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重复的力量作文500字 > 第二章 工匠精神(第3页)

第二章 工匠精神(第3页)

郭晶晶自1991年进入国家队起,共服役13个年头。在这13年间,她参加过世锦赛和奥运会的次数可能比许多人一生参加的总和还要多,她在这期间付出的汗水难以估量。试想,如果不是她的十足韧性和坚持到底,就没有“跳水女皇”的4枚奥运金牌在握,以及世锦赛、全国比赛的大满贯赢家的殊荣。

当然,一如每个成功者通往成功的路都是崎岖不平的一样,郭晶晶一路的坎坷似乎更让人内心翻涌。大器晚成的郭晶晶并非一开始就走入人们的视野,她是经过了十多年的蛰伏才一飞冲天的。

谈及自己为什么能坚持到28岁,最终成为奥运冠军和跳水女皇时,这位叱咤跳水界的老将始终都在强调:“要是我早早就拿到了金牌,事业太过顺利,可能早就退役了。现在的我特别感激以前的那些挫折和磨炼,否则我不会坚持到现在,更不会体会和享受对跳水的热爱。”

13年的体育生涯,并没有将郭晶晶身上的灵气消磨殆尽,反而其运动员与生俱来的阳光与明艳,在她身上日益显露出来。各种新闻里可以看到她的身影,与之相关的却不仅仅是体育话题。她的人生多姿多彩,从青涩到成熟的跳水女王,她靠自己的努力成就了名副其实的辉煌人生。

从14岁拿到第一个冠军到23岁成就自己的大满贯,郭晶晶当真是“打满天下无敌手”,更多的时候,她都是为了挑战自我而比赛。

11岁进入国家队,15岁参加奥运会,但直到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郭晶晶才拿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块奥运会金牌。

回顾曾经的那8个年头,对郭晶晶的成长而言是忍耐与磨砺的代名词。接二连三的伤病开始威胁到她的体育事业,右腿严重骨折、视网膜炎症让这个姑娘也想过退役。

2001年,郭晶晶的视网膜检测结果并不理想,对于轻微的视网膜脱落,她选择了手术治疗,这也使得她的视力受了很大影响。手术过后,她的生活从此与框架眼镜相依相伴,但是每逢比赛和训练时,她依旧能靠着感觉进行下去。这种更为困难的训练,反而帮助郭晶晶积蓄了更强的实力。

从2005年开始,世锦赛冠军、世界杯冠军、奥运会冠军,这些冠军的头衔让郭晶晶一步一步走向了自己跳水事业的巅峰。这时的她处在风口浪尖上,却有着超出同龄人的平静。除了比赛,她不会多说任何关于自己个人的事情,她觉得,从起跳开始那一连串完美的动作起,外界应该就已能获悉想知道的一切。

在中国跳水队一场名为“我的追求”演讲比赛中,郭晶晶曾这样表达过她对奥运会的追求,“一次又一次,我第三次参加奥运会才获得了奥运冠军,在那一刻,我是幸福的。成功其实很简单,就是强迫自己继续练下去。有的时候很累,很累,但是再辛苦也要坚持,因为梦还在远方。”

那些功成名就之人,在我们普罗大众看来,似乎总是在某一个方面极具天赋。事实上,世上没有绝对的天才,即便某人在某一方面过早显示出不同一般人的特质,他若想成为人生的赢家,也绝不能原地踏步。

相反,即便我们平凡普通,无甚优点,却会因对某一事业或工作的热爱而催生出潜在的能量,这亦是工匠精神的又一完美展示。

态度决定一切,热爱即是一种态度,一种迎难而上的态度。

5。你是无价的

手艺精湛的工匠,在制作任何一种物件时都显得游刃有余,有种随意的心态,这看似简单,实则经过了成千上万次的练习,在这种近似枯燥的重复中,或某件商品,或某件工艺品即会展现于世人眼前。这样的物品中所凝聚着的价值,其实是无价的。

在我国的西部地区,藏传佛教是一种深入且广为人知的信仰和文化。在藏传佛教中,许多神乎其神的艺术瑰宝都被中外人士赞叹为神迹,唐卡就是其中的一种。

所谓的唐卡也叫唐嘎,唐喀,是从藏文音译过来的。它是一种用彩缎装裱后悬挂在寺庙当中作为供奉所用的宗教卷轴画。而绘制一幅好的唐卡,却并不比雕刻一个精美的艺术品简单多少。

绘制唐卡的过程复杂到超出我们的想象,其执行的标准也比我们所认为的那样要严苛许多。每一个绘制唐卡的工匠都必须熟记手札中的条例,还要牢牢遵守师傅的要求。每一次绘制之前,画师们都要进行虔诚的开画仪式,并且自己完成画布的制作。至于构图,上色定型这些必要的工序,所需时间之长自不必说,单是铺金描银,画龙点睛这些后程,都要加班加点去完成。

那么,多久才能完成一幅唐卡呢?短则半年,长则需十余年乃至一生。依照藏民的传统说法,“一幅唐卡,要布谷鸟叫三次才能完成。”

