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拐角遇到幸福 > 第六章 幸福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第2页)

第六章 幸福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第2页)

可见,自寻烦恼实在是人的“劣根性”,就像荒野的草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虽然没人喜欢烦恼,但也没有人能摆脱烦恼。不过,有烦恼,也未见得就不是一件好事。

因为烦恼,我们想要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命运,于是我们全力以赴,考学、考资格证,起早贪黑地奔波赚钱,信心百倍地美容。没有这些,我们怎能获得成功与别人的尊重,怎能过得舒适而安逸,怎能延长自身的美丽与光彩?

因为烦恼,我们决心改造世界,于是人类有了船、桥用以过河,有了自行车、汽车、火车、飞机用以行走,有衣物、火炉、煤炉、暖气用以御寒,有了木屋、竹楼、瓦房、高楼大厦,有了电视、电脑、洗衣机、冰箱、音响、随身听。所有这些舒适与快乐,都起源于人自己敢于突破原有的一成不变的生活,善于给自己找烦恼。

可见,“庸人”还是有点烦恼的好。

“庸人自扰”看似多么愚蠢而可笑啊!但没有烦恼,人又会怎样呢?

别计较金钱,幸福才是人生的主题

如今这个社会,金钱虽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谁不计较钱?

钱这个东西,犹如闷热夏季的风,求之极难,去之却快。拥有的时候,咱也可以下馆子时,“排出几文大钱”,叫道:“小二,拿酒来!”这种快慰平生的感觉,直叫人觉得不枉来世上一场。

在你有钱的时候,你也许会不觉得什么,“我不计较钱”的豪言壮语往往冲天而出;可一旦没有钱,遭的那个罪,真是一言难尽。谁没有过“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经历?在你出门吃完饭结账时,一摸口袋,才发现出门换了衣服,匆忙间忘记装钱了。在这种时候,你敢说你不计较钱?

钱带给人的好处多得说不完。当商品交换发展到以货币为媒介,并在某种程度上用来衡量人的价值的时候,金钱的魅力越来越大,开始成为众多人追求的对象,有人深信“有钱能使鬼推磨”,为此不惜铤而走险。

不管现代生活是怎样地需要金钱,我们教育子女时,仍然千方百计使他们相信,工作和兴趣才是一切,金钱,应该是附带的东西。事实上,我们忽视了:这种附带的金钱同时又是必不可少的。

陶渊明所以“不为五斗米折腰”,回归山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因为他还可以租种两亩薄田,“把酒话桑麻”。到最后生活潦倒时,他也哀叹生活之艰辛,你说他计较不计较金钱?

一个计较金钱的人,并不表明他浑身都是铜臭味。计较金钱的人,大多数都是懂得怎样去花钱。获取金钱并不是人的目的,而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才是金钱的真正意义。

金钱用它独特的方式体现着一个人的价值。“劳有所获”,人在获得金钱的同时,也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计较金钱的人的人,也有许多知道该怎样去挣钱。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靠自己的聪明智慧,能力和技术挣来的钱是光荣的,内心也是坦然的,所以也懂得爱惜自己的钱财。

计较和吝啬是两码事。“计较”,说明这个人心里能够认识到它的价值所在,说明他可以驾驭它,做它的主人。“吝啬”,说明这个人“太计较”,聚拢金钱成了他此生此世的惟一目的,“不择手段”成为他为人处世的惟一信条。他在世上所有活动的目的,除了赚钱,还是赚钱。这种人只是“金钱的奴隶”。

沉溺于物质享受的人,势必要放弃许多精神上的自由和心安理得的快乐。花掉所得的钱,换来维持自己生命所需的商品和满足自己精神享受的快乐,这才是做金钱的主宰。

只相信金钱力量的人,最后会败给金钱。相反,金钱所买不动的人,别人永远无法将他征服。

别计较评论,走自己的路任人评说

生活中有一种人,很计较别人对他的看法,完全以别人的评价为行事准则。别人说好,他就按人家的想法和意思去做;别人说不好,他就会后悔、恐慌、自责、情绪低落、偃旗息鼓。他时时为别人的看法担心、害怕、烦恼、痛苦,经常掩饰自己,迎合他人,不知道自己是谁。

有一则寓言,非常生动地描述了这种人的心态:一个老翁和一个孩童赶着一头驴驮着货物去赶集。货卖完了,小孩骑驴回家,老翁跟着走,但路人责备孩子,说他太没礼数,不知敬老,叫老人徒步。他们便对换一下,而旁人又说老人太狠心,不懂得爱幼,让孩子徒步走。老人于是就将孩子抱到驴背上,两人共骑—驴,后来看见的人却说他们残酷,太没有善心,把驴子累得要死。于是他们都从驴背上下来,走了不久,又有人笑话他们,说他们是呆子,空着现成的驴不骑。于是老人对孩子说:我只剩下一个办法了,就是我们俩抬着驴走。

