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韩非子讲座视频 > 第九章 治奸之术洞察和防范奸邪(第2页)

第九章 治奸之术洞察和防范奸邪(第2页)

(6)公私不分。占公一时之利,得之眼前之便利。

(7)泄密谣言。泄密显示不忠;谣言影响团结。

(8)身心不一。身在曹营心在汉,乱众人之心。

(9)阳奉阴为。不言实事,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10)有令不行。适则行,不适而拖,拖而不行。

(11)结党营私。打击团队士气,组建小团体,打击积极分子,分裂组织。

(12)自私自利。推脱责任,窃取他人功绩,拒绝分享有利信息,经验知识,技巧。

企业禁止奸邪,一方面要预防,另一方面要榜样激励。群体中的每位成员都有学习性,公司可以将优秀的员工树立成榜样,让员工向他们学习。虽然这个办法有些陈旧,但实用性很强。就像一个坏员工可以让大家学坏一样,一位优秀的榜样也可以改善员工的工作风气。

最后要强调的是,管理者要多花点时间了解员工,在真正了解员工后,就不会那么轻易地做出判断,草率地将之归入某类人,或是无根无据地对他下结论,也不会过早地辞退员工。

清除像社鼠猛狗一样的奸臣

故人臣执柄擅禁,明为己者必利,不为己者必害,亦猛狗也。故左右为社鼠,用事者为猛狗,则术不行矣。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所以臣子掌握权势,操纵法令,向人表明:为他卖力的人必有好处,不为他卖力的人必有祸患。这也就是猛狗。所以左右近侍像社鼠,掌权的大臣像猛狗,治国的法术就行不通了。

奸臣乱法,是中国传统社会屡禁不止的政治文化现象。一个千古慨叹是:为什么奉公守法的忠臣反而见黜被诛,而违法乱纪的奸佞却一路扶摇?何以尚忠臣而忠臣弥少,蔑奸臣而奸臣弥多?

韩非子在《八奸》篇中指出了臣下得以实现奸谋的八种途径,一曰同床,二曰在旁,三曰父兄,四曰养殃,五曰民萌,六曰流行,七曰威强,八曰四方。这些都是一些奸滑的手段,这些说法虽不尽准确,但有些确实毫厘不爽。古往今来,忠臣永远斗不过奸臣,忠臣真的是太生硬、太不够圆滑了。韩非子对此感叹道:法术之士怀有治国的策略,想使大国的君主明察起来,大臣却像猛狗一样迎上去乱咬,这也就是君主被蒙蔽和挟持,而法术之士不能受到重用的原因所在。

宝刀未老,廉颇报国无门,客死异乡;天纵英才,李牧无罪被斩,万古遗恨。廉颇不用,李牧屈死,只因为奸臣郭开,奸臣误国,罪恶滔天。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讲了故事:春秋五霸的头一号人物齐桓公问管仲,治理国家,最害怕什么呀?管仲告诉他,最怕社鼠。社鼠是什么鼠,这么厉害?社,是古代的祭祀的场所,有很多冷猪头、冷馒头,装修也不错。可惜,社里面的老鼠也多——社鼠。这帮老鼠很难对付:用火烧,很可能把社里的木梁也烧了;用水淹,又怕把墙上涂的东西泡坏了。所以臣子掌握权势,操纵法令,向人表明:为他卖力的人必有好处,不为他卖力的人必有祸患。这也就是猛狗。大臣既像猛狗一样迫害法术之士,左右近侍又像社鼠一样刺探君主内情,而君主却不能察觉。这样,君主怎能不受蒙骗,国家怎能不衰亡呢?

桓公问管仲曰:治国何患?对曰:最苦社鼠。……今人君左右,……蔽恶以欺于君,不诛则乱法,诛之则人主危。据而有之,此亦社鼠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韩非子借用“猛狗”和“社鼠”来比喻君主身边枉法乱政、妒贤嫉能的权臣和作威作福、欺上瞒下的近侍,并指出有了这样一群奸侫之人,则有道之士必定无法接近君主,君主受到蒙敝,那么国家也就危险了。韩非子主张:“猛狗”和“社鼠”一类的人危害性很大,是国家的祸患,应该把他们清除,这样国家才能治理好。

自古以来,很多英雄豪杰,贤士大夫,他们天不怕,地不怕,可就是怕人类中的“社鼠”和“猛狗”。不用说,一个机构、一个企业里要是有几个“社鼠”和“猛狗”,估计就要“一颗鼠屎弄坏一锅粥”了,有能力的人也会被“猛狗”咬得遍体鳞伤。这样的机构、企业又怎能不陷入混乱呢,又何谈发展呢?

一位公司的总监这样感叹说:“我的老板只能听好话,喜欢拍马屁的人,对直言仗义的人反而看不顺眼,致使身边形成了很多所谓的奸臣,一天到晚不干活,挖空心思算计别人,打小报告,造谣中伤。老板不但不保护直言者,反而将经理人的直言直接告诉造谣者,造成不必要的内部矛盾,使敢于说话者受到攻击,一批一批的优秀人才就这样被挤走了,结果使企业、个人都受到极大的伤害。”

朝里奸臣得宠,忠良受害,闹得国家贫穷交加,百姓怨声载道。企业有奸臣,不也是如此吗?

