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鼓励合作,增强凝聚力
朕今志在君臣上下,各尽至公,共相切磋,以成其理。——《贞观政要·求谏第四》
歌德说过:“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
的。合群永远是一切善于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对于管理者来说,要想达到组织的
和谐管理,就要协调好员工之间的关系,鼓励合作。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善于鼓励大臣们团结合作的皇帝。李唐王朝是在战火中推翻隋朝建立的,在唐太宗当时的政权中,存在着各种政治力量。唐太宗顺应了历史前进的要求,平衡了各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协调其间的冲突,鼓励大家团结一致为建设国家出力。维持了良好的相互关系。全国上下都有着为国家着想的积极意识:皇帝为民担忧,励精图治,崇尚
◎唐太宗和自己的反对者魏徵论证。他善于鼓动节俭;各级官僚都致力于政权建设,各方力量,进行合作。正是他凝聚了各方的力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尤其是君臣之量,才在隋朝的废墟上建立了唐王朝。间维持着一种同心协力、励精图治的
127
贞观政要
良好关系。这一时期的政权结构中,有一个各取所长、各尽所能、团结合作的宰相班子,为推动“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和维护这种良好的政治局面提供了保证。
纵观贞观一朝,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个颇具民主意识的帝王,他并非唯我独尊地发号施令,也不目空一切地独断专行,而是集思广益、求才若渴。
如,贞观二年(628年),唐太宗对房玄龄、杜如晦说:“你们身为仆射,应当为我分忧,协助我操劳国事,要耳听得远,眼看得宽,寻求察访贤明有智慧的人。近来听说你们收到诉讼的案例,每天有数百个。这样,审阅公文的时间都没有,哪里还有时间来帮我寻找贤才呢?我现在的愿望是君臣上下各尽公心,有事相互协商切磋,以实现太平治世”
唐太宗这些话,除了鼓励大臣为国家寻找人才外,还提出了希望大家相互合作的要求。人才如能分工清晰,各人既清楚自己的责任,又能互助合作,就有利于国家的的治理。
谚语说得好:“一只山羊被狼吃掉,十只山羊把狼吓跑。”现代组织机构追求的不再是“单赢”,而是“双赢”和“多赢”。因此,组织内部的合作是取胜的关键。组织合作是一种为达到既定目标所显现出来的自愿合作和协同努力的精神。它可以调动团队成员的所有资源和才智,并且会自动地驱除所有不和谐和不公正现象,同时会给予那些诚心、大公无私的奉献者适当的回报。如果组织合作是出于自觉自愿时,它必将会产生一股强大而且持久的力量。我国航天所有的成功,“神六”的发射,正是因为有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才取得了如此大的进步,如果人与人之间不相互合作,那样就如同一盘散沙,毫无凝聚力,也经不起风雨的击打。
人与人之间的合作都是为了相互提高、相互促进而去进行的,并不是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而去做,在竞争中合作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考验,考验我们的耐心与合作意识,无论是在任何竞争中,还是比赛中,我们都要有一种合作意识,有一种团队精神,因为团结就是力量,懂得合作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嘛。
一个机构要发展得更好,每个组织机构的管理者都要能够有效地带领下级实现目标,激发、调动下属的积极性。那么,管理者如何鼓励员工合作?首先是自己要清楚合作的重要性,也要让你的部下知道合作的重要性,还有可以用奖励的方式来鼓励员
工合作。再有就是要加深对员工的了解,对其优点、长处、成绩都了然于胸,对其特长、性格要做到如数家珍。这是鼓励员工的基本前提。
在微软,每一个员工都是优秀的,而且每一个人都在不断进取中,管理者为了避免出现团队内部的恶性竞争,就在业绩评估中设立了一项重要的指标——团队合作精神。在微软,一个员工是否优秀,并不是只以个人的业绩为准,而是以一个团队内部的全部成员为参照物。一位员工,只有在个人业绩和团队精神同时优秀的情况下,他才是优秀的。这样的评估方式也是鼓励内部合作的一种表现。