为了得到他人的好感、好评,就去刻意改变自己,扭曲自己,迷失自己,因一失之累,烦恼一生,痛苦一生。因为人们对一个人的反映总是像各种各样的多棱镜,不会一致说好,即使你做得再好,也会有人说不好。

2003年3月,一位旅游者在意大利的一座山上,发现一块墓碑,碑文记述了一位名叫托比的人是怎样被老虎吃掉的。据说这块墓碑是柏拉图和他的学生为他树立的,大意是这样:托比从雅典来意大利讲学,途经此山,发现了一只老虎,进城后跟别人说,但没有人相信他。因为在这座山上从来就没有人见过老虎,不仅这座山没有,而且周围的山上也没有。

可托比坚持说见到了老虎,并且说是一只威武雄壮的老虎。可是无论他怎么说就是没有人相信他的话。最后,他说,我带你们去看,如果见到了真老虎,该相信了吧。于是柏拉图的几个学生跟他上了山。可是漫山遍野找了个遍,就是不见老虎的影子,甚至,连根老虎的毛也没有看见。但托比仍对天发誓说他确确实实在那棵大树下见到了老虎,跟他去的几个人都说,你当时一定是看花了眼。你最好还是不要说确实看到了老虎,否则人们会说我们城邦里来了个最会撒谎的人。

我怎么会是个撒谎的人呢?我的的确确是见到了一只老虎,怎么就没有人相信我呢?在接下来的日子,他为了证明自己没有说谎,逢人就说他没有撒谎,是诚实的,确实是见到了老虎。可是说到最后,人们不仅见到他就躲,并且在背后还议论他:看!这就是从雅典来的疯子。本来是来意大利讲学,是想成为有学问和道德修养的人,现在,却被人们认为是一个疯子和撒谎者。

他怎么也想不通,他发誓一定要让人们相信自己是诚实的。为了证明自己确实见到了老虎,在他来到意大利的第十天,他买回了一支猎枪就开始上山了。他要找到那只老虎,并且要把那只老虎打死带回来。让全城的人都看一看,他没有撒谎。然而,他这一去就再没有回来,三天后,人们在山中发现一堆撕碎的衣服和一只脚。经城邦的法官验证,托比是被一只重量至少在五百磅左右的老虎吃掉的。托比并没有撒谎,他确确实实在这座山上见到了一只老虎。

这段碑文是谁写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块碑文向世人所作的一个暗示:世上有许多不幸,都在于急着向别人证明自己正确。那种急于证明自己的人,其实就是寻找一只能把自己吃掉的老虎。在事实和真理面前,真正的智者都是走自己的路,任别人去评说。

一个人重视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看重众人对自己的评价是可以理解的,做得适度,还能表现一个人的自尊,但如果过度了,则是一记暗伤。

别计较屈辱,屈辱可以成为动力

说到屈辱,最广为人知,最被人称道的,恐怕就是韩信受胯下之辱的事迹了。韩信年轻时,家穷,整日游手好闲,什么都不愿干,他身强力壮,却靠讨饭过生活,表面上一无所长,家乡人都瞧不起他。

有一天,一群无赖拦住韩信,其中一个说:“如果你有胆量不怕死,你就把我杀了;如果你怕死,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否则绝不和你善罢甘休。”韩信狠狠盯着他,手不自觉地攥紧了,过了许久,他松开手,趴在地上,居然从那人胯下爬过去。为此,家乡人更瞧不起他。

屈辱,可以成为泯灭一个人理想之火的冰水,也可以成为鞭策一个人发奋成功的动力。我们可以非常合理地推测,如果没有这次胯下之辱,韩信还会不会为我们后人所知,还真值得怀疑。韩信的成功,是他没有被屈辱打倒,而是从屈辱中奋起。我们现在已无从知道韩信当时的心理感受,但从文字描述来看,有人认为彼时彼境的他,可能更多的考虑是看到对方人多。而我们则认为他深知“小不忍则乱大谋”,为图将来干大事暂且不在意这种屈辱。

像韩信这种胯下之辱,我们可能亲身经历的不多,但一个人被数人围攻打劫,遭受屈辱和韩信胯下受辱有相似之处。不同的是,韩信从胯下爬过去后,站了起来,而且站到了人前头,我们更多的人是爬了过去,却没有站起来或站起来却永远地弓着腰。

遭受屈辱对韩信来说变成了好事。而对更多的人来说,却是一件坏事,沉甸甸地坠在心底,就像邪恶的痛苦种子,种在心底幸福的土壤中,随时都会伸出它恶毒的牙齿,刺一下你的幸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