无论是跨国企业还是本土企业,我们总能碰到一些职场“奸臣”。一位被人称呼为“李总”的公司副总裁就是这么个职场坏人。他几乎具备了历史上那些奸臣所有的禀性:对上拍马逢迎,对别的同事或下级采取的不是拉拢就是拼命排挤。尽管这位李总在工作能力上得到大家的“正面评价”至多是“口才好,很会作秀”,但那么多年来,凭着他国营单位出身的“阶级斗争”背景(事实上他从不提这个背景,他总是把在合资公司工作的经历说成是世界500强企业的),他依然稳稳地坐好了副总裁的位置,而且“帮派”成员还愈来愈多。

这位“李总”所在的公司,与大多数内资企业一样,老板也属于从战略到针头线脑什么都要管的人。如果是按真正的权力来说,“李总”远不如同是奸臣的魏忠贤或是和珅。因为企业的部门大多习惯了向老板直接汇报,而且绝大多数的报告也是要老板签字才会生效。

“李总”尽管手中并无实权,但他却是这个公司整个灰色组织的大头目。他在这个组织上所花费的精力远超过正常的工作,并且显示出了杰出的影响力才能。首先是他影响到了人力资源部门,尽管每个人的招聘还是都需要老板点头,但他把握了前面的一关,并且让每个人都知道了之所以能进来,都是他举荐有功。

招聘本身就是一个职场的暗喻,它意味着谁招聘就是谁的人。通过人员进出的新陈代谢,“李总”逐步提高了在整个公司的影响力。对于原先的老员工,只要是老板身边的人,他采取的策略就是拉拢,这和历史上所有的奸臣都要拉拢皇帝身边的太监的实质是一样的。“帮派”对于提高执行力也的确是有好处的,但仅限于这个灰色组织的内部,对于别的异己分子,就是排挤和抗拒的斗争了。“李总”总能在这种不断壮大帮派的过程中获得职场斗争的快感,这也是另一种权力欲得到满足的体现,这种满足甚至会越来越增强他斗争的正义感。

现在我们换个角度思考:老板是否需要这样的“奸臣”呢?对这样的职场帮派,哪怕初期是阴暗的,但老板也总能觉察出它们的存在。问题在于,老板也有自己的权衡,尽管奸臣会把一些人才排挤出局,但它们总能团结到更多的人。中国的历史早就教会了老板们“御下之术”。你不是奸臣吗?我就再培养些和你作对的忠臣。老板总是陶醉在那种冷眼旁观职场斗争的游戏里,就像猫看着两只自己打斗的老鼠。

究竟是皇帝被奸臣利用,还是皇帝在利用奸臣?昏君奸臣,通常都不会有好下场。

但是,老板别忘了,“忠臣”总是斗不过“奸臣”。忠臣们总是鄙视奸臣们的那些做法,总觉得暗地使坏、打小报告、背后拆台不是君子所为,他们还总妄想通过忠于职守来息事宁人。但他们这样的心平气和哪里抵得过充满着战斗感的“李总”们呢?奸臣早已尝到斗争的甜头,几乎把这种甜头当作了一种快感,在一次次地蹂躏对手,一次次地排挤异己分子的过程中,他们已经把“杀死”对手当作了一种职场最大的成就。

但是老板们恰恰忘记了这些斗争花的是自己的成本,他不仅要为他们的薪水买单,为他们密谋干死另一方的帮派聚会的酒水买单,更要为公司里的沟通成本买单。

治企如治国。对于企业来说,韩非子的忠告有着更广泛的意义。企业老板要睁大眼睛,看清楚身边是否有一些特殊人物,倚仗对企业开创的功劳,倚仗老板的信任,倚仗着与老板的特殊关系,自己素质有限,不思进取,甚至拉帮结派,牟取私利;对于外聘的优秀职业经理人则深感受到威胁,极尽排斥之能;工作上设置各种障碍,不予配合,煽动员工抵制变革,在领导面前造谣离间,必让新聘经理人离职而后快。

这些人是企业的“社鼠”与“猛狗”,如果有这类人存在,企业老板就必须坚决给以清除。这个问题不解决,企业要想做大做强,永远只是一场春梦。

看清远离阿谀奉承之人

凡奸臣皆欲顺人主之心以取亲幸之势者也。是以主有所善,臣从而誉之;主有所憎,臣因而毁之。

——《韩非子·奸劫弑臣》

故曰:谄谀之臣,唯圣王知之,而乱主近之,故至身死国亡。

——《韩非子·说疑》

所有奸臣都是想顺从君主的心意来取得亲近宠爱地位的。因此,君主喜欢的,奸臣就跟着吹捧;君主憎恨的,奸臣就跟着诋毁。

所以说:阿谀奉承的臣子,只有圣明君主才能识别,而昏君乱主却去亲近他们,因而落到身死国亡的地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