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哥虽然分身乏术,但其人可以编制、并刊印教材!
卫府如今最不缺的,就是钱。
为了能够让没有什么文化、但职业水平过硬的水工们便于理解,赵旻尽可能用最通俗易懂的文字,将较为晦涩的专业知识转变为浅显的实际施工经验。
但是…
教材刊印得再多,总要有人讲解吧?
要知道,这时代的文盲率,丝毫不亚于后世的考公录取率…咳咳,说反了,是考公淘汰率。
这时,赵旻普及教育的好处,便开始初步体现出来。
就在赵旻亲自担任项目经理、组织修建关中水利体系之时,全国各地6续开展了水工培训班。
如此大规模、大范围的水工专业培训,仅靠官吏当然远远不够。
但无所谓,官吏不够,3学中的学子们来凑。
拿到水利技术专业教材的官吏们,以及负责为不识字的水工们讲解教材的3学之学子们,或许看不懂教材之中,赵旻所记载的知识及经验…
此事亦无妨,只要水工们能听懂即可。
如是般,1场轰轰烈烈、席卷卫府所有辖区的治水运动,就此正式开启。
就在赵旻全身心投入于关中治水之中,卫府在全国范围培训水工、准备大兴水利的同时,田豫、鲜于昆仲已经部署完毕1切,并返回了幽州刺史部治所蓟城。
1张将计就计、为公孙度编织而成的天罗地网,已经蓄势待动。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实际出于司马师担任中护军的缘故,护军的地位在嘉平元年(249)之后大大提高。
这也是东晋葛洪称曹魏护军王图为“军督”的原因所在(见前文注引)。
嘉平元年即正始十年(249),该年司马懿发动政变,诛杀曹爽党羽,独擅朝纲,因此改变了曹魏的中军武官结构。
在嘉平之前,中领军是中军主官,下辖诸营的武官,则由曹氏宗族姻亲担任,除了诸夏侯曹氏之外,也被授予谯沛子弟或曹氏养子,比如桓范出任过中领军,许褚出任过武卫将军、秦朗出任过骁骑将军等等。
司马氏掌握权柄之后,1改旧制,将中护军提升为中军主官。
同时把禁卫武官职务统统授予亲近自己的人物。
嘉平6年(254)司马师废黜曹芳时,群臣上疏中体现出的中军武官位次,便充分证明了这1变化。
当时率众上疏的领头人物是“太尉臣孚”与“大将军臣师”,即司马孚与司马师。
而中军武官的领头人竟然是中护军司马望,且完全看不到中领军的痕迹。
守尚书令太尉长社侯臣(司马)孚、大将军武阳侯臣(司马)师……中护军永安亭侯臣(司马)望……等稽首言。
--王沈《魏书》
虽然《宋书》称中领军在“晋武帝初”遭到并省,但笔者怀疑高平陵之变(249)以后,中领军便已失势,而司马师的故职中护军则被提拔到中军主官的位置。
文帝即魏王位,魏始置领军,主5校、中垒、武卫3营。
晋武帝初省。
--《宋书百官志》
下1章咱们继续说。