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连战与大陆的一次亲密接触,让人为造成的两岸阻隔自此结束,双方开始在经贸、金融、文化、教育、旅游等各方面进行合作。不过,在洪秀柱眼里,这些举措还远远不够,中华民族不能再继续割裂下去,她曾很明确地表示:“要实现两岸的永久和平,必须敢于探索政治深水区。”
洪秀柱知道,这些眼前的问题并不好解决,这条路也很难走,但这不是停滞不前的理由。民主不是用来与大陆对抗的工具,民主也不是说的好听就可以哄骗人心的方式,只谈经济不讲政治的局面并不是长久之计。
她曾在凤凰卫视《问答神州》的一次拍摄现场说:“从宣布参选的那一天,我已经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各种冷嘲热讽,说我自不量力,台面上数来数去,从来没有数到过我。人脉不如人家,钱脉金流差的太多太多,你有什么条件来参与这场竞争?我常想,人脉钱脉是不是选举的唯一条件呢?2008年,奥巴马的人脉钱脉比希拉里相去甚远,但他赢了。如果把人心唤醒起来,那个力量是沛然莫之能御的。”
有了这种判断和信心,洪秀柱在参选的过程中,并没有花过国民党的一分钱,她对公众宣布自己参选将全部使用自己的积蓄。这对她来说并不容易,可她一直固执地坚持着,一次,两次,三次……洪秀柱做到了!只是,却并没有得到更多的认可,更多人认为她是在作秀。无论外界言辞如何,洪秀柱依然如故,未曾停下前进的脚步。
有人拿所谓的“防砖机制”向洪秀柱叫板,这所谓的防砖机制即“防砖留玉”。“要求报名参选者在取得联署签名支持后,还需要获得30%以上民调的支持,方可成为国民党建议提名的‘候选人’。”相反,一旦未获得30%这个百分比,那么“征召机制”便会随机启动,指定“候选人”参与选举。
这一措施,被人们看在眼里,谁都知道这是国民党内部设定的限制,而这限制就是为了限制洪秀柱的成功。一时之间,绝大多数人都对洪秀柱的参选失去了期待,连她原本的支持者也不看好她了。
毕竟,艰难的现实摆在眼前,若想赢得胜利,必须在拉票之前便有30%的民调支持,这于洪秀柱而言的难度实在太大。当各种复杂的情绪让选举的状况进入白热化阶段时,洪秀柱大方地站在了公众面前,恰到好处地展示了自己的笑容,表明了自己的心情,也对所有人诉说了自己追求的梦想,她说:“不到最后一刻,我决不放弃,我们目标是什么?我斩钉截铁地回答你们——只有胜利!”
事实胜于雄辩,当外界眼中的洪秀柱很可能成为参选炮灰时,她却给这个世界带来一个巨大的惊喜——她拿到了46%的民调支持率。一瞬间,外界一片沸腾,人们开始思考究竟是什么力量让洪秀柱取得了成功。
解铃还须系铃人,在凤凰卫视的专访中,洪秀柱给出了这个答案。当主持人问道:“如果这个选举没有最终达到彼岸……”还没等主持人说完,洪秀柱马上截住她的问话,“我还是赢,我赢在帮助中国国民党理清了策略和方向,第二个赢在我如果不成,在公职时间结束之后,我回家了,我将重新找回这么多年我喜欢却没有时间去做的事情。比如音乐比如旅游,我自己心爱的国乐,都已经生疏了,荒废了……我有信心,只要做得好,我们没有输的道理。我们会赢!”
这一次,一个年近七旬的铁娘子执着地追求着,她心中藏着的是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百年的光荣和梦想,是一条国家统一大业实现的艰难道路。她选择走下去,尽管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可是这条路还有很长。她知道,如果想要取得最后的胜利,在这条往复不止的艰难道路上,就没有妥协。
为难情绪,总会干扰我们持续去做一件思量已久的事,它存在的时间越长,就越会让我们对当初的坚持产生怀疑,继而使得重复无以为继。故而,保持一颗奋进之心,不畏难、不妥协,永葆斗志,一路高歌,再难梦也终将实现!
