个表面上混乱不堪,内下里却另有一套严密组织构成的衙门就此成立了

廉政公署太廉政了,没有任何经费,没有统一服装下发,只给他们分司设衙,成立了调查、拘押、审讯等等不同环节的部门,从中挑选家世较好、年纪稍长者为官员,然后又把从刑部衙门要来地水火棍、枷锁镣铐等东西都发了下去。

这些少爷们生来就有爵无职,被委个某司主事、某司堂官,一个个倒兴冲冲的十分新奇开心,穿着身锦绣衣裳,身材单薄的跟豆芽菜似的,手里却提着根水火棍,玉带上别着副铁链子,别人看着十分可笑,他们却连走路都打横儿,自觉威风的不得了。

杨凌见状微微一笑:乱拳打死老师傅,有这帮不按套路出牌地大少爷,北京城就等着被我这个大扫把扫的尘土飞扬吧!

科道,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的都给事中、给事中们就是科。都察院、十三道监察御史就是道,两个衙门全加起来不到三百人,督查大明十余万地方官吏。

科道里面绝大部分都是小官,六科都给事中仅是个正七品、一般给事中只有从七品,跟个县令差不多。监察御史也是正七品。他们官阶虽小,却可以弹劾一、二品的大员。这是朱元璋地一大发明。

自古等级森严,向来都是由上而下的监督,只有高官监督、制约下官,以贵制贱。而朱元璋却别出心裁,于百官之外,独设科道,“以卑临高”、“以小制大”、“内外相维”,有事可以直陈天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