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喜动作挺快,当天下午就将修缮大匠找来。
贾蓉领着这位叫霍承山的中年技师,来到花园,将自己的规划说给他听。
为给贾蓉当场画图,小厮们背着板子和文房用品一溜跟随。
“就在这,柱子,你和大茂两人抬着画板。
杨柳,把我的炭笔拿来。”
贾蓉带着人来到一处制高点,开始画规划图。
贾蓉的四个小厮,柱子、竹子、杨柳、还有大茂。
大茂本姓徐,人家有名。
不过贾蓉为了给柱子配上对手,把他名改了,叫徐大茂。
按照贾蓉的规划,宁国府后街的围墙内缩,退出一片空地。
然后起两层铺面楼,楼前预留出停车马的位置。
在湖边设计了一处学堂,这是他打算自己培养人手的地方
新建筑,贾蓉不要任何多余的装饰,直来直去,就强调一点,用料结实耐用。
霍承山听了心想,你这要求随便找个正常的泥瓦匠就干了,找我来干嘛?
可这是宁国府的工程,接了这个活,以后也算是有吹嘘的资历了。
他耐心地听着贾蓉的奇怪规划和要求,一些细节也同时用笔记下。
后墙门面房和院内房舍规划完,又勘察水系。
小河水从后院流进来到出院,前后大约有两米的落差。
贾蓉和霍承山一起寻找到可以起围堰的地方,蓄水之后能形成个小湖泊。足够提供一定的动力。
又在泄水处设计了一排工坊,用于将水轮的动力传输到此。
霍承山是彻底懵逼了,你这是宁国府还是工部作坊?
贾蓉要建工坊,一个是打算生产一些产品,二是他感觉生活有些不便利,想改造一些用具。
就像出行的马车,用的是硬木包铁轴承,转起来费劲不说,还吱吱扭扭的响。车辆也没减震,路面上任何情况都能直接反应给屁股。冬天可以铺厚垫子,夏天呢?
贾蓉打算给自己造一辆四轮马车,他原来在网上看过一些人的讨论,我们历史上为什么没有发展出和欧洲相似的四轮马车。
得出的结论很多,有说地形原因的;有说技术原因的;有说文化原因的,都有道理。
但贾蓉自己觉得还有一些原因,就是我们人多,人工贱。这就造成了上层管理者,没动力去进行关于效率的技术研发,反正人多,拿人堆就是了。
还有就是我们是小农经济,乡下基本自给自足,加上对商人的看不起,所以商业欠发达,对于货物的周转需要不强。
而官府层面的大规模运输有内河,还可以免费征发徭役。
官员日常出行可以坐欧洲人没有的轿子,完全靠人力减震,这个舒适度是任何马车都比不了的。所以从民间到上层都没有技术革新的动力。
我们的不思进取还有一个地理上的原因。
拜老祖宗所赐,我们生活的这块土地,是个天然的防御圈。
东北严寒,西北荒漠,西南峻岭,东南汪洋。
地理为我们隔绝了大多数外敌。(所以我们内斗很厉害)
在航海技术落后的时代,大海就是天堑。
只要防住北方草原的蛮族,就是关上门过自己的小日子。
所以从秦开始,一代一代不停地修边墙。
话题扯远,回到宁国府。
喜欢误穿红楼丫鬟我来收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误穿红楼丫鬟我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