追溯历史,唐卡在已知的世界上已经存在了1300多年。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唐卡也一样经历了盛衰、融合与继承,最终形成了四大主流画派:勉唐画派、噶玛噶孜画派、热贡画派、青直画派。

画派的划分,就更表明了这种工艺的复杂。这种用彩缎织物装裱成的卷轴画是藏传佛教的重要表现形式,不仅具备独特的民族特点,还有着浓厚的宗教艺术风格。

唐卡的题材玲琅满目,以宗教画最为常见。其质地一样繁多,布面和纸面常是绘制的媒介,此外,刺绣、织锦、缂丝和贴花等织物亦可见。

而在颜料的运用上,则更突显出唐卡的无价——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都是唐卡的颜料,只有这些天然的原料,才能确保唐卡制作完毕后颜色鲜明、夺目靓丽。更重要的是,就算是经过上百年的岁月侵蚀,依旧可以保持璀璨夺目的艳丽。

如此精雕细琢之后呈现出的艺术品,自然成为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其也由此被称为藏族的“百科全书”,更系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然,无价的唐卡中最为无价的部分,即是这种既费心血又耗时光的绘制过程里,凝聚着许多一拿起画笔就再未放下过的僧众的专注力,在他们心里,这点点滴滴的耐心,这一笔一划的重复,都已经成为那个最为纯洁神圣的信仰。

许多绘画唐卡的大师都是自幼就跟随师傅学习,他们吃住都在寺庙当中,没有外界的打扰,在青灯古佛前用画笔沉静地诉说着自己的信仰,一笔笔地传承着唐卡这种具有宗教魅力的艺术文化。

一幅唐卡,需要由最厉害的师傅在画面上完成基本造型,接着会有徒弟进行填色,最后还是需要师傅进行画龙点睛的描金步骤。因为天气恶劣,条件艰苦,很多制作唐卡的工匠都由于长时间的工作而熬坏了双眼或者冻僵了双手,最后落下一生的残疾。

每每画师在作画前,都先要虔诚地向活佛问仆,选良辰、摘吉日,在选定的日子里沐浴净身,焚香祷告,在一遍遍的诵经中备好用料。之后,在制作唐卡的岁月里,陪伴他们的唯有无限的专注,其他任何琐杂之事都无法搅扰他们的清净心。

有人说,“唐卡不仅仅是画,而是一个人在修心的过程。”在这个看似并不起眼,实则需要倾注一生心血的过程中,画师们便完成了“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的三重境界。

屋内是青烟袅袅,屋外是四季轮回,这些执着的画师在自己工作面前小心翼翼地重复着,耳边是诵经者净化繁杂的世界与声音。

其实,所谓的“无价”,并非物品本身的金银属性,而是凝聚在其中的专心致志,每一滴汗水,每一层老茧,它们渗入到物品之中,增加了其价值的无限扩充。安心于手上的事情,以一颗工匠之心执拗于钟爱之事,任何人都将成为无价之宝的缔造者。或者说,有这样心念之人,他本身就是无价的。

有一个孩子,天生患有腿部顽疾,在他所生活的小城中,因为环境有限,孩子的疾病难以治愈,而他本人也必须始终在这个固定的圈子里接受着众人的嘲笑和白眼,哪怕是同情,也含有一股浓重的讽刺味道。时间久了,这个孩子开始越来越沉默,他不喜欢与别人交流,自卑与自闭让他孤立了别人,也孤立了自己。

在学校里,这个孩子最讨厌的就是体育课,因为体育课上的行动让他觉得自己是那么与众不同,他讨厌在大家的注视下成为“异类”。因此,每一次体育课,他都选择躲在角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嬉戏打闹,羡慕与无奈写满了他的双眼。

一次偶然的机会,学校组织全体师生去爬山,孩子本想拒绝,可老师却不同意。看着那座并不是很高的山,这个孩子默不作声,考虑到底怎样才能顺利爬到山顶。

随着老师一声令下,大家都纷纷向山顶奔去,而这个不得不参与其中的孩子也不肯放弃地慢慢向前走着。尽管他的步子还不是那么稳,可他却感觉棒极了。他惊讶地发现,当大家都在专心致志地爬山的时候,没有人会注意到他的与众不同。每个人都在奋力地向前冲刺,而他因为一条腿长一条腿短,攀爬的速度竟然比其他人显得更快。很快,他成了一行人中的领头者,最后,当他爬到山顶等待大部队到来时,他赢得了众人的掌声和夸赞。

回到家后,他问妈妈为什么自己在平地如履薄冰的时候,爬山却是如此轻松愉快?妈妈告诉他,上天之所以给了他不同的腿,就是要给他一条不同于常人的路!从此之后,他开始对人敞开心扉,回归到了生活的正轨上,过完了幸福的一生。

一颗不为外事搅扰的心,也一样无价。守住自我,不畏外人异样的眼光,在自己的世界里“虚极静笃”,安心重复,用大师的品格塑造内心的坚强,做一个人生的匠人,一如制作唐卡的大师一样,即便外界几度浮沉,那也只是窗外的风景,而最美的风景则在他们埋头所做的唐卡里,在他们那颗执着而专一的内心当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