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小糊涂大智慧38价格表 > 第一章 有一种智慧叫糊涂(第1页)

第一章 有一种智慧叫糊涂(第1页)

糊涂其实是一种智慧,是一种生活的方式。人不是神,谁又能完全驾驭这个世界?所以,人是有局限的,因而人在某些场合就必须放弃自己的明白,顺其自然,装装糊涂。提起“糊涂”两字,你是否想到了郑板桥的一句名言:“难得糊涂”。短短四字言简意赅,但它却道出了糊涂生活的大智慧。

从小糊涂中提炼大智慧

糊涂锦言

聪明人总爱装糊涂,因为糊涂能够体现智慧。有很多场合,常常会出现意外事件,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就会发生难以承受的后果。这时不妨糊涂一下,顺水推舟或许就能挽回看似无法挽回的局面。

糊涂不是无智,相反它是人类隐藏着的智慧。糊涂不是无能,相反它是人类一种未曾被启动的潜能。做人要学会糊涂,郑板桥曾道,难得糊涂。但难得糊涂的郑板桥,其实是个明白人。他看破官场的腐败肮脏,辞官回乡,写诗作画为生,潇洒人生,以怪驰名。能看破,但就是不说出来或做出来,这是一种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智慧。

我国清代的大学者纪晓岚见多识广,机敏善辩,尤其是他那“铁嘴”一张,无人能对。相传纪晓岚在编《四库全书》时,由于天气炎热,纪晓岚就光着上身,盘了辫子,伏案观书,凑巧,这时乾隆皇帝步入编书馆,纪晓岚知道这样见皇上乃大不敬,可是再穿衣服已经来不及了,于是赶忙躲到了桌子下面,用帷幕遮住身子。乾隆假装没看到他,吩咐大家不必拘礼,各自继续工作,自己则坐在纪晓岚的位子上,一声不吭。

纪晓岚在桌子下面躲了许久,此时汗流浃背,很是难受,见外面没有了什么声响,就把帷幕掀开一角,问道:“老头子走了么?”抬头一看,乾隆正瞪着他,严肃地说道:“纪晓岚不得无礼。”这一下,纪晓岚吓得两腿发软,连忙从桌子底下爬了出来,磕头请罪:“微臣该死!”乾隆道:“别的尚可原谅,称我‘老头子’可原谅不得。这‘老头子’你言之有说即生,言之无说即死。”

旁人听了都替纪晓岚捏了一把冷汗。纪晓岚站起来,略略思索,不慌不忙,微笑着答道:“有,有,有!且听我说,皇帝人称万岁,此谓之‘老’;皇帝乃兆民之首,此称为‘头’;皇帝即是天子,这就是‘子’,故皇帝被人称为‘老头子’。”乾隆听罢,笑道:“好!好!好!你真可谓淳于髡再生,曹子建转世,朕恕你无罪。”

纪晓岚将计就计,利用自己的学识和机智不但挽回了局面,而且还博得了乾隆皇帝的喜悦。此乃真正糊涂中所蕴含的大智慧。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遭遇这样或那样的危险,只要你保持镇定,控制好情绪,糊涂面对,就有可能化险为夷。这里再给大家讲一个有关张作霖装糊涂的故事。

张作霖是民国时期的大军阀,但他强烈主张抵御日本侵略,这一点深得人心。

有一次张作霖出席名流集会。席间,有几位日本浪人突然声称,久闻张大帅文武双全,请即席赏幅字画。张作霖明知这是故意刁难,但在大庭广众之下,“盛情”难却,就满口答应,吩咐笔墨侍候。他潇洒地踱到桌案前,在满幅宣纸上,大笔一挥写就了一个“虎”字,然后得意地写上落款“张作霖手黑”,钤上朱印,踌躇满志地掷笔而起。那几个日本浪人面对题字,一时像丈二和尚一样,摸不着头脑,面面相觑。

机敏的随侍秘书一眼发现了纰漏,“手墨”怎么成了“手黑”?他连忙贴近张作霖身边低语道:“大帅,您写的‘墨”字下面少了个‘土’,‘手墨’变成了‘手黑’。”张作霖一瞧,不由得一愣,怎么把“墨”字写成“黑”了。如果当众更正,岂不大丢面子?

