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北朝风云女施主 > 第五十二章 浴血沙苑 一(第1页)

第五十二章 浴血沙苑 一(第1页)

听到杨忠说还未曾娶妻,尚无子嗣,李辰就知道自己冒失了。他连忙向杨忠道歉。

待送走了贺拔胜、独孤如愿和杨忠三人,李辰回到屋内一个人静坐沉思。

如果按照历史本来的发展,杨忠会在接下来的连场大战中,屡立殊勋,最终脱颖而出,而得以位高权重,为自己儿子将来的发展打下雄厚基础。而他的儿子杨坚则最终会夺了自己女婿的皇位,并把宇文家族屠戮一空。那么自己要不要顺应这个历史的脉络呢?也许那时侯自己已经老得不在人世了,可是自己将和宇文氏结亲,那自己的后代会不会受到波及呢?

李辰想得再远一些,杨坚最终在胡人入主中原几百年后重新又建立了汉族政权,并结束了中国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华夏的统一,他的功绩是巨大的。但是问题在于他选错了继承人,继位的隋炀帝杨广有能力有才华,却太急功近利。在极短的时间内,杨广建洛阳、开运河、下扬州、征高丽,很快就耗尽了国力。特别是他三征高丽,不仅让数十万英勇的华夏勇士丧命异域,头颅被敌人筑成京观,直到唐朝灭高丽时才得以归还,而且由于官府征敛无度,激起了前所未有的农民大起义,接下来连续不断的战乱,使中国人口锐减,几乎毁掉了整个华夏文明。这种在中国历史上反复出现的兴盛-毁灭的轮回给我们这个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最终耗尽了华夏文明的智慧和生机。李辰作为一个穿越者,站在千年之后的历史高度上,清晰地看到了这一点。

想到这里,李辰下定决心,不能让这一切上演,必须阻止杨坚的篡权,阻止后续一切灾难性结果的发生。但李辰同时也陷入了巨大的茫然,如果是这样的话,则整个中国的历史都将被彻底改变。在自己再也无法把握整个历史的脉络,自己也将不再是一个历史的旁观者,而真正成为历史的创造者。而自己又会将历史引向何处呢?自己又有这个能力将整个历史引上一条正确的道路吗?李辰百转回肠,夜不能寐。