3。品味寂静
成功是光鲜的,有鲜花与掌声的簇拥,可通往成功的路却异常孤寂,夹着无味、搅着辛酸,一个人的坚持,往往并非别人眼中的灿烂与辉煌,很多时候只是一个人默默地只身上路。不过,却不能否认一点,恰是奔赴成功路上的形单影只,才让我们更有信心去重复、更能坚持着重复。
有一个女人,她叫昂山素季,她的父亲昂山将军为争取缅甸独立与英国谈判,却不幸惨遭政敌的暗杀。家庭的种种变故,让昂山素季比同龄人睿智通透得多。1960年,跟着出任印度大使的母亲前往印度后,昂山素季就一直在潜心修学。随后,进入牛津大学攻读文学学士的学位,也曾主修哲学、政治和经济这些科目。让人欣慰的是,在牛津大学的校园里,昂山素季结识了自己的丈夫阿里斯,并幸福地走向婚姻殿堂,婚后育有两个孩子。
本来可以相夫教子,安享晚年的昂山素季,却从未选择安逸的生活,一次机缘巧合,使得她从此踏上了与人民同在的革命道路。
在人类文明飞速发展的现实世界里,昂山素季看到的却是自己的人民为了生存而生活在高压统治的国家里的现实。昂山素季再也不能坐视不理,她要努力为人民争取平等的权利,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为国家带来真正的民主。
原本,在父亲去世之后,昂山素季这个流亡海外的公主应该在异乡走完自己的后半生,可母亲的去世,却给她平静地生活画上了句号。在这之后的岁月里,她选择了国家和人民,她选择了一次又一次地在困难面前抬起清秀的面庞,选择了不断重复地为了全国人民而努力。
1988年,由于母亲病重,昂山素季回到缅甸陪伴在母亲身旁。母亲去世后,她没有回牛津。
是年,昂山素季本应该撰写博士论文,题目是关于缅甸文学。可是,回到故乡的她却在缅甸开始了另外一份工作——在民主人士的劝说下,她加入了一场争取自由和民主的运动。这场运动,在昂山素季还尚未回国之前就已经开始了。
昂山素季走上自己的革命之路,更像是命运的安排。1988年7月,缅甸军政府的最高领导人奈温辞职。昂山素季了解到,年轻时的奈温曾与自己的父亲一同参与过缅甸独立运动。在缅甸独立运动后,他顺应民意成为了缅甸军队的领导人。在这场自1962年就打响的军事政变开始,这个领导者就一手掌握着缅甸政府的最高权力,他的卸任也并不能改变这种独裁的局面。
因为年轻时一直学习着各种仁爱敦厚的文化思想,所以昂山素季始终认同“非暴力”理论。这一次,昂山素季要做的就是亲自参与政治,并致力于推行民选制度。这个曾经的政治领袖的女儿,自然成为革命的主心骨。
不过,由于自己的敏感身份,加上自己对于权利的争夺,昂山素季自然而然成为政府独裁主义者的眼中钉,故此工作进行的并不顺利。雪上加霜的是,1989年,昂山素季遭到缅甸政府的软禁,缅甸政府开出的条件是将她驱逐出境,永远不可以再回到自己的祖国,但是昂山素季可以获得自由。昂山素季果断地拒绝了这一“交换”,即便这一次软禁,使得她与丈夫分隔地球的两端,与家人长久不能重聚。
困难就是这样开始的,一个没落的贵族,一个将军的女儿,一个离国的女人,她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苦难之中挣扎,她开始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夺取自由的革命事业当中。
昂山素季没有放弃,只要有机会,她还是参与到革命运动中,一次又一次到人民群众中去发表自己的讲话,告诉人们不要放弃自己心中对于民主和自由的渴望。
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昂山素季无缘与其支持者相见,屡屡被阻止,且更于2000年9月再次被软禁。即便如此,她为争取胜利而行进的脚步也从未停歇。终于,在2002年5月6日,依托于“互信基础”,由联合国主持的秘密协商会议做出了释放昂上素季的决定。政府发言人方面表示,之所以释放昂山素季,是出于“我们相信我们可以彼此信任”。
原本应该见好就收,可是昂山素季却并不苟同。随后,她称自己的“自由”,昭示着国家新的黎明即将到来,接着,她坚持着、重复着,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运动。
由于昂山素季的“死性不改”,2003年5月底,她再一次被政府软禁。这次,她遭到了更严密的监视和关押。期间,她因病进行了手术和治疗,联合国缅甸事务特使伊斯梅尔曾去探望,还费心地安排其与缅甸总理钦纽会谈。
根据缅甸的法律,逮捕令只允许最多延长5年。尽管已经超过了拘留期,但在2005年5月,昂山素季却并未迎来属于自己的释放。4年后,2009年,联合国插手了昂山素季的事情,联合国工作组认为,缅甸对于昂山素季的拘留已经违背了法律,他们要求缅甸迅速释放昂山素季。可是这次不久,昂山素季却因为一名男子潜入了自己的住所而被连累,这回她背上了非法收留美国人的罪名,再一次遭到软禁。
这一次软禁长达18个月,一直到2010年11月13日,她才重获自由。
昂山素季曾笑言:“在多年的冥想之后,我认为一个人可以保持很平和的心态。无论释放与否,心灵并不会有太大区别。”
就是这样一个女人,重复着站起来参加革命运动,在这个过程中,她失去的是平静的妇人生活,失去的是被无数人视作珍宝的自由,可却收获了强大的心灵,可以战胜一切的心灵。这样的重复,代价太大,但也正是这样的重复,让她一个人品味了普通人永远不知道的五味陈杂。
昂山素季说,自己从来不会害怕军队武装,反而在这种环境下才感到安全。这源于她从小和父亲一起过着部队生活的经历。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她不愿意看见自己的父亲亲手组织起来的军队与自己的人民之间产生任何矛盾。
缅甸有一句老话:“不到最后,人们总不会等待”。昂山素季说:“他们总是在我们到达我们想到的地方之前就开始批评,特别是我们走的不够快的时候。”
昂山素季用她的坚持告诉我们,重复也许并不能改变什么,但是重复的力量却可以“聚弱成强”,使得更多人受到这种精神力量的感染与帮助,最终形成质的飞跃。昂山素季也用她的坚持告诉我们,这个坚持的过程并不轻松,但是你独自品尝到的感悟却会为你余下的人生带来新的希望。
昂山素季的坚持,是在自己选择的孤独路上独自品味,她真正地投身于自己的梦想时,个中滋味却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尽管路途很长,尽管途中坎坷,可只要认定了自己要做的事,纵使千难万险,也要策马而驰,这是为获取成功的决定因素——重复而蓄力的时刻。
4。内心强大
一个人如果内心强大,便能在一次次的失败后重新出发,这种力量,让“重复”成为可能。
美利坚共和国一直是多民族大熔炉的代表,能够成为这里的国家领导者,需要的绝不是一般人所拥有的心智,同样,这也要求美国的领导者有一个强大的内心。林肯,作为一个优秀的美国总统,自然具备这样的品质。当然,他锻炼强大内心以使得重复得以存在的过程,是十分艰辛的。
1832年,林肯所在的企业不景气,他失业了,这让他一时有些手足无措,但他重拾了自己的政治梦想:他下定决心要当一个政治家,就从当州议员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