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我见青山皆草木 唯有见你是青山意思 > 这里盛产友情(第1页)

这里盛产友情(第1页)

一人活一世,谁离得开朋友?谁不渴望一生中有几个知心的朋友相伴?

假设一个人一辈子除了亲人,拒绝对外交往,拒绝友情地生活,可以吗?

理论上似乎也行得通。一个人可以一天到晚宅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全靠亲人供着、养着。按现在的时代,吃的穿的用的,都可以网购、叫外卖,完全可以这样宅着过一辈子。

可这个宅着的人,一天天吃的穿的用的,尽管都是亲人或自己挣的,但这些物品又是谁生产的、谁运送的呢?需不需要在内心里偶尔感激一下呢?

宅在家里总得上网、看微信吧,网络上难道也不交流吗?如果交流,那算不算是一种交往和友情呢?

或者宅在家里,读了一本书,被书中主人公的际遇所感动,寂寞的心,是否对主人公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情感波澜?是否对作者产生了一丝敬意和谢意?

还有,家里偶尔来了客人,能从不露面,从不打招呼吗?还有天天送货上门的外卖哥,他(她)取东西时,自然要和外卖哥打个照面(假设亲人这天没在家),那也总得说声谢谢吧?

看来,人的一生没有交往,没有友情,不说生存不下去,至少这样的生活不可想象。

我曾先后在几个城市工作生活,每到一个新的城市都期待结缘新的友情。很幸运,尽管我后来陆续离开了一个个城市,但因此结下的友情,却千万里一直追寻着我。

我也渐渐学会了比较,我有一种感觉,友情的浓度往往与一座城市的体积成反比。

我刚到北京学习工作那几年,在友情方面,对京城抱有期待和幻想,对于京城里新结识的朋友,我很看重,是捧着一颗真诚的心与他们交往的。

当我离开京城时,发现真正存留下的友情并不多,当时的称兄道弟,好多是利益和酒精度数的驱使。我从此对大城市的友情纯度产生了些怀疑。每次推杯换盏,碰杯表白,我偶尔会想到,那豪情激荡的酒水里,不知又勾兑进了什么?这友情的酒劲儿能持续多久呢?

一位同学讲给我他亲历的故事,让我对大城市有些人的交往观不敢恭维。一次,生活在中等城市的他,接到某大城市里一位好友的电话,求他帮助接待几位大城市来的朋友。他愉快地受领并热烈欢迎。朋友们来了之后,他有吃有喝有玩地用心接待了近一周后,把这伙朋友非常开心满意地送走。几天里,特别是席间,一定不乏“下次来××一定告诉我一声!我请你!”之类的豪言壮语。事有凑巧,当天他忽然接到上级通知,让他马上去那大城市开会。又凑巧,他订的机票竟和这伙返程的大城市来的朋友是同一班飞机。当他上了飞机,彼此再遇见时稍显尴尬,他连忙解释说:“刚接到上级通知,让我去××开会……”“噢,噢,去开会,噢,噢……”几位大城市的朋友就这样与他寒暄了一下。才几个小时刚过,他们之间由酒桌上激情碰杯的哥们儿,一下变成了飞机上几乎不认识的陌路。从此,再无语言上的交流,更无行动上的表达……当我去年再次来京学习生活时,我似乎是以“观察员”的心态来看待和审视结交友情的事了。我想看看大城市的人到底怎样交朋友,他们想交什么样的朋友。我也暗笑自己的心态,是我知多世事胸襟阔了,还是我阅尽人情眼界宽了呢?

还是穿过那几座城,来拥抱一下白山的友情吧。

当我人生的脚步,在友情的簇拥下,逗留了几座城市,最终落脚在白山时,自然对友情有了更多更深的感悟。

前些年,如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友情的生态环境也被不同程度地污染了:有的唯利而交,有的唯钱而交,有的唯官而交,已严重玷污了友情这个词的纯洁内涵。

好在白山的友情生态,如它的自然生态一样,没有受到很大的冲击和影响。这山里的人,像山一样纯朴,没有大城市里世故功利的杂念;像水一样纯净,一眼就能看到底,能互相滋润,让人放心,心灵总能得到休息和放松。

是因为这里的民风厚重得太固执?是因为这里交通不便太闭塞?还是因为这里山高林密挡住了外界的八面来风?

总之,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还是喜欢每天晚上约几个朋友,喝点儿小酒,砸个地摊。然后,不管醉与不醉,还是争着抢着买单。

人与人相处,还是那样实实在在,纯真质朴,哪怕是轮流的提酒词——本是忽悠感最强的话语体系,在这里,每次让白山人讲出来,听起来也如这里的人一样朴实自然不虚飘。朋友之间,大事小情,请客随礼,该到场的一定到场,从不落过。

沉浸在幸福中的人们很少谈论幸福指数的话题,因为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他们都是这样度过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