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芝龙原本以为,他不发钱粮,就能阻止郑鸿逵和郑森出兵。
结果二人铁了心要为大明尽忠,当天郑鸿逵就变卖了所有家产,筹得白银二十万两,粮食十万石。
郑森也出面向家族叔伯兄弟,借的白银十万两。
二人便在福州城内,招募了五千青壮,加上原城中的抚标营三千人马,以及都司营五千人马。
而城中一些有志士子和青年军官,得知郑鸿逵和郑森要出福建,前往江西抗清,抵抗建奴鞑子。
也纷纷辞去官职,跑到了郑森帐下效力。
这其中就有举人陈鼎和冯澄世,还有青年军官刘国轩,施琅,马辉,陈六御,周全斌等人。
短短三天时间,郑鸿逵和郑森便招募了一万五千人马,开赴江西而去。
郑鸿逵率领五千人马,在延平府与郑森分别,他率军前往赣州的瑞金。
郑森率领帐下一众青年将领,以及监军使万元吉,参赞军务的陈鼎和冯澄世,前往江西的建昌府。
“逆子,这个逆子,他要去找死,就让他去好了。”
当得知儿子和弟弟率军出发的消息,郑芝龙气急败坏把屋内的精美陶瓷,尽数砸烂了一地。
然而,郑芝龙的麻烦,这才刚刚开始。
短短半个月时间,福建的消息,就通过万元吉之手,由护卫传递消息的锦衣卫千户卢力,把消息传到了京城。
南京城内阁衙门大堂。
在郑鸿逵,郑森奉诏出兵的消息传来时,朱大典的辞官回乡,并举荐了在福建老家隐居的蒋德璟,黄景昉,陈洪谧,林欲辑几人的信笺,也上呈到了内阁。
“大将军真乃神人也。”
史可法在看到这封书信时,由衷的表达着敬服之情。
路振飞,曾樱等人,也是满脸敬服。
倪元璐,高弘图,姜曰广三人则是满脸不可置信。
一场拥立谋逆之事,就因为封赏了郑芝龙家族,就成功了?
这么明显的离间计,郑家父子也能上当?
面对众人的吹捧,韩烈正色的说道。
“诸位阁老,我这可不是离间计,而是阳谋。”
“郑芝龙家族虽然是海盗出身,但俗话说得好,山窝窝内也有金凤凰。”
“郑芝龙包括他的家族众多兄弟,确实离经叛道,目无王法。”
“但是郑鸿逵是武进士出身,先后受到两代皇帝的恩遇,他这个人知恩图报,岂有不奉诏的道理?”
“其次郑森虽说是郑芝龙长子,但这个人从小受儒家文化熏陶,向来以忠义为先。”
“朝廷对他封赏,让他为国尽忠出力,他自然感恩戴德。”
“反之,郑芝龙,郑芝豹,郑彩这些人,不受教化,不知礼仪,海盗起家,朝廷的封赏,他们虽然享受,却不会为朝廷尽忠。”
韩烈这一番分析,让众人无不是深以为然。
“朱大典能够主动辞职,说明这个人是懂得进退。”
“可以上奏陛下和皇太后,赏赐一份恩典,以宽慰其心。”
韩烈紧接着说道:“关于他举荐的人选,也照章来办。”
“蒋德璟出任闽浙总督,加授兵部尚书,黄景昉出任福建巡抚,加授左副都御史,陈洪谧出任左布政使,林欲辑出任右布政使,何楷出任按察使。”
“咱们就来一个闽人治理闽人,让他们相互内斗,削弱郑芝龙的实力后,再把郑芝豹和郑彩调出福建。”
“如此以来,郑芝龙也就成了一只没有爪牙的老虎。”
“同意!”
“同意!”因为有了韩烈之前的计谋成功,关于福建的问题,这会自然是得到倪元璐,史可法等全体内阁阁臣的一致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