张作霖眉梢一动,故意装糊涂地呵斥秘书道:“我还不晓得这‘墨’字下面有个‘土’?因为这是日本人索要的东西,就是不能带‘土’。这就叫做‘寸土不让’嘛!”语音刚落,满堂喝彩。那几个日本浪人这才领悟到张作霖不好惹,他们越想越没趣,只好悻悻退场了。

糊涂是一种大智慧,是一种能给自己一个假面,又不怕丢失自己的艺术。张作霖在自己写错字的情况下,并没有乱了阵脚,而是将错就错,巧妙地暗示大家他把“墨”写成“黑”,不是因为自己不会写,而是因为对于日本的侵略寸土不让。这样一来,本来已经出错的张作霖揣着明白装糊涂,不但避免了尴尬,反而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

糊涂比聪明更显智慧

糊涂锦言

糊涂智慧可以成就大事业,能经受时间考验;聪明只能带来一时的成功,总有机关算尽的时候。当然,聪明不是错,更不是罪,关键是要用好自己的聪明,把聪明转化为智慧。这样,才能为自己的人生锦上添花,而不会让它成为美丽的泡沫。

大凡立身处世,是最需要聪明和智慧的,但聪明与智慧有时候却依赖糊涂才得以体现。郑板桥说:“聪明有大小之分,糊涂有真假之分,所谓小聪明大糊涂是真糊涂假智慧。而大聪明小糊涂乃假糊涂真智慧。所谓做人难得糊涂,正是大智慧隐藏于难得的糊涂之中。”

从理论上讲,一个人的智商高出普通人的正常值,这样的人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聪明人。然而,顺着这个逻辑,我们会发现很多成功的人物并不绝顶聪明,相反,他们可能还曾是有些笨。有个统计数字显示,成功的人物中最多只有不超过10%的人智商超群,其余90%的智商绝对只是普通人水平。但是,他们成功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成功的人物更重视智慧。

生活中,聪明与智慧实在是两回事,聪明是一种先天的东西,总令人感到聪明人的光辉,但往往这种表面的光芒,不能令聪明人成功,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很多被认为聪明的人往往一事无成。

而智慧就不同了,有智慧的人未必聪明,如寓言塞翁失马中的塞翁,愚公移山中的愚公,他们眼里看见的不是即时的利益,而是日后的好处,因为日后的大利,他们肯去吃眼前的苦。这样的人肯定不是聪明人,但他却是一个有智慧的人。

美国总统威尔逊小时候比较木讷,镇上很多人都喜欢和他开玩笑,或者戏弄他。一天,他的一个同学一手拿着一美元,一手拿着五美分,问小威尔逊会选择拿哪一个。

威尔逊回答:“我要五美分。”

“哈哈,他放着一美元不要,却要五美分。”同伴们哈哈大笑,四处传说着这个笑话。

许多人不信小威尔逊竟有这么傻,纷纷拿着钱来试。然而屡试不爽,每次小威尔逊都回答“我要五美分。”整个学校都传遍了这个笑话,每天都有人用同样的方法愚弄他,然后笑呵呵地走开。

终于,他的老师有一天忍不住了,当面询问小威尔逊:“难道你连一美元和五美分都分不清大小吗?”

“我当然知道。可是,我如果要了一美元的话,就没人愿意再来试了,我以后就连五美分也赚不到了。”

你看,威尔逊只是不愿把心思放在贪图小利的小聪明上,而只着眼于智慧。生活中,智慧和聪明就像主人和仆人的关系。主人没有仆人的协助不行,会显得非常笨拙狼狈,缺乏效率。但再聪明的仆人都还是仆人,他不可能是主人。仆人需要主人的方向,没有主人的仆人,等于失去了用处。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实践去把聪明转变成智慧,在智慧的基础上行动,从而能够事半功倍。

聪明之人,难得糊涂

糊涂锦言

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一时会难于处理、难于解决的矛盾和冲突,人们可以借助于“糊涂”,有意识地拖延时间,缓和矛盾、化解冲突,以便利用最佳时机解决问题。因此,这种“糊涂”实际上就是“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是一种少有的谨慎,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专注于某项重要的工作,是一种为以后取得胜利的策略。

“难得糊涂”,表面上看是糊涂,其实是一种聪明。这里的“糊涂”,并不是真糊涂,而是假糊涂,嘴里说的是“糊涂话”,脸上反映的是“糊涂的表情”,做的却是“明白事”。因此,这种“糊涂”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智慧,是精明的另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适应复杂社会、复杂情景的一种高级的、巧妙的方式。

一次,英国首相丘吉尔和夫人克莱门蒂娜一同出席某要人举行的晚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