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重复的力量作文500字 > 第二章 工匠精神(第1页)

第二章 工匠精神(第1页)

1。用心打磨

有人说:“上帝创造了这个世界,却没有赋予这个世界以完美,所以,人们总是留有这样那样、或多或少的缺憾。然而,正是由于这份残缺的存在,这个世界才趋于完美,因为它给人们保留了一片向上的、进取的空间。”

因要让残缺变得完美,所以很多人会在已选定的方向精耕细作,以达到某一物质领域或精神层面的毫无瑕疵,这样的心思,催生的是一种来自于心底的细腻和温和,而后带着这样的情感,倾注于衷心之事。

我们都知道,在鱼米之乡的江南,丰富的降水使得那里产生了从不随意弯折而富有尊严的一种植物——竹子。南方产竹,因此竹编技艺在此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这些竹子大多来自经验丰富的匠人之手,从简单直白的一种材料被加工成精美的工艺品,被人们馈赠或买卖。

现在,因为这些精通竹编技艺的匠人数量骤减,竹编制品价格也越来越高。如果你喜欢旅行,在那些仍旧古朴的小镇,你会看见靠手艺吃饭的手艺人。簸箕、挂篮、笸箩,这些藏在小镇的文化元素有足够的理由成为中国的文化遗产,而守护它们的,正是那些仍然在小镇开一爿小店的手艺人。这些东西的创作者们大多数都年过半百,他们经历过中国的巨变,却一直平静安稳地活在小镇之中。

几十年的竹制品编制工作,使得他们手上已经布满老茧,而在最初制作这些东西时,他们大多只是为了生活。这些竹制品被拿来当自家使用的生产工具,抑或是进行买卖交易,贴补家用。

然而,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年代,人们生活的节奏快了,生产方式也大多趋向于高效率的机械操作,很少有人会坚持着,依旧做着这种已经成为一代人记忆的手工活儿。

很难相信这些精致的竹制品全部是纯手工编制的,59岁的老工匠罗叔就是匠人之一。

在古镇的一家小店,竹制品编织工匠罗叔曾经说过:“当时还年轻,(我)没工作做,就做些给老婆卖,恰巧的话我也卖,两公婆做下,挣小小钱。平时在旁边偷师学下,自己模仿着做下,鸡笼这些东西都是自己织的。”

和罗叔一样的手艺人有许多,他们其中大部分人都是制作竹器的世家,罗叔的手艺便来自于父亲,他的几个兄妹中,只有他一人始终坚持做。

当初,罗叔在榨油厂上班,10年后,工厂倒闭,他走了编制竹制品之路,慢慢地练就了一双不怕竹刺的“神手”,他讲述着自己看似平凡却需要极大耐心的工作:“最先要削篾,削篾后就打个底,由底部往上织,打完底就插两条篾就往上编织,织到差不多够位了就疏梳。”

罗叔手艺娴熟,一天可以织两个鸡笼,花4小时就能织一个簸箕。看上去这样的产量并不高,他却每年如一日地重复着这种工作,直到现在,每天做点竹制品已经成了他的习惯。

手工制作的竹制品用料足,耐用又结实,而且美观厚重,但比机器制作的成本要高。对于这样的工作,罗叔如数家珍地讲着它的好:“角度拉,手工做的簸箕从角度都能分辨出来,有几条竹篾隔着,机器制的周围疏的,它用铁丝扎,我又扎铁丝,然后用胶扎紧,这个铁丝一断就散了,我这个即使铁丝断了还有胶封住的,很少坏,耐用拉。”

没有抱怨和烦躁,这个手艺人的脸上更多的是平和与恬淡。Tothetimetolife,ratherthantolifeintime。正像这句英文说的,给时光以生命,而绝非将生命硬塞进时光里。

当我们忙着旋进生命这场修行的漩涡中时,用些许时间来学会品尝生活带给我们一次次看似相同又截然不同的经历时,或许就像抓住了一块可以免于沉溺的木板,在这块木板的带动下慢慢重新驶入生活的新航道。