就在李辰为未来苦苦思索的时候,远在千里之外的高欢也终于有了行动。

山西位于黄河几字型大拐弯的东面,在南北朝时代被称为河东。这里泾、汾纵横,表里山河,自古为形胜之地。在河东汾河谷地北端,座落着一座千年雄城晋阳。晋阳三面环山,南临汾水,地势险要,号称“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自从公元前497年建成起,就始终为北方重镇。被称为“霸府”的东魏大丞相府就设在晋阳城内。一般情况下,都是由高欢的世子高澄坐镇东魏的都城邺都,而高欢则在晋阳遥控朝局。现年四十一岁的东魏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师、大行台、渤海王高欢虽然经历年初的小关之败,折损了心腹大将窦泰。但未伤根本,他在关东的统治依然非常稳固。六月的一天,高欢在汾阳的天池游玩,发现了一块奇石,奇石上的纹理隐隐约约形成文字“六王三川”。高欢向行台郎中阳休之询问其意,阳休之道,“六者,大王之字;王者,当王天下。河、洛、伊为三川,泾、渭、洛亦为三川。大王若受天命,终应奄有关、洛。”高欢缓缓摇头道:“所谓众口铄金,世人无事常言我反,况闻此乎!慎勿妄言!。”随行的行台郎中杜弼拜倒于地,高声道,“请大王受禅称帝,此顺应天意也!”左右众人一起拜倒,齐声道,“请大王受禅!大王若不称帝,奈天下苍生何!”高欢大怒而起,举起手杖打在杜弼肩上,“汝欲陷吾为乱臣贼子焉?还不退下!”这才将这场闹剧收场。其实杜弼这个人倒是不坏,相反他是东魏朝中比较清明廉洁的官员。他曾经因为东魏文武官员贪污成风,而报告高欢请求查处。高欢听了杜弼的话,将他招至座前,神情严肃地道,“天下贪污,习俗已久。今督将家属多在关西,宇文黑獭常相招诱,人情去留未定;江东复有梁国萧衍,专事衣冠礼乐,中原士大夫望之以为正朔所在。我若急正纲纪,不相假借,恐督将尽归黑獭,士子悉奔萧衍,人物流散,何以为国!尔宜少待,吾不忘之。”却说高欢对小关之败耿耿于怀,在弘农储备了大量粮祙军械,随时准备重整旗鼓,再攻关中。却不防宇文泰大灾之下,已经穷得眼睛发红,情急之下,居然出其不意冒险攻下了弘农,缴获了高欢储存在那里的粮食,以求渡过难关。高欢闻报,直气得须发倒竖,才要兴兵来攻灭宇文泰,却又得报柔然入侵北方三堆的消息。原来柔然在与西魏结亲,将柔然公主嫁与大统帝为皇后之后,变得与西魏亲善。这次就是应西魏之约,侵掠东魏北方边境,策应西魏在弘农的军事行动。高欢无奈,只得亲统大军出击柔然。待击退了柔然的入侵回到晋阳,宇文泰已经占领弘农一个多月了。高欢立即召集重臣谋士谋划对西魏的反击。高欢方才言毕出兵之事,却见杜弼出班下拜,“请大王先除内贼,内贼不除,国无宁日,如何抵御外患?”高欢心中不喜,问道,“谁为内贼?”杜弼道,“诸勋贵掠夺百姓者是也。”高欢没有理会杜弼,他下令殿下众卫士刀出鞘,箭上弦,夹道而立,又命杜弼从刀丛中走过。只见刀矢如林,寒光闪闪,众武士无不怒目而视,似乎刀箭随时都会落到他的头上。杜弼乃是文弱书生,那里见过这等阵势,顿时吓得汗流浃背,双股颤栗,好容易从刀丛中走出来,便瘫倒在高欢座前。高欢和颜悦色地对杜弼道,“这些武士举而不发,尔犹亡魄失胆。诸勋贵在战阵之上,身犯锋镝,百死一生。虽或贪鄙,所取者大,岂可同之常人也!”杜弼只得顿首拜谢。高欢旋即下令,命高敖曹统河南之军三万,攻弘农。然后尽起关东之兵共二十万,由自己亲自统领,大举征伐西魏,誓言一举扫平关陇,生擒元宝炬(西魏大统帝)、宇文泰。一时间,关东八十州人情震动,举国的精兵强将闻召纷纷前来会合,无数六镇鲜卑勇士、汉家豪强英杰云集高欢帐下,数不清的军械粮祙等物资被征发军前。比及出兵,行台右长史薛琡谏道,“西贼连年饥馑,故冒死来入弘农,欲取仓粟。今敖曹已围弘农,粟不得出,但置兵诸道,阻隔交通,勿与野战,比及麦秋,其民自应饿死,宝炬、黑獭何忧不降!愿勿渡河。”

