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说了一嘴,转而道:“陛下,臣这边与那哥白尼钻研了一番,发现我大明用的时间记录法,和佛郎机那边有着很大的差别,故,臣在想,是不是可以换一种方法记录时间,以同佛郎机等诸多小国统一记录。”
时间记录法?
这话题,很快引起了弘治皇帝的兴趣。
是啊,大明这边记录时间的法子,确实与佛郎机等诸多小国不一样。
那……如何进行更换呢?
“你有法子了?”他问。
“臣在想,是不是可以以大明开国为时间点,如今年,我大明开国一三五年,这样,其他人一听便知道是哪一年了,同时,这法子也可以广泛推广至其他诸多小国。”宁远说道。
“嗯……有道理。”
弘治皇帝抬头望向三位阁老:“三位师傅觉得呢?”
刘健认真想了想道:“或要与钦天监那边再仔细钻研,商议其中的细节。”
弘治皇帝点头:“好,驸马,你这边与钦天监商议一番,便试着推行此法吧!”
他也能感受到这法子里面的好处。
明历啊!
若此法能推行开来,让四方诸多小国都使用此法,岂不可在一定程度彰显大明之威?
比如在佛郎机,人们互相问,今年是哪一年?
明历一三五年,癸亥,即弘治十六年。
如此一说,这时间点便清晰而明确。
不多时,宁远离开,去钦天监寻找监正吴昊。
似是经历了被哥白尼的降维打击,此一刻的吴昊如霜打的茄子一般,无精打采,见了宁远也是爱答不理。
“咋啦,让人给煮了啊?”
宁远笑呵呵,旋即将明历的事情说道了一番。
吴昊本是不在意的,可是越听越觉得这里面有意思,到得后来,已是神采奕奕:“好好好,我这就编排这明历,争取早日弄出来。”
也是此间,内阁之中。
弘治皇帝与三位阁老一番商榷之后,又将六部九卿都召集而来,仔细商量关于开设大学事宜。
到头来,多数人是赞同的,却也有人不赞同,认为此法败坏礼制,有违祖制。
于是,事态便焦灼起来。
有违祖制,又非正统,好端端的设立这么个大学,又有什么用呢?
“嗯,朕知道了!”
弘治皇帝见状,也是无奈,摆了摆手:“那么,此事便留待日后再行商议吧。”
很快,消息传开,朝野之间,又是一片诡谲。
设立大学院啊!
这事,于传统儒家而言是相当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