曾经有一个将军凯旋归来,却马上要被派去另一个战场。途中遇见了一个传教士,将军看着为乞丐施舍粥饭的传教士,突然觉得自己做的事情那么没有意义,他一次次地奔赴沙场,带来的是战争和死亡,而传教士却带来温暖与爱。于是,将军下马问传教士:“我征战沙场,叱咤风云,如今凯旋而归竟然感觉不到胜利的喜悦,我看见了你,突然觉得我的生命已经完全没有意义可言了。”

“你等等,我要先给这些人分过饭再和你说吧!”传教士回答完就继续去重复地工作。将军坐在一旁,这一天里,他看见来来往往的人们,都带着笑脸离开,而传教士只是安静地做着重复的工作,却一直耐心地保持着微笑与谦和。

晚餐过后,传教士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将军终于有空和传教士说话了,传教士看着皱眉的将军,又看了看天空,只见满月在天空中闪亮,四周环境非常宁静。

“你看月亮在天空与星星共处,而它们的光芒虽微弱,却依旧可以穿越整个苍穹,等到明天,太阳将会再次普照大地。你要知道,阳光会明亮得多,而且可以让我们看到身边的景观细节:树木、高山、云彩等。我对它们已经观察多年,却从未听到月亮说:为什么我不能像太阳那样光亮呢?如果不能那么亮,那么我存在的意义在哪里呢?”

我们是否也与将军一样,对自我产生怀疑和困惑?但这并不是我们就此停滞不前的理由。太阳与月亮,各有各自的位置,各有各自的能量,也各有各自的责任。安然于自我的世界里,静心处事,把生命之美编制成具象模样,带给他人以幸福和安稳,这种人生层面的专注,也才是真正有意义的“重复”吧。

2。失败后,再试一次

重复,并非千百次失败后的负能量重复。作家李银河曾说,人生有三乐,恋爱、读书和写作。纵然你不是文艺青年,也无法做到在生活一次次的打击面前还看到那么多浪漫小清新,可是妥协于生活这部偶像剧的结局,也不是一种人生该有的姿态。很多时候,成功之前有着无数次的失败做积累,关键看我们是否可以坚持到下一次。

“还有什么比肯德基上校烹饪的南方家庭美食更正宗的呢?”这句话被写在一个笑眯眯的老头形象旁,他就是肯德基的创始人哈兰·山德士。

哈兰·山德士65岁时才创立了肯德基快餐品牌,这个已经风靡全世界的快餐连锁品牌背后蕴含了太多的来之不易,而只有肯德基的创始人才能真正明白成功需要付出多少艰辛。在全球顶级的品牌中,把自己的头像作为LOGO的并不多,哈兰·山德士算是做得最成功的。

哈兰·山德士是这个世界上最知名的“上校”,在超过100个国家的14000多个连锁店里,都可品尝到“他”为各国食客烹饪美味的快餐。肯德基标志性的LOGO里,这个老头一身白色的西装和同样白色的山羊胡子,让很多喜欢肯德基味道的食客倍感亲切。而哈兰·山德士的成功,与他年轻时的经历密不可分。

1890年,哈兰·山德士出生于美国中部印第安纳州一个普通的农场中,这个在山野田间长大的孩子有着平凡而朴实的童年。他原本平静的生活在6岁时被打破了,父亲在这一年骤然去世,为了维持生计,他的母亲不得不白天跑到当地一家罐头厂去削土豆,晚上回到家还要帮人家缝缝补补贴补家用。母亲从前只要做好专职主妇的工作就可以了,但此刻却要为了生活抛头露面。

