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的第二年,生意更加红火,两个人开始感觉到力不从心了。
“也许,我们两个都不是天才。”有一天,萨耶苦笑着说。
“这句话我早就想说了,可怕你泄气才没有说,”卢贝克说,“我们去请一个有能力的人一起干,如何?”
萨耶当即表示同意,可是,去哪找这么一个人呢?他们要找的,是一个能够经营上百万美元业务的总经理,而不是一个小伙计。这样的人,在这个行业中本来就很少,即使有,也早被更大更有实力的公司请走了,哪轮得到他们这样的小公司啊。
经过好长一段时间,他们都没有找到合适的人。
“我们是不是换个思路呢,到平凡的小商人中去寻找吧?”有一天,萨耶说。
这一提议马上得到了卢贝克的赞同,他们一致认为这个思路很好,因为知名的人才,是不屑于到他们这种小店来工作的,即使不惜代价请来,也未必能够长久干下去,而从平凡的小商人中物色的人,如果委以重任,他一定会尽全力报效。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萨耶发现了一个名叫路华德的小布贩子,推销手段十分高明。“虽然不知道他长得什么样,也不知他是老是少,但我几乎可以肯定,这个人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萨耶和卢贝克都感到了这一点。见面后,大出意外,原来路华德就是常到他们店里贩布的小贩子。从他的目光中,发现了一种说不出的飞扬神采,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萨耶和卢贝克开门见山:“我们想请你去做我们公司的总经理。”路华德考虑再三后,接受了邀请,出任公司业务总经理一职。他对萨耶和卢贝克深怀感恩之情,工作十分投入,很快做出卓越的成绩。在其后的10年间,他和萨耶、卢贝克三个奋力拼搏,公司业务蒸蒸日上,营业额增长600多倍。
选人用人,出身不是标准,只有能力才是唯一的标准。所以,在选人上,领导者要取消身份限制,降低门槛,唯才是用。在用人上,以贡献和能力为标准。对在工作中成绩突出,为组织或企业做出贡献的,无论固定员工还是合同制员工,还是聘用员工,也无论任何单位还是任何部门,还是任何岗位,经考察、考核,除身份外符合其他条件,具有能力的,就直接选拔到相应的岗位。只有打破身份限制,不拘一格,广选人才,唯才是用,才能推进组织或企业的发展。
德才兼备,选人应以德为首
所谓人才,应该具备两个基本素质,即高尚品德和专业才干。才,意味着学识、聪明、机灵;德,意味着正直、公道、平和、讲原则。在这两个素质中,最难辨别的是人品。不少成功的领导者反映,相对于才能,人品更加重要。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这个认识与中国的社会价值观念是一致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品德是指人的内心品质、情感和信念,是一个人内在素质、情操、修养等日常体现。它是衡量人们行为善恶的尺度,是评价人们行为是非的标准。
王永庆曾说过:“有才有德者重用,有才无德者量才适用,无才无德顺起自然,自食其力,有才无德者坚决不用。”企业选择人才,德是基础,是一切的先决条件,一个光有才能的人远远是不够的,很难想象,一个道德败坏的人身居高位能带领企业走向成功。国内外很多著名的企业在用人时都很注重“德”。
三星集团是韩国最大的垄断财团之一,它在选人用人上有一套严格的把关制度。比如,在招聘笔试时特别设置了一套心理测试题,通过应试者的心态等来考察一个人的生活态度,折射出其心理品质。
同时,它更偏重于面试,通过面试来考察一个人的品德与能力。面试中测试品德方面占的比重很大,而且三星集团每次进行面试时,前任董事长李秉哲都要亲临现场。
三星集团如此重视面试,目的是保证能录用到真正的优秀人才。
三星集团的成功秘诀在于他们选用了品德优秀的人才。这也告诉我们:一个单位、一个企业选人用人,只有把品德放在第一位,才能兴旺发达、事业有成。同样,一个人只有把品德修养放在第一位,才能创造辉煌的人生。
中国有句古话,做事先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人都做不好,难免会做坏事。无论企事业单位还是党政部门,用人都应当注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那种过分看重才能而忽视品德的做法,不利于人才的成长成材与事业的长远发展。
某公司董事长决定要找一位德才兼备的人来任总经理,但连续来应征的几个人都没有通过董事长的“考试”。这天,一位三十来岁的留美博士前来应征,董事长却通知他凌晨三点去他家考试。这位青年于是凌晨三点就去按董事长家的铃,却未见人来应门,一直到八点钟,董事长才让他进门。董事长拿出一张白纸说:“请你写一个白饭的‘白’字。”他写完了,却等不到下一题,疑惑地问:“就这样吗?”董事长静静地看着他,回答:“对!考完了!”年轻人觉得很奇怪,这是哪门子的考试啊?
第二天,董事长宣布这个年轻人通过了。他的解释:“一个这么年轻的博士,他的聪明与学问一定不是问题,所以我考其他更难的。”又接着说:“首先,我考他牺牲的精神,我要他牺牲睡眠,半夜三点钟来参加公司的应考,他做到了;我又考他的忍耐,要他空等五个小时,他也做到了;我又考他的脾气,看他是否能够不发飙,他也做到了;最后,我考他的谦虚,我只考堂堂一个博士五岁小孩都会写的字,他也肯写。一个人已有了博士学位,又有牺牲的精神、忍耐、好脾气、谦虚,这样德才兼备的人,还有什么好挑剔的呢?所以我决定任用他!”