高欢摇头道,“宇文黑獭据弘农已有月余,恐已尽输粮粟入长安矣。何况那宇文黑獭凶顽诡诈,乞肯束手就擒,惟力战克之,方为根本。黑獭如若就擒,则关陇传檄而定。”这时大将侯景道,“今兹举兵,形势极大,万一不捷,猝难收敛。不如分为前后二军,相继而进,前军若胜,后军全力而进;前军若败,则后军承之,犹可复战。”高欢道,“前次小关之败,皆因分兵之故也。今次我大军合进,其势如泰山压顶,必使宇文黑獭无机可趁。”遂不用侯景之言。东魏二十万大军合兵一处,浩浩荡荡西进而来。东魏军自壶口趣蒲津,在黄河上搭起浮桥渡河,按照上次相同的路线,欲经华州直取长安。高欢立马大河之滨的一块高地上,观看东魏军渡河,身后东魏众将一字排开。从高处远远望去,就见二十万东魏军将士,正在河边列阵,顺序踏上三座浮桥渡河。东魏军将士们组成的队列将整个大河东岸的土地占得满满当当,队列一眼望不到边,队伍一直延伸到地平线的尽头。而在远方阵列的后面还有不断有兵马陆续而来。在阳光的照耀下,将士们的盔甲和武器的锋刃闪亮一片,令人不可逼视。东魏军旗帜服色多为大红,整个大河右岸,仿佛全都被一层红色的云霞覆盖,这层红色的云霞正慢慢流淌过架设在波光闪亮的大河上的三座浮桥,向对岸伸展过去。东魏军将士个个盔明甲亮,神色飞扬,他们身上的各色的盔缨、披风、雉羽随着行动,上下跳跃飞舞,宛如红色土地上盛开的各色花朵,正迎风摇曳。二十万关东勇士在河岸排开,军容之盛,世所未见。高欢看着阵容无比雄壮的大军,一股指点江山,舍我其谁的豪情由在心中涌动。他以马鞭指河,大声道,“此次若不能扫除凶顽,一统关陇,誓不回军!”身边东魏诸将齐齐在马上躬身行礼道,“何人可当我大军雷霆一击!大王此番定能平定关陇,成就不世功业!”东魏军渡河完毕,整军直扑华州而来,华州若下,便是长安在望。华州刺史王罴闻报高欢举二十万大军前来,自知不敌,也不出战。只是深壕高堑,死守城池。王罴站在城头上向东眺望,远远望见天边如同一片燃烧的火焰般,一道红色的洪流慢慢卷过土黄色的大地向华州漫卷过来。高欢大军缓缓而至,只见军前铁骑横冲,军尾却绵延无尽,看也看不到尽头。见东魏军如此气势,城上西魏军士卒个个惊得面无人色。东魏大军在华州城外列阵,旌旗蔽日,甲兵耀目,杀气冲天,城上人人觉得受压得连气透不过来。这时就见一骑甲士越众而出,飞马奔至城下,对着城上大呼道,“大丞相、渤海王高某奉天讨逆,吊民伐罪,今盛甲兵百万而来,蕞尔弹丸小城,不啻螳臂当车!何不早降!”王罴在城上金刚怒目,大声呼道,“此城即是王罴冢,生死在此!欲死者来!”高欢听到回报,不禁眉头紧锁。这王罴的名字他也曾听说过,知道这是一块硬骨头。如果要攻下华州,不经过一场血战是不行的。可是现在还没有与老对头宇文泰碰面,就在这华州城下白白耗费时间和兵力值得吗?高欢一时有些踌躇。行台郎中陈元康看出他心中的顾虑,便奏道,“我大军云集城下,敌闭门不敢应战,已落胆矣。以某之见,不若绕过此城,直趣长安。长安若下,华州必不战而降。”高欢闻言点头道,“此言深合吾意。”遂下令全军绕过华州,直奔长安。王罴在城上见高欢大军绕城而过,也暗自松了一口气,双手松开紧握着的刀柄。这时他才发现自己手心全是汗。却见城下东魏军队列严整,军容甚壮,大队人马络绎不绝,竟日方毕。王罴下令紧守城池,小心戒备。他虽然粗豪,但并不缺心眼,他可不想做以卵击石的事,所以决无出击的打算。东魏军绕过华州后,渡过洛水,屯兵许原。

却说宇文泰闻得高欢倾国而来,只留下少部兵马继续抢运剩余的粮食,自己则率主力回到关内。宇文泰走后不久,高敖曹率军杀至,将弘农团团围住。

宇文泰回到关中,面对严峻形势,只得再一次广招天下之兵助战。有李辰这个榜样在前,这次倒是有很多地方诸侯愿意出兵,但由于事起仓促,最后只有只有洛州刺史泉元礼率部曲,丞相府士曹参军裴协领乡兵赶来。大统帝闻讯,也派宇文导率宫中禁卫军前来助战。

当高欢已过华州的消息传来,宇文泰见形势紧迫,已无法等到各地兵将聚齐,便召集众将道,“高欢越山度河,远来至此,天亡之时也。吾欲击之,何如”

这时,西魏军已经探明高欢倾关东二十万大军前来,而宇文泰手下现在一共才有一万多人,实力相差极为悬殊。因此,将领中许多人都建议暂避锋芒,不如退至长安,等待各地兵马聚齐,再与之一战。

宇文泰道,“欢若至长安,则人情大扰;今及其远来新至,可击也。”

众将仍然是疑虑重重,宇文泰见李辰镇定不语,便出言问道,“天行有何良策教我?”

李辰起身行礼道,“三军士气可鼓不不可堕。昔日霸王破釜沉舟者,为励士气也,故而能以寡胜众,独破强秦。今若不战而退,则士气馁矣,至长安退无可退,必不战自乱!”

李辰言罢,帐内顿时鸦雀无声,大家都若有所思。李辰继续趁热打铁道,“兵法有云,不因怒兴师。今贺六浑耻失窦泰,愎谏而来,所谓忿兵,可一战擒也。惟请大丞相举兵迎之,辰不才,甘为前锋。”

这时,独孤如愿道,“若退守长安,恐人心震惶,各地援兵必不敢至矣!”

东秦州刺史达奚武也道,“生死惟一战尔,又有何惧!”

帐内的气氛顿时扭转,大家都跃跃欲试,请求一战。

宇文泰大悦道,“天行所言,深合吾意!”宇文泰随即下令进兵,迎向高欢的大军。

大统三年十月,壬辰,宇文泰率西魏军主力一万人到达沙苑扎营,距东魏军六十里。

历史上著名的沙苑大战,即将拉开帷幕。

;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