哈兰·山德士作为家中的长子,将一切看在眼里。他主动承担起了照看两个弟妹的任务,并开始学着为母亲分忧解难。

为弟妹做饭,俨然成为哈兰·山德士人生中的第一堂烹饪课,只是当时没有人想到这之后的他走上了烹饪之路。

据说,聪明的小哈兰·山德士在一年后就学会做20多道菜,成为小有名气的“小厨师”。在他10岁的时候,为了赚钱养家,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学业。辍学之后的他去了一个农庄做起了零工,不久,为了得到更多的薪水,他申请成为农庄的全职工人。这份工作一做就是两年,尽管两年之后,哈兰·山德士的母亲再次出嫁,但他却并没有选择与母亲一同前往新环境生活,即便那时的他,每个月的薪水只有微不足道的五美元,可他仍喜欢这种独立的生活。

时光匆匆流逝,3年的时间让哈兰·山德士成长了不少。他开始尝试离开这个生活多年的地方,前往美国的东北部打拼。在纽约州,哈兰·山德士做过很多不同的工作,销售、文案、秘书,这些工作都让他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

后来,哈兰·山德士加入了美国陆军的队伍,还被派去古巴兵站服役了一年的时间。其后,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哈兰·山德士开过工厂、当过雇员,也曾就任于政府的机构里。这些年,他的足迹几乎踏遍了整个美国,可却没有一件事情能够让哈兰·山德士孜孜不倦地做下去的。

屋漏偏逢连夜雨,正四处谋求生计的哈兰·山德士遭遇了美国历史上有名的1930年经济大萧条。那个年代,连找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都已经很难,更何况哈兰·山德士还想做一份事业呢?

虽然已近40岁的不惑之年,但是哈兰·山德士依旧有着年轻人少有的斗志。这一次,他准备在肯德基州车辆来来往往的25号公路边上开一个加油站。在这样的经济危机里,一个加油站不光能维持收入,还是一个可以帮助行人吃饱饭的最佳选择。

善良的哈兰·山德士和妻子、孩子一起动手,全家同心协力,做出了在快餐领域可以成为奠基石的第一步。做家庭美食休闲驿站并非什么难事,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加油站里的饮食区就这样诞生了。这个其貌不扬的小吃点,也成为今日肯德基遍布全球的快餐帝国的第一起点。哈兰·山德士家的各种美食不断送到世人面前,这其中就有我们现在吃到的肯德基里供应的炸鸡雏形。

然而,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政府为了将石油供应集中在军事上,许多私人加油站都必须关门。如此,哈兰·山德士刚刚稍显起色的小加油站,以及那个被过往旅客所青睐的小吃点也不得不歇业,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哈兰·山德士一家人再次陷入对生计无所适从的困境。要知道,为了开加油站,全家人已经欠了一笔不小的外债。哈兰·山德士背负着这笔巨大的欠款,一时间手足无措,那时的他已66岁,正应该是儿孙满堂的年纪,却不得不靠每个月仅仅100美元的救济款维持生计。

哈兰·山德士知道,想改变命运,必须靠自己。既然自己之前的家庭炸鸡那么受欢迎,不如炸鸡配方卖给别人。很快,哈兰·山德士联络到了犹他州一家餐厅,餐厅老板表示,每卖出一份炸鸡,将会付给山德士五美分的提成。哈兰·山德士一看,觉得自己不如再出去试一试,可能别的饭店也愿意如法炮制呢!就这样,哈兰·山德士走上了创业的征途——这一次,他带着自己的烹饪工具和一个装满秘制调料的桶子,开着自己的老福特上路了。

有人曾看到,白发苍苍的哈兰·山德士开着小车行驶在肯德基州到俄亥俄州的公路上,一路对途径的饭店推销自己的炸鸡。一旦有人表示喜欢,他就愿意把自己的配方告诉这些人,并出售自己的特许权。一开始,这笔生意遭受了质疑,无人问津,大家都觉得这个奇怪的老头有些异想天开。

整整两年的时间里,哈兰·山德士被拒绝了1009次,却在第1010次获得了成功,这一次,终于有人愿意与他进行合作了。随之而来的是哈兰·山德士家庭炸鸡被广泛认可,以及哈兰·山德士第一家快餐厅的建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