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家的事情元初不清楚,也不关注,她一直让系统盯着呢,这种程度的事情都不值当的让系统跟她讲。毕竟对她没有实质性的影响。
她在工作中一步一步展露自已的学习能力和研究天赋,在车间实践一个多月之后,元初写出了一份《观察报告》,详细的讲述了她这一个月的实践中发现的一些细节问题,将这些小问题解决之后,可以提高现有产品的合格率和性能,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产效率。
这些都是微改善。她在工作的时候也会和工作伙伴交流到。
但她现在毕竟人微言轻,这些事情还是需要李爱国和谢渊出面给职工们讲述更为有效。
谢渊看着这份《观察报告》,感到十分欣慰和庆幸。
庆幸他们没有错过这个好苗子,欣慰这孩子果然是爱岗敬业的好同志!
他看完以后递给了李爱国,“老李,你也看一下。咱们小郑同志一出手就不同凡响。”
李爱国接过报告看了又看,大巴掌一拍,说道:“我这就布置下去,咱们开几节课,给大家好好讲一讲。小郑,你来讲。到时候我和老谢也跟大家一起学习。”
他自已就是个实践高手,自然明白元初总结的这些问题都是存在的。他自已其实也观察到一些,只是不像元初这么系统,而且,她不但观察到了问题,还把它们全都记录、整理了下来,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这其中还包括他和谢渊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呢!
厉害了小郑!
“好。”
元初立正站好,答应的十分干脆。
该出手时就出手,她不虚的。
谢渊和李爱国还把元初的报告交给了厂长张庆斌,并对她大加赞赏。
张庆斌同志是个老革命,工作经验十分丰富,看到元初撰写的这份报告,也是眼前一亮。他还是头回遇见这种一言不发就放大招的人呢。而且她还是个新人,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勇气可嘉!
之前的同志们如果在工作中发现了问题,会提出来,但基本上没人会这样做系统的观察和总结,并且提出解决方案的。
他问谢渊:“从专业性上来讲,你觉得这位郑同志如何?”
谢渊说:“学习能力特别强,包括动手能力,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都可以,是个可造之材。可以大力培养。”
张庆斌一拍桌子:“那就培养。你之前不是提议要成立一个新型发动机研究小组吗?不要让她在车间里干了,你和小郑脱产专门做研究,加上小周和小李,老李也兼顾一下。再从咱们七二一大学毕业的学员中挑几个好苗子出来,和你们一起干。我们动力机厂一定要拿出好的发动机来!争取赶超国际水平。
还有,你们俩把她这份报告认真研究一下,确保百分百没问题了再培训职工。别到时候让职工问住了,你俩倒是没事,小郑是个新人,别让她面子上下不来。”
高考停止之后,全国各地大办七二一工人大学,他们动力机厂也办了一个,走的是把工人培养成技术员的道路,学员由各车间推荐,厂领导班子批准,学制两年,学成之后依然回到车间去。说是大学,其实就是个技术培训班,第一期一共招收了20个学生,今年刚好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