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活着好好珍惜 > 第2章 挫折是收获的源泉(第1页)

第2章 挫折是收获的源泉(第1页)

人生是立体的雕塑,不是平面的彩图。只有如意,没有失意,人生也就苍白。战胜失意就是为了如意,要如意就必须冲破失意的樊篱。

勇敢地面对人生的困难

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的寿命可达70岁。但是如果想要活那么久,它就必须在40岁时做出困难却重要的抉择。

当老鹰活到40岁时,它的爪子开始老化,不能够牢牢地抓住猎物;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能碰到它的胸膛;它的翅膀也会变得十分沉重,因为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使它在飞翔的时候十分吃力。在这个时候,它只有两种选择:等死,或者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过程来蜕变和更新,以便继续活下去。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需要经过150天的漫长锤炼,而且必须很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的顶端筑巢,然后停留在那里不能飞翔。

首先,它要做的是用它的喙不断地击打岩石,直到旧喙完全脱落,然后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静静地等候新的喙长出来。之后,还要经历更为痛苦的过程:用新长出的喙把旧指甲一根一根地拔出来,当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它们再把旧的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等待5个月后长出新的羽毛。

这时候,老鹰才能重新开始飞翔,从此可以再过30年的岁月!

对于老鹰来说,这无疑是一段痛苦的经历,但正是因为不愿在安逸中死去,正是对30年新生岁月的向往,正是对脱胎换骨后得以重新翱翔于天际的憧憬,燃起了它心中的勇气和决心。要想延长自己的生命,获得重生的机会,它选择了经受几个月的痛苦,我们不得不为老鹰的这种勇于改变自己的勇气所折服。

放眼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面对癌症,是草草地结束自己的生命以免受肉体和精神的折磨,还是积极地治疗,创造生命的奇迹?陷入困境,是听天由命,等待命运的宣判,还是放手一搏,冒险寻求可能的转机?工作平淡无奇,碌碌无为,是安于现状,享受现有的安逸,还是勇于改变,寻求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2004年2月28日,清华大学主楼报告厅里,举行了一个规模不大但非常特别的英文新书《从小脚女人到奥运会冠军》首发仪式。这本由北京出版社出版的英文专著的作者,就是我们过去熟悉的“乒坛皇后”邓亚萍。

曾经18次夺得过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冠军的世界女子乒坛顶尖选手邓亚萍,在夺得1997年英国曼彻斯特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团体、单打和双打3块金牌后,选择了退役。这一年,她迈入了清华大学的校门,开始了全新的生活。从清华大学本科毕业后,邓亚萍到英国诺丁汉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之后又被英国剑桥大学录取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

退役之时,凭借她在乒坛的辉煌成就,她可以轻松地获得一个管理职务,或是教练的席位,但她放弃了这种生活,而是向一个全新的领域发起了挑战。邓亚萍说:“临近退役时,我便开始设计自己将来的路,有人认为运动员只能在自己熟悉的运动项目中继续工作,而我就是要证明:运动员不仅能够打好比赛,同时也能做好其他事情。哪天我不当运动员了,我的新起点也就开始了。”

短短的7年多时间,这位曾经在乒坛充满霸气的女中英杰,在她的转型期,用当年夺取世界冠军的毅力和决心,在另一个领域开拓了被专家们称为“第二个奇迹”的全新局面。从运动员到清华学子,再到剑桥博士的成功转型,她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

刚到清华大学外语系报到时,指导老师让她一次写完26个英文字母时,她还只能试试。因为她从5岁开始进行乒乓球训练,10多岁入选到国家队,一直到24岁退役,几乎没有什么学习基础。她回忆说:“上课时老师的讲述对我而言无异于天书,我只能尽力一字不漏地听着、记着,回到宿舍,再一点点翻字典,一点点硬啃硬记。我给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一切从零开始,坚持3个第一:从课本第一页学起,从第一个字母、第一个单词背起;一天必须保证1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每天5点准时起床,读音标、背单词、练听力,直到正式上课;晚上整理讲义,温习功课,直到深夜12点。”正是凭借着这种不懈的努力和顽强的意志,她出色地完成了在清华的学业。本科毕业后,邓亚萍将自己5000多字的英文毕业论文送给萨马兰奇,萨马兰奇将这份论文存放到国际奥委会博物馆,他认为这是一个中国运动员成长的最有价值的纪念。

此后,她在国外的求学更为艰苦。在诺丁汉大学上课的过程中,邓亚萍总是抓住一切机会抢着发言。老师开玩笑说从她学习的劲头可以看得出她是一个世界冠军。为了完成论文,她每周都要自己开车到不同城市的图书馆去查找资料。一年后,邓亚萍面对严格的考官,用英语宣读了3万5千字的论文—《从小脚女人到奥运冠军》,以翔实生动的材料和清晰有力的论点论述了中国妇女及中国妇女体育的巨大发展和变化。临场考官的一致结论是:无条件一次通过!2002年12月22日,她如愿获得硕士学位。萨马兰奇先生称赞她“拥有了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

“有人可能觉得我这是自讨苦吃,甚至有人说你的荣誉多得一大把,不攻读什么学位,后半生照样可以过得不错,即使读学位也不必那么辛苦,甚至不妨找个‘枪手’代笔写论文。但我读书上大学可不是为了‘镀金’,我上学只是要圆自己的读书之梦。我从自己与外国朋友交往中深切感受到知识缺乏、交流不畅。尽管基础差,我不想投机取巧走捷径!”

