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南京城内。
阳光洒在东宫的庭院中,朱标与刘伯温正站在一片空旷之地,商讨着试验田之事。
刘伯温眉头紧锁,眼神中忧虑重重,心情复杂难辨。
之前试验田所遭遇的波折,。
让他有些心有余悸,生怕此次再有差池,耽误了百姓的生计。
那关系着万千百姓温饱的试验田,承载着太多的期望与责任,犹如一座沉甸甸的大山,压在他的心头。
朱标见状,微微抬起头,目光坚定而沉稳,试图给刘伯温吃下一颗“定心丸”。
他拍了拍刘伯温的肩膀,说道:
“先生不必过于担忧。”
“前番虽有波折,但亦积累了经验。”
“此次我们重新规划,定能顺遂。”
“朝廷如今财用虽非极为宽裕,但为了这试验田,亦会全力支持。”
“本宫已决意,此次重新栽种的一应花费,全权由朝廷承担,绝不让百姓为此多出一分一毫。”
朱标的声音不大,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决心。
这个技术是必须要推行的,谁也改变不了!
那眼神中的坚毅,仿佛能穿透重重迷雾,看到试验田丰收的未来。
刘伯温听闻此言,心中稍感宽慰,他微微拱手,向朱标行了一礼,说道:
“殿下有此等决心,实乃百姓之福。”
“只是这试验田干系重大,老臣仍不敢有丝毫懈怠。”
“殿下可知,这作物之法,虽有典籍可依,但实际操作起来,变数颇多。”
“气候、土壤、灌溉之法,皆需精细考量,稍有不慎,便可能影响收成。”
刘伯温的面容依旧严肃,他深知这农业之事,如同在钢丝上行走,需步步谨慎,容不得半点马虎。
朱标微微点头,说道:
“先生所言极是。”
“正因如此,朕才请先生前来,共商此事。”
“先生经验丰富,才学渊博,定能为这试验田谋划出妥善之策。”
“本宫亦会安排得力之人,协助先生。”
“从选种到耕种,从灌溉到照料,每一个环节,皆要做到一丝不苟。”
朱标一边说着,一边抬头望向远方,仿佛已经看到了那试验田中茁壮成长的作物,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预示着丰收的希望。
商讨完试验田之事,朱标又转身投入到其他政务之中。
他坐在东宫的书房内,案牍上堆满了奏章,涉及吏治、民生、军事等诸多方面。
朱标深吸一口气,拿起一份奏章,仔细阅读起来。
这份奏章乃是关于地方官员贪污受贿之事,朱标眉头紧皱,心中涌起一股愤怒。
“这些官员,食君之禄,却不思为民,反倒中饱私囊,实在可恶!”
朱标低声咒骂道。他拿起朱笔,在奏章上批示,要求严查此事,将贪污之官员绳之以法,追回赃款,以儆效尤。
处理完这份奏章,朱标又拿起另一份关于民生的奏章。
奏章中提及某地遭遇旱灾,百姓生活困苦,急需朝廷救济。
朱标心中忧虑,赶忙召集大臣商议应对之策。
“如今旱灾肆虐,百姓受苦,朕心难安。诸位爱卿,可有良策?”
朱标目光扫过众人,眼神中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