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澜安望着院里栽种的黄栌,树下已积了不少飘落的红叶。她不需要刻意与谁交好,也没有挟制小儿弄权的打算,把心思放在宫闱裙带上,是阉党行径,无利于国朝。
迈出门槛时,恰有一枚红叶从伞前飘转而下,谢澜安抬手一接,正落在她掌心。
谢澜安低头看了一会儿。
登车回到府里,天也霁晴,谢澜安才过影壁,山伯快步迎过来笑道:“娘子快看谁回来了!”
谢澜安眸光微亮。
随即她便见一道文雅流秀的身影绕出影壁,含笑走到她面前。
“含灵。”
“乐山?”谢澜安着实愣了一下。
她有些讶然地看着文良玉,“你何时回来的,上次的书信上怎么没提?”
文良玉肩上的包袱还没摘,带着些风尘气。他挠了挠头,又是笑又是觑着她,轻声细语地说:
“其实还有件事瞒了你,你可别生气——我已经考中了东平的郡试,这次回京也是要参加大考的。”
东平文氏因琴痴文良玉一人而兴,却也不入二流世家之列。
谢澜安闻言动了下眉梢。
她耳目广布,却不至于监督朋友,这可真有些出乎她意料。
半晌,谢澜安笑哼一声:“你瞒得紧啊。”
“你知道的,我痴心琴道,于经世文章差了一层,如果提前告诉你却考不上,就太丢脸了。”文良玉莞尔,“好在最后挂着榜尾中了。含灵倡议的新法,我当然要以身襄盛举。”
说完文良玉话风一转,“我才听说了胤郎君去灵璧的事,含灵,胤郎君真是好本事,又考举人,又能上阵杀敌。他快回来了吧?”
谢澜安想起了胤奚最初和文良玉同住幽篁馆的情形,那时的胤奚与她说一句话、借一本书、泡一杯茶,都要惶然守礼。
谢澜安唇边露出一点笑,既然小郎君能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成长得允文允武,她对他的能力便没有半点怀疑。
“嗯,快了。”
在屋里打卦的百里归月身披夹棉褂子,看着小榻上的三枚铜钱,轻轻松开了眉心。
上坎下乾,需卦。
以刚逢险,待变出锋,中上,吉。
看来五日后的三甲之争,她这位对手必能归位了。
有朋自远方回,晚上厨房备了一桌菜,谢澜安与文良玉二人对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