现在,她在剑桥的博士学业也早已经攻读完,谈到学业,邓亚萍说:“难啊,真是太难了,感觉压力很大。一天到晚就是绷着,所以感觉特别辛苦。但我要感谢当学生的这段经历,因为它让我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找到了自己新的价值。如果亚运会、世乒赛和奥运会的冠军是我乒乓球生涯的三大满贯,那么在清华获得学士学位、诺丁汉大学硕士毕业和取得剑桥博士,就是我要完成的另一项大满贯。”

丧失,是人生征途中一段艰难的历程,面对丧失我们要从容,相信艰难过后就是胜利;蜕变,是成长道路上必经的风雨,你要坚信,蜕变过后将是辉煌的新生。

老鹰会为了继续生存而击碎它的喙,啄掉它的指甲,再拔光它的羽毛,经过一番痛苦的历练重获新生,人生也是如此,每一次丧失都意味着一次蜕变。

丧失是成长和收获的源泉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朱迪·福斯特曾说:“我们以丧失开始人生。”是的,我们被抛出温暖的子宫,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我们失去了绝对安全的庇护,但从此开始了人生新的征程。在生活的漫长道路中,我们失去了很多所爱的人和事物,也得到了人生的感悟和收获。丧失,的确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它并不可怕,它是我们为生活付出的沉重代价,但它也是我们成长和收获的源泉。

犹如航行在大海上的船,虽然由于风暴的摧残,一个个变得伤痕累累,丧失原先的完整,但风暴过后,它们修补了伤口,依然在广阔无垠的大海上破浪前进,甚至比以前变得更加顽强,更加牢固。

英国劳埃德保险公司曾从拍卖市场买下一艘船,这艘船1894年下水,在大西洋上曾138次遭遇冰山,116次触礁,13次起火,207次被风暴扭断桅杆,然而它从没有沉没过。劳埃德保险公司基于它不可思议的经历及在保费方面带来的可观收益,最后决定把它从荷兰买回来捐给国家。现在这艘船就停泊在英国萨伦港的国家船舶博物馆里。

不过,使这艘船名扬天下的却是一名来此观光的律师。当时,他刚打输了一场官司,委托人也于不久前自杀了。尽管这不是他的第一次辩护失败,也不是他遇到的第一例自杀事件,然而,每当遇到这样的事情,他总有一种深深的负罪感。他不知该怎样安慰这些在生意场上遭受了不幸的人。

当他在萨伦船舶博物馆看到这艘船时,忽然有了一种想法,为什么不让他们来参观参观这艘船呢?于是,他就把这艘船的历史抄下来,和这艘船的照片一起挂在了他的律师事务所里,每当商界的委托人请他辩护,无论输赢,他都建议他们去看看这艘船。它使我们知道:在大海上航行的船没有一个是不带伤的。

所以我们应该认清一个道理,人生是一个不断争取,不断丧失的过程。我们长大了,世界就不再视我们为孩子。我们再长大,就会面对分离,失去父母,失去爱人,直到最后失去自己。与之相比失去金钱或一次失败,实在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我们不知是否有更高的目的隐藏在一切的背后,我们只能相信,这一切乃是必要的。

据说,孕妇在流产之后会感觉到孩子仍然生存,有些人失去手臂还会感觉到它在痒。但如果心灵固着于此,我们就会进入一种偶像化的境地,因此失去了生命的一切活力。

佛经言:“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失去是一种痛苦,但更多的是为迎接新生。失去春天的葱绿,却能收获丰硕的金秋;失去阳光的灿烂,却能收获雨露的甘甜……

在生活的漫长道路中,我们失去了很多所爱的人和事物,也得到了人生的感悟和收获。丧失,的确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它并不可怕,我们为生活付出的沉重代价,正是我们成长和收获的源泉。

正视人生必要的丧失

人生在世,需要珍惜别人,同时也需珍爱自己。人生在世,会有许许多多的希冀、期盼与梦想。然而,有许多的时候,不会成为令人陶醉的现实。

希望大路平坦笔直,却常有蜿蜒和崎岖。希望播种后能五谷丰登,却常有虫灾、冰雹和暴雨。

人生恰似一辆载重大卡车,由如意和失意两个车轮支撑,只有一个轮子,这车就不能前行。失意像深秋里带寒意的风,虽不如春风和煦,不如夏日炽热,却能把果实吹红。失意似磨石,虽能把人的灵魂磨痛,甚至要滴血,却会让人丰富自己的生命,不至于“残疾”低能。

有这样一则故事,说的是风浪中,船沉了,唯一一位幸存者被风浪冲到了一座荒岛上,每天,这位幸存者都翘首以待,希望有船来将他救出。然而,他盼到“花儿都谢了”,还是没有船来。为了活下去,他就辛辛苦苦地弄来了一些树木枝叶给自己搭建了一个“家”,每天,他默默地向上帝祈祷着。然而,不幸的事发生了。一天当他外出寻找食物时,一场大火顷刻间把他的“家”化为了灰烬,他眼睁睁地看着滚滚浓烟消散在空中,悲痛交加,眼中充满了绝望。

第二天一大早,当他还在痛苦中煎熬时,风浪拍打船体的声音惊醒了他—一只大船正向他驶来。他得救了。“你们是怎么知道我在这里的?”他问。“我们看见了你燃放的烟火信号。”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感悟:人的一生,总在得失之间,在失去的同时,也往往会另有所得,只有认清了这一点,才不至于因为失去而后悔,从而让生活变得更快乐一些。

生活中,人们都是喜欢得,不喜欢失,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句话说:失之桑榆,收之东隅。

可见,只要正视人生必要的丧失,月亮即使有缺,也依然皎洁;人生即使有憾,也依然美丽。那么,如何正视人生必要的丧失呢?

对于得失,我们的态度要坦然。所谓坦然,就是生活所赐予你的,要好好珍惜,不属于你的,就不要自寻烦恼。得而可喜,喜而不狂;失而不忧,忧而不虑。该得则得,当舍则舍,才能坦然地面对得与失,找到生活的意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