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的确,别说是扶南星了,就连一旁烧炉子偷听得两个童子都觉得激动,接连往丹炉中加了好几根柴禾。
“我在的兜率宫学习了这么多天,就当我借花献佛,拿西方的东西做个顺水人情,您可要收好它。”
太上老君看着手中的紧箍咒,满意地笑了,对她点了点头,心想南星可真是个好孩子,简直就是个贴心小孩。
“老君,你慢慢炼,我凡间还有事,就先走一步了。”
太上老君一甩拂尘,语气十分和蔼地说道:“嗯,去吧。”
看着手中的紧箍咒,他又想到了自己那不成器的两个童子,干啥啥不行,下凡一次不光不能给自己带回来宝贝,还拿走了五件法器,真是不让人省心。他甚至想把这两个童子一起扔到丹炉里用三昧真火炼一炼,看看能不能把两个没用的童子和成一个南星那般天赋好的童子。
扶南星出了南天门,回到国师府后,长安已经是初冬时节,天空中飘飘洒洒的下起小雪,冬寒料峭,大街上行人匆匆走过,裹紧衣服,抖落一身寒雪。
又要加班的嘞,扶南星心想。
宋朝以前,棉花还未传入,到了寒冷冬日,富贵人家尚好,锦帽貂裘皮袍皮袄,绒毛大氅,手中捧着各种样式的暖炉手炉,贫苦百姓可就惨了。只有些绢,麻,葛等这些便宜粗糙,甚至需要用“捣”来处理的干硬布料,一层无法防寒,那就穿两层,就这样层层迭迭将全部衣裳穿在身上可能才稍微暖和一些。
因此,各个州县,每年冬天都会冻死无数贫困百姓。
她之前查阅的资料,以黄道婆纺织机为基础,制造出去籽搅车,弹面椎弓,三锭脚踏纺纱车等工具,减少了手工去棉籽的繁琐。在原始纺织机上加入一个和车轮相似的大圆轮,在轮轴之上装有曲柄,一人在轮轴之间填充经木槌敲击处理后的棉籽,另一人一边脚踩踏板一边用手摇转曲柄,只需两人就能纺出三根丝线①,用这种机器织布既能减轻工作强度,让更多妇女的劳动力得到充分利用,又能提高工作效率,产出更多布料使百姓能穿上暖和衣服。
“陛下,陛下。”
李世民好不容易批完今日的奏折,得了空闲,正在丽政殿同长孙皇后吟诗作赋,突然听到殿外传来熟悉的声音,连忙放下毛笔,“进来。”
然后就见到他那国师看起来并不算强壮的胳膊上高高举起一台庞大的类似纺织机的机器,进了宫殿后将其放到空闲处,发出“砰”的一声巨响。
李世民:……
长孙皇后:……
“国师来找朕所谓何事啊?”
“陛下请看,这是我根据书籍仿造出来的纺织机,黄道婆纺织机。”她指着那台纺织机,将其改进后的便利向帝后二人一一详细讲解。
“……这和现在时期的纺织机相比更加方便高效,所以我打算同娘娘商议一起办个纺织厂,解放更多妇女劳动力,让她们也参与劳动,而不是只忙于家务。”
长孙皇后虽然身为皇后,母仪天下,但为了促进农业,厉行节俭,也经常身体力行地带领各位女官劝课农桑,纺织缝纫,自然了解纺织技术,于是她试探性地坐到那台纺织机前面,按照扶南星的指示,脚踩踏板,手摇轮轴,扶南星则在一旁为她添加棉花,果然相比之前轻松了不少,而且更是提高了效率。
长孙皇后面色大喜,对着李世民说道“陛下,真的相较之前轻松了不少。”
“国师啊。”李世民突然问道:“你要开纺织厂为何同皇后商量而不来找朕商量?”
扶南星:“陛下,你那酒厂纸厂琉璃厂挣得盆满钵满,甚至还搞出了个限量饥饿营销,国库里的银子都快要溢出来了。我看你还是先别建造避暑行宫了。”
李世民:“那要干什么?”
扶南星:“先把你那国库扩大一些吧。或者到时候地方有限不够装钱,也可以把钱送到我国师府代为保管。”
李世民:“这就不劳国师费心了,钱财这方面朕还是能处理明白的。”
闻言,长孙皇后忍不住轻笑出声。
李世民又好奇道:“这新式织机为何要叫黄道婆纺织机?难道是与黄道吉日时辰的婆婆有关?”
扶南星:……她从前还没看出来这位英明神武的唐太宗居然能这么一本正经地讲阴间冷笑话。
“因为是由一位名叫黄道婆的棉纺织家、技术改革家发明改进的纺织机,所以叫这个名。”
扶南星同长孙皇后商议了一会儿纺织厂建立的事宜,大致敲定下来后。又拿出一件棉衣递到李世民面前,“陛下,你看这棉衣如何?”
李世民手掌摩挲着这套棉衣的料子,虽然比不上锦缎华贵漂亮,但也柔软舒适,于是将其穿到身上,打开殿门,一股冷风瞬间席卷而来,外面洋洋洒洒的雪花昭示着寒冷的温度,可他却并未觉得有多寒jsg冷,反而觉得暖意融融。
在外面待了一会儿,他才又进入丽政殿内,殿内本就烧着银炭暖炉,他还身着棉衣,不到一会儿的功夫就热得浑身出汗。
李世民问道:“国师,这棉衣的确保暖,只是不知道它的价格几何?”
若是像兽皮貂毛那般昂贵,无法普及,就算再保暖也还是只有少数人能用得起,并无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