看来,员工的道德素质是第一位的,在竞争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中,很多领导者意识到人才品德的重要性,纷纷将“德”放在人才考察的首位,把人才的“德”作为人才第一位的素质加以强调。
微软的总裁比尔·盖茨说:“我把人品排在人才所有素质的第一,超过了智慧、创新、情商、激情等,我认为一个人的人品如果有了问题,这个人就不值得一个公司去考虑雇用他。”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人人都知道,但执行起来,却走了样、变了调、串了味。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领导急于求成,想尽快改变本地区、本单位的发展现状,结果用了经济上看来有一套、道德品质却有问题的人;有的迫于压力,面对“权威人士”的招呼,不能不给面子;有的因为“感情”,对一些熟谙关系、精于公关的人,开了不该开的“绿灯”。看来,有些地方和单位不是不明白用人标准,而是无法坚持用人标准。在这方面,应该引起领导者的注意。
品德是人所有能力的导向与根基。正所谓:一颗马钉足以倾覆一个国家,一粒烟头足以毁掉一片森林。世界上一些知名企业的最终消亡,很多就是源于错误重用了品德低劣的员工。大量事实表明:品德职业素养已经成为决定组织前途、关乎全局成败的关键要素。
山西榆次某环保产业有限公司生产砖块成型机,在当地很有名。1999年,董事长王某招聘了一个叫郭某的人做公司销售部经理。郭某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很快就将该公司的产品推广到了全国。
王某很赏识郭某,将自己的轿车让给了他坐,还替他买了一套大房子。另外,除了拿销售提成,在王某的坚持下,公司还将郭某的年薪提高到了10万元。这在相对贫困的山西,简直是天价。
王某的厚待并没有留住郭某。不久,郭某悄悄离开了公司,想自立门户,自己做一番事业。他做的事业是:挖公司的墙脚。不做不知道,一做吓一跳。郭某没料想到这一行业道行竟是如此之深,看起来简单的砖块成型机做起来竟是复杂异常。郭某以失败告终。
走投无路之际,他决定重回原来的公司偷艺。王某不计前嫌,在2000年10月让郭某重回公司。此时郭某提出销售部经理职位太低,与自己的能力不相称,他想当公司副总。王某二话没说,立刻提请董事会进行了任命。
掌握了大权的郭某开始静悄悄地对公司进行“改造”。在销售部他排除异己,将销售人员全部换成自己的心腹,将公司广告上的销售电话换成自己的私人手机号码,使公司的客户资源慢慢尽在掌握。很快,作为公司核心竞争力所在的技术部门就被布置上了郭某的“密探”。
2001年10月,王某出国考察,委托郭某全权主持公司工作。郭某开始行动了,公司的核心技术机密,连图纸带数据,被他的技术“密探”一扫而空。在郭某的指使下,这些“愿意跟着郭总走”的技术人员在拷贝完公司的所有相关技术数据之后,还将这些技术数据从技术部的计算机里删得一干二净。
郭某离开原公司后,立刻注册了一家新公司,生产的产品除了名称有所改变,几乎就是远公司产品的翻版。在郭某公司的冲击下,王某的公司失去了独占技术,又几乎失去了所有客户资源,结果一败涂地。一筹莫展的王某不得不向公安局报案。
2002年1月25日,郭某以涉嫌侵犯他人商业机密罪被捕。郭某得到了惩罚。
对于领导者而言,一旦聘用品质不纯、动机不良的人,就像组织中的深水炸弹,随时可能引爆并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他们越有才干,其将来可能导致的危害就会越大。上面讲到的这个事例所酿成的悲剧,教训十分惨痛,而其中折射的品德因素更是令人心痛。所以,领导者应该把品德作为选拔各类人才的第一标准,把开发品德资本提到重要日程。
“品德”是一个人的内在本质,是影响个人思想、指导个人行为的“中枢”,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至关重要。只有那些在繁琐的日常工作中表现出高尚品德的人,才能经得起事业的考验,担负起更加艰巨的历史任务,才能在复杂环境下、关键岗位中保持高风亮节,才能时刻保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品质。
那么,员工到底应该是具备什么样的品德呢?难道就是忠厚老实吗?当然不是,忠厚老实仅仅是基本的要求,处在这个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德”至少还包括——义、信、勇、谋。具体来讲,“义”就是在取得成绩时保持平静的心态,不过分炫耀,“信”就是讲信用,自己答应过的事情一定尽全力办到;“勇”则指面对困难毫不畏惧,并且想办法克服困难,取得最后的成功;针对多变的环境,随机应变掌握主动,这就是“谋”。
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员工做事的风格,例如,是否尊重别人,与其他同事合作;是否尊重事实,知错必改;是否遵纪守法,维护公共利益;是否能够保守公司的商业秘密;是否言行一致,说的和做的一个样;是否能够公正地对待员工;是否两袖清风,洁身自爱;是否在任何场合都有一样的表现……这些都是员工品德的具体表现,都应当是员工品德考核的内容。
总之,领导者选人用人应“德”为标准,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选拔人才,用“品德标尺”量一量,让“德才兼备”者脱颖而出,这样组织才能放心,才会发展壮大。
不以学历论英雄,高学历不等于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