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已经在向观众作出隐喻,在这盛世下所隐藏着的危难。
老年李隆基的背影看着是如此的孤寂、苍老与萧索,与他面前的这盛世的王朝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画面转动。
【香积寺之战】
【那些曾经英勇抵御外族入侵的大唐好儿郎们,尽数死在了香积寺。】
【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两支部队没有将他们的武器对准外族,儿郎们没有踏上征讨蛮夷的战功之路,他们尽数死在了自己人的手中。】
【香积寺之战,大唐四十万精锐沦丧。】
【这一支被称为冷兵器时代巅峰的部队,曾跟随太宗皇帝一统天下,曾历经在军神李靖、名将李绩、薛仁贵、苏定方、侯君集、高仙芝等名将时代灭国无数,战功炳赫的大唐军,最终消亡在了历史的尘埃里。】
【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
河北惊变,渔阳鼓动,一场席卷了大唐三百二十八郡,一千五百五十七县的叛乱从河北爆发。
公元756年,
天宝十五年,叛军相继攻克东都洛阳、国都长安,李隆基出逃成都,太子李亨继位。】
【公元763年长安被吐蕃攻破,代宗东逃】
【自此,这座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长安,与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大唐,迎来了他的至暗时刻——国都六陷,天子九迁。】
【网友说:
“能打败一半唐军的,只有另一半唐军。”
“正规军正名之战。”
“最悲惨的是,香积寺之战后,大唐将士眼睁睁的看着回鹘劫掠长安。”
“劫掠的不是长安,当时答应回鹘的确实是只要参战胜利后劫掠长安三日,后来是太子跪在了回鹘骑兵面前,恳请他们为大唐保留脸面,改为了劫掠洛阳。”
“香积寺回鹘等边疆少数民族出兵的答应条件就是允许劫掠长安三日。”
“李隆基要是真的早死那肯定历代帝王至少排前十的存在。”
“没有任何战法,没有任何兵诡战阵,有的只是最精锐的步卒互相攻伐,一战葬送大唐的国运。”
“李隆基真是该死啊,无法想象晚年的李隆基和早年的他是不是同一个人。说真的要不是他瞎指挥,哥舒翰、高仙芝,这一个个安西都护府的大将军早就平定叛乱了,结果他非要微操,导致高仙芝哥舒翰枉死,大军尽没,这才出逃长安。”
“所以说,李隆基早死对大唐、对天下、对谁都有好处。”
“大唐的衰落是固然的,但最可惜的是安史之乱后,诸夏文明再也没有出过葱岭了。要知道恒罗斯之战,高仙芝率领2w大唐安西诸国军和少数安西军对战阿拉伯帝国20万,后来双方互相增援,三万对阵30万,高仙芝付出了伤亡阿拉伯十一万,大唐伤亡近两万的代价。
由此可见大唐当时的军队战斗力和高仙芝的能耐。
可就是这样一个本该青史留名的将军,正当他回到安西都护府准备再点兵抵御阿拉伯的入侵和继续向西扩张大唐的影响力时,安史之乱爆发了。
高仙芝等一众安西名将被调往中原,最终陨落在了那里。
而华夏后面的朝代,也再没有一个出葱岭宣扬华夏文明的影响力的了。
中世纪的世界史,从这一刻起,变成了阿拉伯人的历史。可悲,可叹,可真该死的唐玄宗。”】
此时此刻的大唐宫庭禁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