微软的管理者很好地鼓励了员工的合作,这对增强组织机构的凝聚力无疑具有很多的意义。一个有凝聚力的集体,就像一个智囊,管理者在你的智囊团中,你将各个独立的人组织成小团体,你们都具有共同的强烈欲望和明确目标,并且能从日益增进的热忱、想象力和知识中获得明确的利益。团队合作的情形和智囊团的合作形态很类似,但却有重大区别。由于团队中的成员未必都具有相同的强烈欲望和明确目标,所以,作为管理者的你,必须更努力于使团队成员不断地为工作奉献。同时,你也应该要求自己,不断地为成员做出奉献并发掘他们的欲望,给他们以适当的回报。
可见,团队合作与智囊团原则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针对的是一个组织的全体成员,出发点在于调动团队成员中各方的努力,但这些努力未必都具有明确目标和相互和谐;而后者针对的则是直接参与咨询、决策和领导的少数智囊团成员,并以这些成员之间的明确目标、以及相互和谐为重要因素。出发点在于充分激发全体成员的智慧,并将这种智慧汇集成一股实现目标的合力。
虽然团队合作会产生力量,但这种力量的凝聚只是一时的现象还是具有永久性,这就必须视激发合作的动机而定了。若成员之间的合作是以自愿性的动机为基础时,那么,在此动机消失之前,团队合作必然会产生持久性的力量。
真正的团队合作必须以别人“心甘情愿与你合作”作为基础,而你也应该表现出你的合作动机,并对合作关系的任何变化抱着警觉的态度。团队合作是一种永无止境的过程,虽然合作的成败取决于各成员的态度,但是,维系成员之间的合作关系却是你责无旁贷的工作。如何激发团队的合作精神
管理者最困难的工作,是让他的部属及员工凝聚于向心力,互相合作。能够做到这一点,必定是同行中的佼佼者。深得人心的管理者,都了解并且能够激励部属,为
129
贞观政要
完成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能够把别人的心结合在一起,就能成为管理者。那么,如何激发团队的合作精神呢?
要想激发团队的合作精神,前提条件是要先组织一个好的团队。好的团队决不是随随便便凑合在一起的乌合之众,而是为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按照必备的条件,经过严格的挑选而组织起来的精干的团体。所以,确定团队成员的特质,组织一个好的团队,乃是激发团队合作精神的关键和起点。
团队成员的特质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忠诚、能力、积极的态度、多做一点点的精神、信心、意志力。只要做到以上这些,并适时加以鼓励,团队的合作精神就一定能激发出来!
合理授权,激发责任心
贞观十九年,太宗将亲征高丽,命玄龄留守京师,委以重任。——《贞观政要·征伐第三十五》
在时间就是效率的时代,管理者的合理授权成了管理的重要内容。所谓授权,并非意味着使其他人权力更大。相反,授权使我们所在的机构更加高效。授权的目的在于创造一种更能提高执行能力,更好地激发出大家的责任心来。但授权首先要信任对方的能力和人品,方可授权。
纵观中国历代帝王,唐太宗可以说是出类拔萃的,也是一位千年称颂的好皇帝。对人才的信任、尊重和培养是唐太宗成功兴国的首要策略。如,贞观十九年(645年),李世民亲征高丽,停留在洛阳。临行,命宰相房玄龄留守长安,全权处理国务。
而这之中还出现了一个小故事,有个官员声称要向皇帝举报,房玄龄问他告谁,那人回答到:“正是你!”房玄龄不敢隐瞒,立即派人用驿马送他去洛阳。李世民听说有人告密,就令武士持大刀站在
131
贞观政要
前面;然后引见来人,问他:“你告谁?”那人道:“房玄龄!”李世民道:“果真如此,推出去腰斩!”并对房玄龄下诏说:“你太不自信了,以后如有类似情况,自行处理!”
也许这个问题会让大家疑惑,“这不是纵容吗”,其实我们反过来想,每个人都会有反对者,如果我们不信任下属,而重视他人的反对言论,那么下属如何才能积极工作呢?不信任就不能充分授权,不充分授权,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明哲保身,敷衍了事”,最终是降低管理效率,或许我们可以从贞观盛世来理解太宗的信任和授权的人才管理思想——不是时时刻刻的监督,而是无处不在的信任和积极有效的授权!
而授权也并非要使管理者丧失权力,而是建立一种新机制以使每个人、包括上司在内更好地获取权力。管理者的事情千头万绪,如果机构里什么事务都等他来安排的话,这工作就别干了,因为。等安排完,也该吃午饭了。因此这就涉及了合理授权的话题。
一个成熟的机构的管理者必定不是事必亲躬的人,他懂得放权,也懂得培养下属如何接管自己的事务。在这方面,比尔盖茨就是一个非常善于授权的人。
比尔·盖茨每年会“闭关”两次,凝神思考软件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